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药物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2018-06-01朱丽波李德成张东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践探索课程改革

朱丽波 李德成 张东峰

【摘要】《药物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有助于学生检测药品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有助于药品安全意识与质量观念的树立,作为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检测药品质量的能力和素质,为满足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关键词】工学结合 《药物质量检测技术》 课程改革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38-01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需要立足于药检岗位的需求,借助一定的分析流程将课程内容的理念确定下来,如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等,然后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课程改革依据、理念、思路、实踐和方向的探讨,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素质高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此急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1.改革理念

严格按照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以职业行动获取知识”的规律,强化对药物分析和检测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任职需要和职工标准,加强校企合作,设计并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

教学需要面向药物检测工作,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需要借助真实的工作任务,强化对检验工作流程对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利用仿真工作环境实现对一体化教学条件的创设,在制定教学评价方案时需要将岗位绩效考核标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对应职业实践。进行开放式教学,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为便于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需要为其创造方便和充分的教学条件。

2.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施

2.1构建

严格按照药品分析检测过程中,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排列时要按照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授课主线不采用传统章节知识点,载体全部是极具代表性的真实企业检测任务,有助于工作任务慢慢转化为教学任务,可以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与职业性充分体现出来。

2.2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部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的“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任务实施、检验结果、过程分析和检验原理来实施前四个步骤,即立足于具体任务,将相应知识和技能目标确定下来;根据检验任务来对相关的检验操作进行学习,促进感性认识的显著增强;以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现象和结果为依据,对检验的过程、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对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十分有利。后两个步骤的开展主要依据教学评价和技能拓展,即在拓展时需要选取同类的知识和技能,确保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效果,关于药物分析和检测知识、技能均能够高效的掌握;最后通过反思学习效果和思考,对教学进行检查,并实现对教学方法的科学改进。

3.教学模式改革

本次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对学生药物分析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先后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和任务驱动”等,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分组讨论、视频演示、实例分析等,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4.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本课程考核通过对企业评价员工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借鉴,针对每个典型任务均详细的制定了《项目考核评分标准》,在以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将考核内容一一确定下来,如口试、笔试、答辩和操作等。考核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岗位技能掌握和知识灵活运用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确保今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5.建设教学资源

为确保能够达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需要,课程组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合作,根据《中国药典》的新要求与国家药品检验工职业标准,共同完成了工学结合教材的编写,如《药物分析与检测》、《药物检验工培训教程》、《药物分析与检验实训》,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建立健全,为师生互动和共享教学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由此促进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通过药品检测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与完善,仪器设备的科学配制,有效地解决了仪器短缺的问题,通过大型仪器模拟仿真系统的配置,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现创造力有利条件,有助于现场教学的开展和学习练习。

6.结束语

本课程组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对药物分析与检测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进行不断优化,在各个方面开展改革,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和职业能力在课程改革后均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在实际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一些问题,如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不断扩大的学校规模、学生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教学模式等,为此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有效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白玲玲,姜辉,李伟威.基于就业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以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2]崔爽,宋莉萍,李苏慧,等.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药物检测与分析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02).

[3]柳文媛,狄斌,杭太俊,张尊建.药物分析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09,(05).

作者简介:

朱丽波(1974-),女,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药品检验、药品质量管理的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实践探索课程改革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