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导促学 ,让课堂焕发活力

2018-06-01刘辉迎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自主参与主动权语文教学

刘辉迎

【摘要】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住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而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文探索如何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主动权 自主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65-02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语文尝试教学设计”的主题词是“尝试”。“尝试”所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尝试。这就必须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状,由传统的“呈现——灌输——被动接受”模式,转变为“引导——尝试——主动获取”模式。如何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上创设“自主参与”的氛围,教师设身处地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重导而善导。以下是我的几点尝试:

1.导入激趣。

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入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准了,就为整个演奏奠定了基础。导课艺术讲究“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吸引住,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做到“课亦始,趣亦生”。我在教授《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前,我用课件呈现丰碑的画面,配以音乐动情诉说:“同学们,这是一座为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而耸立的丰碑。这座丰碑是由千千万万为祖国、为和平而壮烈牺牲的烈士的英灵筑就的在这些英灵中,有这么一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为了集体的利益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他就是邱少云。”鲜明的画面动情的导入,激起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启动了学生深处的情感。

2.导读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和创新的开始和动力。因此,在导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教授李白《望天门山》一课,学生读诗后提出问题:“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日”指的是朝阳还是夕阳?诗中的孤帆是诗人坐的船还是他看到?又如在《我的邱少云战友》一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邱少云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2)邱少云是怎样做到纹丝不动的?(3)邱少云为什么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牺牲?……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通过读文,积极提出问题并主动探求新知以释疑,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3.导读激情。

学生不是一部没有感情反复诵读的录音机。在读中,他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作为教师,应该尊重他们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并尽量引导他们去尝试挖掘、表达这种体验。如我教授《鸟的天堂》一课,当读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时,我故意以很快、很平淡的音调作范读,然后问学生:“老师读得好不好?”学生异口同声说“不好!”我故作惊讶,随即鼓励学生为老师的读挑毛病,并尝试为老师纠正作范读。学生几乎全举起了手,有的说老师读快了,没有抑扬顿挫,有的说老师读得没有感情,没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句子的意蕴……只听他们一个个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而我,被他們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感动了许久许久。这种尝试,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鼓励了学生,让他们更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和善于尝试。

4.导情设境。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孩子如身临其境,让学生在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中不知不觉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以我教授《鸟的天堂》为例,在学习描写大榕树的一段与描写鸟的一段时,我分别用课件播放大榕树的实景以及群鸟纷飞、自由歌唱的情景,并配以背景音乐。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尝试配画作解说。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既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得认识了大榕树“大、茂盛、绿”的特点和鸟“多、快活”的特点,解说得亦有条有理,声情并茂。

5.导疑拓展。

想象是人的知识、意愿、智慧追求的延伸和拓展。在教学中,导疑拓展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各自的想象,还能促使学生动手演示、实验操作,把想象变成一种探索。我在教授《自己试一试》后,有学生质疑:如果放进去的不是金鱼而是海绵、铁块或木头呢?结果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矛盾。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让他们回去做实验,写出实验报告,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认识源于实践”的认知规律,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住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尝试教学中的“试一试”却帮助了学生挣断了这条绳索。由学生自主参与的语文大课堂,必然释放出学生的生命力。在无拘无束、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畅快,议得尽兴,不论成败都能放胆一试。学生充分享受心灵的自由,用自己的生命力去体验课文的情感,感悟语言的无穷魅力,课堂焕发出无限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丽清. 让美在语文课堂放飞[J]. 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8期.

猜你喜欢

自主参与主动权语文教学
牢牢掌握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构建学生主体课堂,提高高中音乐教学效率
参与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施现状及提高策略
引导自主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关键
精细管理才有拆违主动权
浅谈夺取战役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