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责任养成
2018-06-01杨晶茹
杨晶茹
【摘要】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影响。而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方面之一,居于重要地位。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责任心和儿童责任心的养成都应该引起重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现象:1.责任入侵现象;2.忽略尊重感。出现责任入侵现象的原因有对儿童发展过程的错误认识等;出现忽略尊重感现象的原因有儿童被认为是成人的附属品等。家庭教育中常见解决方法是:及早施教,利用日常生活无形熏陶等。
【关键词】家庭教育 责任 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27-01
一、何谓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儿童的影响,其中以父母教育影响为主。家庭教育居于重要地位。这一点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已经早有提及:“家庭就是学校,家庭中父母就是教师”。 而家庭环境因素与行为问题,人格,学业高相关,而且后三者密切关联。[1]研究发现,BFT能有效降低儿童攻击性行为。[2]家庭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责任。
对于家庭教育的责任,“儿童是种子,是嫩芽,是明镜。 家庭教育中父母责任不仅仅是为儿童积攒钱财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用教育去滋补儿童的精神心灵,使儿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务并且对国家有所贡献的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教育部将对儿童的发展分为五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家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一方面,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在五个领域中担负重要责任。
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一)责任入侵现象
责任入侵是指应该由儿童有潜力有能力或者有兴趣完成的责任,却由家庭成员由于某种原因而代替儿童完成,这种普遍的现象称为责任入侵。由于家庭成员对儿童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由于对儿童的期望值的错误安置,由于对儿童施加了自己未了的梦想,由于对儿童幼小体弱的不信任感,使得责任侵犯现象大频率出现。
(二)忽略尊重感现象
尊重在心理学中是指,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要求平等。而儿童显而易见是弱小者,在家庭中普遍处于被支配地位,被认为是家庭成员的附属品,所有物。另外,家庭中存在性别歧视。研究发现,家庭阶层越高,父母对子女性别偏好越低。[3]儿童时期所有的经历都会给其一生带来影响,而尊重感包括自尊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尊重感的培养与加强需要家庭成员树立责任心对儿童进行精心培养。
三、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几种现象的原因
(一)出现责任入侵的原因
1.对儿童发展过程的错误认识
儿童的发展过程具有持续性,渐进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其中持续性和渐进性表明儿童发展是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表明儿童拥有每个年龄阶段自己特有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差异性表示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是有不同的。
2.对儿童的不信任心理
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被成人认为是不成熟的是弱小脆弱的。而儿童对于某件事有自主性的年岁甚至比我们现在能够认识到的年岁还要小。
3.成人将自己未了的理想附加到儿童身上
成人希望儿童按照自己为他们设计好的人生道路走下去,当儿童与自己的理想有所偏离的时候,成人会无意识加以干涉。
(二)出现忽略尊重感现象的原因
1.儿童被认为是成人的所有物
这点蒙台梭利早已察觉,她认为在出生的那一刻起,成人在潜意识中就对他充满了恐惧与烦恼,处于本能,成人想要保护自己的所有物,即使这些东西一文不值。
2.儿童被认为是成人
成人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儿童的时候,也就是将儿童看作了成人。但是恰恰相反,儿童期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是顺应自然,顺应儿童生而具有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育,为儿童的后继学习和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家庭教育现象的解决办法
正本慎使,家庭责任始于胎教时,父母应认真研读科学育儿的相关书籍,参加育儿讲座,与相关人士进行探讨等,为幼儿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父母应首先注重对儿童身体的保健,洛克“富有的精神附属于富有的身体”,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前提下才会有儿童将来的发展。父母应该认识到儿童发展过程中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可重技能而忽略身体健康。健康在现今包括,身心状态,动作发展和生活习惯以及生活能力。
另外促进儿童正常体态的形成:保证儿童健康的饮食条件,合理睡眠时間和锻炼方法;提供高度合适的桌椅床铺:在家庭中给予儿童一个温暖的人际环境,促进儿童形成安全,有研究表明家庭亲密度直接影响子女心理和问题行为;[4]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儿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等:提高意识,减少性别歧视,德行培养,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儿童进行无形熏陶。
参考文献:
[1]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04)
[2]张田,傅宏.家庭行为疗法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研究[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01)
[3]栾博.家庭背景、性别偏好与教育获得[J/OL].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2)
[4]徐云,张宇慧.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J/OL].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