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教育实践的几点尝试

2018-06-01隆文升刘敏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责任心责任感学校

隆文升 刘敏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192-02

当今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已是学校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也早已是个热点研究问题,纵观各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践大同小异,其中很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距县城很近,随着经济改革的大潮,尽管流入县城的学生较多,但每期在校学生不下550余人,其中父母都在外地经商、打工的留守学生每期不低于130余人,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4%。这一特殊群体,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母关爱,缺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的教育我们也在努力进行探索。我们认为小学生和中学生在年龄结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等上有所差异,这就决定我们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上必然有所不同,我们必须从具体的校情和个体的差异出发,去寻找教育实践的具体途经和方式。以下是我校对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学生教育实践的几点尝试。

1.家、校、村三位一体形成教育管理网络,不留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真空

1.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对留守学生进行信息化管理。

从初一新生入校开始,以班为单位对留学生进行摸底,每个班主任必须有本班留守学生花名册及详细信息,学校政教处必须对全校各年级留守学生的信息归档。留守学生的档案信息必须齐全,主要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庭地址、家庭主要成员姓名及联系电话、监护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本人学习状况及兴趣爱好等。随着学生入校时间的延长,根据学生平时的各种表现,不断完善信息。

1.2学校政教处成立留守学生自治机构,并以村为单位成立留守学生自治小组。定期召开机构成员及小组成员会议,适时开展有关活动。加强留守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

1.3建立QQ群、微信群。以班为单位建立留守学生家长QQ群或微信群(或监护人)。

1.4学校政教处建立留守学生所属村委会成员联系网络以及驻村协警联络系统。充分发挥村社干部及驻村协警的社会管理功能,以便及时处理留守学生所发生的问题,提供留守学生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2.积极开展兴趣教育,充分发掘留守学生特长,培养留守学生健康的情趣爱好,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不愿意干的事往往也干不好。在当今学习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学生厌学现象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农村留守学生的厌学现象更为突出。这些学生的基本表现是:缺乏学习的热情,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是一件苦差事,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完成老师的作业,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打瞌睡,玩手机等等。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厌学,除了与所学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学生的主观原因有关,我们发现缺乏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引起厌学的根本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总会兴致勃勃、全力以赴,并会干得很出色,即使很苦也觉得甜。基于这一点,我们通过调查摸底建立学生兴趣爱好信息档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爱好小团体,如喜欢音体美的参加音体美特长班,对某学科有特别爱好的参加学科课外兴趣班,喜欢写作或演讲的参加校园之声、国旗下的讲话、每日20分钟的"校园正能量"、校园文化周等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各种活动中能有一席之地,让他们充满激情地去学习和生活,这样使师生感情、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在平等、尊重、民主的氛围中逐渐升温,将校园变家园,拉近了学校、家庭、学生三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不再孤单,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提升。

3.自立教育和自治教育相结合,积极培养留守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

根據调查,许多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罪,孩子的所有事情喜欢包办,多数留守学生以前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父母外出务工后,这些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极差,自己不会做饭、洗衣服、家里卫生环境一塌糊涂,生活习惯极差,自控能力弱,学习不自觉,劳动观念不强。这些学生即使在校寄宿也懒得打扫寝室、起床后不整理被褥及生活用品,在班里分配的劳动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因为他们以前在父母的娇惯和溺爱下养成了严重的依赖思想,离开了父母后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极差。如果连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都要请示,将来他还能施展出自己的才华吗?长此下去,这样一批自立能力差、处事能力不足的群体你将来还能指望他们干成什么?

俗话讲:庭院难养千里马,花盆难栽万年松。培养这批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也是家庭、学校及社会的责任。最好的管理便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最好的教育便是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学校和家庭(监护人)实行双管双教制度,事事处处把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主要尝试着从如下方面入手:

(1)首先要求家长(监护人)和班主任要舍得向这些学生说"你能行!""你自己去办吧!",而不能老是像家长们一样说"有我,还用得着你吗?"或训斥道"这不行,那也不行"。

(2)特别是班主任,平时要积极推荐学生做各种各类的班干部,或者实行学生干部轮值制度,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展自我,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长,进而树立自信心。

(3)以活动带动教育,把学生的自立能力灌输到日常活动当中。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调查活动、现场采访等,借以提升他对语言的兴趣。利用军训活动展开内务整理比赛,看看谁的被子叠放得更加整齐,看看谁的床单展开的最为平整。平时可以进行卫生行为习惯比赛,看看谁的用具摆放最整齐、最合理、最艺术,谁的衣服洗得最干净。

(4)每期开学初要求学生的报到、交费、领取物品、整理宿舍、续卡吃饭等,完全由学生自己办理。

(5)大力提倡实施学生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如大型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由学生策划主持。学校的封闭式管理、班干部的值周管理、学校文明行为的检查等等都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我们以此为契机多鼓励、多放手,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过程中得到磨练,尝到自信,体验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立能力就一定能搞上去。

4.扎实开展责任意识教育,培养留守学生的责任心

不管是在家庭、学校抑或是社会,我们都感觉到现在的中学生责任感表现得不如人意,许多留守学生也是如此,以前他们在父母的溺爱和娇惯下,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严重缺乏责任意识。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和问题(也包括自己)无动于衷,漠不关心。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使在校中学生(包括留守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负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主流意识。有价值的人生就应该对他人富有爱心、对社会肩负责任。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留守学生责任感教育。

4.1通过家长学校培训监护人,或通过留守学生家长微笑群培训家长,让他们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定期举办监护人培训班,或定期在微信群举办对家长培训班。让家长或监护人明白: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的素质;很多父母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缺乏责任感,实际上这就是目前家庭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导致的后果;孩子是父母问题的一面镜子,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父母的身体力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富于责任心的言谈、举止会被子女模仿、认同、内化,从而对其责任感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或监护人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洗自己的衣服等,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事事都越俎代庖,否则学生在溺爱中丧失的不仅是生活的能力,更是强烈的责任感。

4.2学校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将爱心和责任意识教育贯穿于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1)班主任要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成立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学生,以强烈的集体学习责任心去感染学生。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相反捕捉这个机会,给其他学生提供一次受教育的机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主动表态,明辨是非,进而增强集体的学习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来发挥学生特长,进行德育教育,进而增强学生团队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2)运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强学生责任感。很多留守学生是非观念很不明确,往往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情况。教师重视运用榜样的带头作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责任感。比如在班级劳动中,将责任意识不强的留守学生搭配分组,劳动过程完成进行总结,对有些小组的不认真,我们通过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意识淡薄,并让他们重做,直到优秀为止;对于劳动优秀的小组,我们及时表扬并让其他同学参观学习,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3)利用主题班会培养责任感。现在的留守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缺乏责任心,对他人、集体漠不关心。通过主题班会的责任教育,培养他们对责任感的正确认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行为的习惯。其中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节假日进行自理、礼貌教育 ;從而形成良好品格。

(4)适当的运用惩罚性教育,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当前社会教育改革呼声不断,赏识教育十分时髦,为了避免所谓的"安全事故",很多教师对留守学生的缺点、错误不闻不问。然而我们如果一味地赏识教育或一味地迁就错误也不符合当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当今的多数学生感情相当脆弱,遇难而退,毫无责任感。从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历史可以看到,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相反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并与赏识教育有效地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个人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我们只要抓住适当机会,通过一定的惩罚,既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可以让他明白道理:自己犯错误,有直接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逃避。同时也可将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抓住时机批评教育大家,因为大家是一个集体,也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的惩罚才能起到了真正长远的教育效果。通过惩罚教育唤起更多学生的责任感,进而形成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敢于同困难抗争的良好风气。

4.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功能培养留守学生的责任感。社会是比家庭和学校更大的塑造人的熔炉。学生不仅生活在家庭、学校,同时也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他们责任心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的优化。社区服务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形式,比如到社区所辖单位进行劳动;在社区进行文化宣传;为孤寡老人服务;利用学生的知识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制教育、环境保护知识教育、食品卫生教育等等,通过各项社区服务,了解社情民意,关注民众生活,体验劳动艰辛与乐趣,从而在社区服务中培养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总之,只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怀揣一颗爱心,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践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进行,加强心理疏导,依靠温暖的班、校、家、村社等集体"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让每一个留守学生养成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富有爱心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健康的心理品质,留守学生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丽!

猜你喜欢

责任心责任感学校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学校推介
做一个幸运的父亲(八)——责任心养成于逆境之中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责任感油然而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