APP下载

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8-06-01赵海滨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对策

赵海滨

【摘要】农民工进城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农民工进城,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他们最关心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其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本文着重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181-01

随着近几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外出打工的农民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农村。这些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中长大,缺乏父母的关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庭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将之称为“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不仅是孩子个人成长的问题,也不仅是一般家庭私人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建设、关系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问题,关系到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个人至上、性情孤僻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21.79%的儿童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自闭,经常处在无助柔弱的状态下[1];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类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二)焦虑、烦闷、易怒

儿童的成长方向与亲子沟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儿童向亲社会行为发展,有益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父母亲的打工行为的评价是较为矛盾的,一方面自己不愿父母远行;另一方面,由于自己上学等家庭开支费用的负担,父母又必须出去打工。留守儿童对于这一现象的评价是充满矛盾的。同时面对矛盾时,心里也是充满压力的。他们对于学习感兴趣的比例远远高于非留守儿童,但是学习成绩又比非留守儿童差了。他们想要回报父母,但是自己成绩又不好,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内心充满了不安、焦虑与紧张。

(三)孤独感强、较为自卑

随着留守儿童年岁的增长,对事物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逐渐形成。看到其他家长对同龄儿童的呵护,很难正确理解。在憎恨自己父母对于自己情感呵护不足的同时,产生自卑心理。长期的自卑心理导致留守儿童不懂得倾诉,抑郁寡欢,没有朝夕相处的玩伴、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快乐的生活,而且,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对留守儿童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家庭努力

首先要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家长要克服苦难,尽可能的创设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正确处理创收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在确实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同时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尽可能的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多与教师沟通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教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学校还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社会关心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给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政府重视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各级政府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打破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制定政策,使农民工承担与市民同等的义务,享受与市民同等的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两地分居的状况[2]。因其它原因不能随父母居住的留守儿童,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为留守儿童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为国家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的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小燕.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4(9):119.

[2]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