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无痕德育”

2018-06-01周真诚

速读·下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无痕互动载体

周真诚

摘 要:初中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者要把教育意图和目的有意识地隐蔽起来,充分发挥英语学科跨文化的学科独特性,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巧妙利用载体,努力淡化教育的痕迹,并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有形”与“无痕”之间保持德育应有的张力。

关键词:无痕;润化;载体;文化;互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总是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阶段从本性上就不愿被他人教育”。的确,当学生发现你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是极易被抗拒的,所以,如何把教育的意图隐藏起来,实现德育的无痕开展,是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教学艺术。将德育有效融于教学,载体十分重要,考虑到实践对知识内化的重要作用,德育的开展更加要回归生活,而不可游离于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追随他们自然发展的方向,对他们给予积极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教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设计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觉地道德内化和行为转换,而不是一味的灌输,从他们的反馈进行切入,促进他们不断地发展。

一、精心设计,才能无痕

无痕德育作为一种思想境界看似“无痕”,实则“有形”,而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一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前期投入大量精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用心去发现、探索和尝试。德育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灌输式说教,也不是一味的批评或责备,它是一种润化的过程,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智慧,充满着人文的关怀;它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并有所思考。对于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而言,如何避免将我们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跳开“填鸭式”灌输的教育陷阱,并能结合实践将生活德育的观念结合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贴合教材,紧密跟随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德育在教学中有所体现有所贯彻,让教学在德育中有所升华并被掌握。在具体的课堂中,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究。下面我将举两个我课堂上的例子:

案例一:七年级英语上“Module3-Unit2 Can you help me,please?”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学会使用“Can you help me,please?”句型并进行交流;同时了解情态动词“can”和“could”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在讲解中,通过挖掘对应的德育因素,课堂会增加这样的内容:

老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那么,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而且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说“yes”还是“no”啊?”

学生:“yes!”

老师:“那如果是我们需要麻烦别人帮我们做事情,这件事情需要花费人家的精力和时间时,我们应该如何同对方交流呢?”

学生:“我们要询问人家,看人家想不想帮我们。”

老师:“对,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询问的口气去征求对方的意见,避免给对方添麻烦,也让自己免于被拒绝的尴尬,使用‘Can you help me,please?来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帮忙。那如果对对方的yes or no非常不确定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情态动词会更加委婉一点呢?”

学生:“could?may?”

老师:“对,那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希望大家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首先想到自己的朋友,分享,除了快乐,还有你的需求。”

案例二:七年级英语上“Module4-Unit3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学会使用“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句型并进行交流;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关于运动项目的英语单词。在讲解中,通过挖掘对应的德育因素,课堂会增加这样的内容:

老师:“健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拥有它,才可能拥有一切。如果健康和其他利益用数字去体现,那么健康是“1”,而名誉、金钱、友谊、爱情、地位等都是“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没有“1”,即损失了健康,名誉、金钱再多也是“0”,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

学生:“要健康饮食,更要常常做运动。”

老师:“对,那么说到运动,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方式,大家有什么特别喜欢的运动吗?”

学生:“足球、篮球、乒乓球、跑步……”

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运动,团队运动可以增强大家的协作能力,而跑步这些个人体育项目可以锻煉大家的意志,每一个项目都能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快乐和成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多多锻炼,保持健康身体。”

从教学目标切入,发掘学习内容的德育因素,抓住每一个润化学生的机会。

(二)回归生活,重视道德教育的文化内容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德育教育的开展要真正从理论层面落到实处,最需要的便是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作为我们人类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最能体现一个人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和内化程度,而因为生活的贴切,对于具体的事或物,作为直接参与者或见证者,每个人都会有他不同的经历和见解,这回增加他主动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同时,因为生活的高度实践性,我们更容易发现真正存在于学生身上的问题,若教师能在此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而不只是依据我们的理解去建立“模板”而对他们有所教化,道德的润化才能更为高效。

重视道德教育,不只是道德推理的过程,还要重视在文化内容方面的道德教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是一门跨国度跨文化的学科,具有它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经验常识、美德系统等)。面对差异,如果剥离了其中的文化内容,英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便会流于形式,要抓住我们与其文化的差异做到有所引导、有所延伸,而为保证道德自身的丰富性,我们不能把道德的教育单一制约在道德的认知方面,更要重视道德情意与行为等方面的培养。

下面是我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课程引言时的教学案例:

老师:“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入乡随俗,强调到一个地方就要顺从当地的习俗,我想知道同学们自己或者你身边朋友的家乡有没有特别的习俗。”

学生:“我的邻居是一户回族家庭,我爸爸说他们忌讳吃猪肉,也忌讳讲和猪有关的东西。”

老师:“是的,每一个文化都有它特定的背景与意义,如果别人冒犯了我们的习俗,我们会不会觉得不愉快呀。”

学生:“是,就算不知者不为怪,我心里也会觉得不舒服。”

老师:“那么同样类比到对方,当我们有所冒犯时,也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所以,与他们相处时,我们要了解并理解他们的文化,尊重遵守他们的习俗,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学生:“对,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习俗,才能做到尊重他们,才能和他们更好地相处。”

老师:“那进行跨文化的交际,特别是跨国的交际时,面对差异,我们更需要提前了解,提前学习,这样才能避免在交际中导致不快。希望大家在《跨文化交际》的学习中能够在感受不同文化的同时,也能有所理解有所尊重。”

二、巧妙利用载体,提高德育实效性

英语学科的德育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手段、物质作为中介,并使之与学生思想发生联系,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德育不应该成为强加观念的工具,更不应该是美化后用来说教的演讲台,载体作为一种连接,在德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无视载体,德育就会变为空洞的布道,要想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我们就要选用合适恰当的载体去组织德育活动。只有使德育在依托载体的实践中不断地去尝试并总结经验,德育才可能形成它具体而生动的润化氛围,才能使它的实效性得到不断的提高。

(一)利用影视资料增加学生沉浸度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借助可以传播信息的图像,比直接灌输抽象的概念给学生更符合人们的接受规律,符合刚进入初中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强,爱看电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电影是一种可以很好实现教师德育润化的媒介,是最有力的帮手。沉浸性和代入感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作为语言的载体,优秀的英语原版电影和录制的视频,是非常适合学生欣赏的,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促进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英语教师开展语言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英语原版影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用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面对多媒体网络为我们提供的巨大方便,更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收集信息的能力,将网络上有用资源进行针对性筛选,并结合教学目标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融入班级特色德育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真理只有在被学生亲自获得,亲自体验到,并成为他们自己的个人信念之后,才能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学校德育不能游离于学校师生的生活之外去开展,德育必须与学校生活相结合,与师生的日常行为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实效性。班级特色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英语作为一门跨文化的语言学科,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不断加强学科可以发挥的德育润化作用。

三、结语

道德教育的过程强调的是“无声”、“无痕”,但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全员、全程、全境”的全面参与,道德教育不仅要在学校生活中有所开展,也要在学校生活外有所尝试。从英语学科出发,如何加强与家长的互动,通过与家长合作从而进行无痕德育;如何结合国内时事,不强求地把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使德育与学科结合,使学科教学融入无痕德育,真正实现目标内容上的无痕融合,方式方法上的柔性融合,载体途徑上的润化融合,是我们在课堂之外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孟平萍.春雨润物细无声——品德教学追求德育无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4).

[2]虞明霞.内隐学习视角下的无痕德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2014,(11)

[3]陈龙菊.德育无痕胜有痕[J].科学咨询,2013,(39).

[4]陈言贵.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N].滁州师专学报,2004,(1).

[5]杜昌胜,王晓勇.综合实践:无痕的德育之路[J].班主任之友,2005,(6).

[6]郑晓娟.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无痕”德育的策略研究[J].浙江教学研究,2004,(6).

猜你喜欢

无痕互动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底妆无痕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基于Moldflow 的高光无痕电视前壳注射模具设计
德育“无痕” 有“迹”可循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