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跑题”类型

2018-06-01蒋炎坤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跑题语文课堂目标

蒋炎坤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68-01

教学目标明确、恰当;教学的重点、难点突出;主题鲜明,必是对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参评标准。因而面对语文教学中的"跑题",是许多教师是不能容忍的。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再加上自己亲身经历的体会,我试着将课堂"跑题"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教师被动的"跑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这么一种情况,往往教师是奔着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和主题去的,结果说着就偏离了航道,导致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未能完成;所要明确的问题也是到不到解决。之所以称它为被动跑题,也就是跑题与否,已经不在教师自己的掌控范围之内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无非有三点:一是教师没有备好课,导致自己犹如在"云端漫步"不知所云;第二是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把握不够。第三是教师的课堂状态被激发出来后,没能很好的控制住,造成"过犹不及"的状况。

例如,我在《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准备倒是很充分,也查阅了很多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篇说明文,这课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课时安排是一节课。结果,我过多的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介绍了宇宙的诞生之谜,以及各种星座和它们的神话传说。导致一节课下来,不仅文章内容没有上完,说明方法更是一种没讲。后来在教学后记中写道:严重跑题,这是对学生和课堂的一种不负责。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拿捏的不够,再加上自己为了炫耀,嘴热后想停停不了造成的。

像这种类型的跑题,我们要坚决抵制,有百害而无一益。要想避免,必须自我认真反思。是备课不严谨,还是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或是没能驾驭自己的课堂。总之,找到原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教师主动"跑题"

顾名思义,此类情况一般都是教师自己掌握的,或者说是教师教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它要比被动的跑题要好,但是这种主动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无价值的主动跑题,另一种则是有价值的主动跑题。

2.1无价值型:李云东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语文教学范围广泛,导致授课教师上课五花八门,大家用尽心思对教学流程进行精巧的设计,有时会出现教学目标乱套,教学流程与教学目标脱节的现象,课堂气氛貌似浓烈,其实学生学了什么令人迷惑,授課教师还美名其曰:拓展训练。"泛语文"的危害很大,最关键的一点,将会导致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成了美术课,音乐课,政治课或班会课,有时是全体课的杂糅。

2.2有价值型:这种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文章的升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等。总之,对课堂教学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我在和学生一起归纳完它的中心思想后,给他们讲了东汉陈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雷锋同志就是从"扫一屋"做起的最好的典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设计的理由是,本文给学生的启示是一种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世俗,乐于淡泊的人生情趣和昂扬炽烈的进取精神,以及孤介不阿,清峻高洁的思想品位。那么对于现阶段的中学生,他们也要树立一种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应该要更具体。且都是和屋子有关。这样做丰富了课堂,加深了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喜爱,同时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一举多得。

对于上述两种类型,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去把握一个度。虽然初衷都是好的,想把我们的语文课堂调节好,但是一定要避免弄巧成拙。

3.学生"跑题"

《花木兰》倒数第二段中的一句:"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忽然有个学生大声的笑着说:"怎么可能,十二年啊,不是十二天,虽然大不了不洗澡,但是洗脸洗脚总要有的吧?过去的女人都是小脚,那能看不出来吗?太假了。"我一下子蒙住了。于是我解释道:"《花木兰》是北朝民歌,花木兰也是北朝人,而在中国北朝时期,女子是没有裹脚的习俗的。中国妇女裹脚可能是起源于北宋……"说着说着,发现我的思路"神游"了。而这次,却是不知不觉中,着了学生的"道"。因为这个学生说的其实并不是毫无道理,我如果不做说明的话,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底下的议论声也会越大,还会产生其他更加古怪的问题。从而影响整节课。我这么做,一是没有摧毁孩子的批判性,二是我稳定了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这种情况,我认为偶尔一两次无伤大雅,对于课堂气氛的调节有着莫大的好处。所以,还得要把握好这个度,这也是考验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跑题"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并无精确的预见性。本人之所以将跑题进行分类,是为了避免无意识的、无价值的跑题。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中"跑"的巧妙,"跑"的实在,"跑"出内涵,"跑"出升华,我认为,大家不妨"跑一跑"。

参考文献:

[1]李云东.《谨防语文课堂"跑题"》新浪博客.

[2]帅岭.《学会让课堂"跑题"》《今日教育》,2010年10期.

猜你喜欢

跑题语文课堂目标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李强平面设计作品
情书
馨月语录之“扣分”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老爸说话爱“跑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