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上好一年级科学课

2018-06-01杨家成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科学课科学

杨家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172-01

年龄越小,对事物的好奇心越浓烈,兴趣越容易培养。在孩子已具备一定知识和理解能力基础上,越早介入科学探究,越容易在他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科学素养,将会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下面就是我对上好一年级科学课的体会:

1.重视体验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动力

一年级科学教学是以科学启蒙、重视科学体验为主,教孩子做一个细心的有心人,从身边小事有目的的进行观察,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体验形式来进行,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动手做,玩中学,一年级不侧重原理性的东西,重在接触和体验。能有体验活动的就不空口讲授,让孩子置身于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以便对知识理解和记忆。

一年级科学课程内容含量上来说要少一些、浅一些,但活动性是加强了,相比于学习科学原理性知识,一节课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观察体验活动,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好动坐不住,匹配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在课程中增加一些有趣的游戏环节。比如,课堂中发给孩子一张A4纸,将这张A4纸撕开并且不能断掉,最多可以围住多少个同学。这个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首先,怎样撕是学生要思考讨论的。其次,小学生手指肌肉还没发育好,协调能力差,会在不知不觉中把纸撕坏。但是,这样的题目又是很有趣和可操作性,孩子们会把它当成一种游戏,在游戏中很自然学到科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科学课要把氛围轻松室内和走出室外活动相结合,以观察,体验,动手操作为主,鼓励走出课堂,来到大自然中。进入小学后,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他们产生观察的欲望。所以,一年级学生初步接触到科学的观察,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有序观察,然后才是开始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世界,而且在观察中或观察后多问一个为什么,需要他们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自然现象,认识科学世界。

2.规范行为是养成良好科学习惯的前提

"活而不乱,动而不散"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体验探究教学活动最理想的氛围。要想很好让学生完成科学体验,就要有相应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集体的骨架,纪律是学习和工作取得胜利的保证。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没有良好的纪律,教师讲得再精彩,课堂教学效果也收效甚微。一年级学生在课堂常常表现为,自主能力差,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规矩要立好。

首先,一年级的孩子普遍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但不善于聆听。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让他们学会聆听,教师课堂要先提出上课要求,比如坐姿端正,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等。

其次,要求是提出来了,但生硬的要求孩子们很难坚持长久,课堂中要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进行课堂纪律管理。一年级学生对于老师的奖励非常重视和渴望。课堂纪律可以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给予小红花等奖励。还可以采用加分、扣分的比赛,但不同的竞赛形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变换让学生有新鲜感,才能保持他们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课堂纪律除了从学生方面入手,要引导学生遵守。更重要是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对他们的吸引力。如果老师是孩子们眼中的"魔术师",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课堂纪律自然就会好很多。教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时常从口袋里、讲台下拿出一个有趣的教具用于教学,或利用科学知识变一个"小魔术"让孩子更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因为良好的课堂纪律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老师最终还是要用课堂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

3.完善细节是培养科学素养的保障

一年级课堂教学除了上面重视体验和规范行为外,建议大家重视抓以下几个小细节:

3.1除了正常授课安排,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相关的一些"科学阅读"和"科学视频"。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促进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科学兴趣。

3.2一年级科学课老师不仅要理解儿童,掌握儿童特点,在教学中更要使用儿童的语言,注重趣味性,同时也要注意规范的科学用语使用。

3.3因校、因地、因实际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開展科学活动。比如,市里孩子参观科技馆等地方就多。农村学生相对少些,但时时刻刻都置身大自然中,可以说对农村学生观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一年级科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认识自然世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真正把学习科学的各项活动联结成一个相互关联整体,完成科学的启蒙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科学课科学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