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路径探析

2018-06-01刘丽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

刘丽君

【摘要】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灿烂的文化,这些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民族的瑰宝,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组成的,其中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难度更高,对其进行传承最关键的在于对其传承人群进行培训。由此可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途径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传承人群 培训 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9-0024-02

非物质文化是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因此重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以文化的传承人为载体,只要有传承人存在,文化就不会消失。同时,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文化传承的质量,影响着文化是否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发展的印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因此,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是当务之急,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是当前最值得关注的事情,本文就传承人群的培养路径作一简要的论述和探析。

一、目前非遗人群培训的基本模式现状分析

1.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年龄结构复杂,各个人群都有参与,整体年龄跨度比较大,因此在传统技艺的水平方面也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年龄比较大的人,技艺功力比较深厚,年龄比较小的人,技艺能力相对弱一些,并且由于技艺能力较高的人年龄相对偏大,因此其进行文化传承的潜力不大。同时,年轻人当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之又少,这很容易造成传承人群的断层现象出现,对于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就传承人群在年龄方面存在的这种巨大的差异,有必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加强措施使这种困境得以缓解。

2.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个体文化水平差异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传承人群一般都来自广大农村地区,其受教育的条件有限,文化水平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这些人群对于文化的发展和弘扬也没有充分的认识,从整体上来说,缺乏较广的文化视野。传承人群中的少数人来自城镇,与乡村人群相比,他们虽然受到更多的教育,文化程度稍高一点,但是很多人的实践技能水平不高,需要更多的实践进行提升。

3.现代社会媒体更倾向于报道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于传统民间手艺人的报道不多见,这使得传统文化传承人大多不为人所熟知,社会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并不高,这也是打击传统文化传承人群发扬传统文化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由于传统文化的市场不大,因此对传统手艺人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很多传承人由于收入较少,生活面临困境,所以在传统文化上面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少,将大部分的时间转移到其他事情上面。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基本情况来看,年龄状况、知识水平以及技艺能力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利,面对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必须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让国家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下来,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鉴于此,为了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提升传承人群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的技艺水平,加大对传承人群进行培训。同时,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传承人本身的影响,有时候会产生一种新的生命力更强的文化,这就是非物质文化传承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我们的文化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进行培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的路径探析

1.壮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队伍。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年龄整体跨度比较大,年轻人普遍较少,针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加大培训力度,壮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队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政府职能的发挥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文化部门要关注和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事业,找到阻碍传承的各种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当然,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解决传承人群的生活问题,保证文化传承人群无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去。

2.提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群的整体文化水平和传承视野。首先,就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年长者,他们的文化素质都不高,但是他们的技艺水平普遍较高,年龄较小的传承者,他们的技艺能力却有待提升,这就形成一个突出的矛盾。所以,在现阶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群进行培训,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并要分阶段地进行培训,对技艺能力欠佳的人要着重提升其技艺水平。同时,要积极充分的发挥高校教书育人的作用,在高校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理论文化课程,通过政府手段,让更多的文化传承人士进入高校学习课程,从而有效的提高传承人群的专业素养,并对高校学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更多的年轻人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加强高校与政府的合作力度,充分的利用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对传承人群的培训水平,夯实培训基础。另一方面,由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文化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因此要有层次的进行培训,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将学生根据文化水平分组,有侧重点的进行培训,针对文化水平比较低的人,要对其进行基础文化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传承者深刻的认识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不是光靠自我实践就可以的,必须要在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的指导之下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此外,必须健全评价和考核制度,对传承人群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估,不断的促进他们进行学习和提升,从而保证非遗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培训获得良好的成效。

其次,除了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文化素养的培训,还要对他们的传承视野进行有效的开阔和拓展,因此在对传承人群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非遺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精髓,传承非遗文化遗产就是要将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更好的为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服务,一定要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光辉前景在自己的身上,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进行实践,夯实技艺能力,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市场提供有力的保证。

3.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积极性。政府要积极发挥作用,关怀非遗文化传承人群的生活,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利用媒体的力量,让社会给予传承人群更多的关注,在经济上给予有力的帮扶,提高传承人群的经济收入,减轻其经济压力,有力的保证他们的生活不受影响,从而促进传承人群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化传承事业当中,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事业的大发展。

四、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的智慧结晶,是人民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财富,因此,在时代发展的大浪之中,要始终牢记历史,传承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从而推进中华民族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枫.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生存与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2]孔大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教学[J].中外企业家,2017(08):257.

[3]宋俊华.专题: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的讨论[J].文化遗产,2017(01):1.

[4]王凤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路径探析——以2015年山东艺术学院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为例[J].齐鲁艺苑,2016(02):9-1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