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研究

2018-06-01余香兰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数感小学数学

余香兰

摘要:在我国不断推行新课程教育体制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小学是学生接受系统性数学教育的开端,对为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感是当前基础数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名词,也是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学生对数学以及数字的一种感觉和敏感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156-01

前言

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大多数数学教师都过于注重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数学能力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理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数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的教学状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讲解数学课程,从而真正发挥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

1.利用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感

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一门以理论讲解组作为教学基础的课程,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实践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比较跳跃,动手能力较强。在这样的教学基础上,小学数学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积极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获取和理解数学知识,并逐渐形成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数感。实践操作主要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后,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换成为思维的一部分,从而使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1]。教师在日常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从而达到提升数感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讲解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认识厘米和米》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受不同的长度单位概念。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条一米长的绳子,一把一米长的直尺等,让学生用手实际测量一米的长度,并记住一米这个长度的感觉。其次,教师可以准备几根长度不一的绳子,让学生通过用手进行实际测量的方式找出一米长的那一根绳子。通过这个实践过程使学生对一米这个长度产生了实际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感。

2.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数感

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包含很多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数学也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生活常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元素作为教学的载体,借助生活情境以及生活元素为学生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数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感,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例如,教师讲解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问路"活动,教师可以向学问路,比如"语文教研室怎么走?三年一班在什么位置?"等,引导学生利用上、下、左、右以及前、后这样的位置概念帮助教师找到目的地。又如,教师讲解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克和千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跟随父母到市场中去买菜,通过买菜的过程了解克、斤、千克的重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食物,比如,一袋米、几个苹果、几袋食盐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对重量单位的理解和感觉,对教师准备的食物进行称重,从而加强对重量单位的数感。

3.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强化学生的数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从更加深入的角度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数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实际内容培养学生的数感[3]。因此,要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数感,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合适的问题,并将数学知识充分渗透进问题当中。

例如,教师讲解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因数与倍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糖果呢?"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教师接着提问"如果小明有5个糖果,小凯有15个糖果,那么小凯比小明多几个糖果呢?"这是简单的加减法知识,学生也能很快的回答"10个!"教师继续提问"那小凯比小明的糖果多几倍呢?"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增强学生的数感。

结论:综上所述,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礎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数感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有机结合以及合理设置数学问题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数学课程。通过本文对培养小学生数学数感的对策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04):36-39.

[2]殷娴,杨涛.小学数学课程"数学思考"目标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3):85-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数感小学数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