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要重视朗读教学

2018-06-01郝洪雨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范读课文文章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朗读是小学语文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教师往往不注重朗读的重要性,只是依据考试需要培养、训练学生,忽视了语文的学习特点和正确朗读的必要性,轻视了朗读在小学教学中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中让朗读居于重要地位和主要内容,以学生朗读为主,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59-01

1.小学朗读的重要性

1.1朗读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其次,朗读对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学习《世界真奇妙》这一课时,老师单纯讲解的话学生很容易忘记,而学生通过朗读,无论是集体朗读还是个人朗读,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情境后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1.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朗读能做到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平常的语言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感知作者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从而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得多了,学生自己的语言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会把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小学经常会有诗词教学,就拿《咏柳》这篇诗词来讲,学生读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时就可以把这几句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如,柳树的叶子绿了,又细又长,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样子,这样的写作一定会为小学生的写作增加亮点,同时学生在看到柳树时,就会应景地想到这几句诗,这都是朗读带来的效果。

1.3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例如《窗外》,学生朗读这篇课文,或者是教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如其中一段,"春天里,农民披着如丝细雨,赶着水牛耕田。细嫩的草叶给田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色。泥土野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綠色。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美妙而清脆的鸟声也开始在耳边唱起来……"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艺术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2.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1明确朗读的目标,朗读会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是对学生的朗读设定一定的目标,例如,第一遍朗读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出文章,发音准确,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朗读时,就要对课文进行细读,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朗读时就要精读全文,这一遍就要求学生对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带着目标朗读、带着问题朗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

2.2加强教师范读。

老师的范读是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高效办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通过范读,教师以自己的真实语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书面的死板文字变得真实,如身临其境,他们自然而然地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通过这样方式的教学,给人的印象是特别深的,会使人终生难忘,对孩子今后的终身学习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其实在学习新课文时,老师都应该进行范读,给学生打个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实际教学中做起来也很容易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在范读一遍后,学生试着学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再进行逐句指导,学生学读后,老师视情况指导。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朗读。如果班里有朗读特别好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来范读。范读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越快。

2.3放手自由朗读。

自由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常用的朗读,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主要是在学习新课文需要学生自由朗读。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让学生先自由读,这样他们可以各自画出生字、词,找出自己的朗读难点,标记出自己在字音、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他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重点的进行学习或向老师请教。而在学完课文后,已经感知了文章,这时可以对重点段落、语句,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再次感受课文的意境。这样便于学生梳理文章,把握文章精髓,掌握文中语言特点,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自由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用得较多,也是学生自学最常用的朗读方式。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带着目标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也就提升了。

参考文献:

[1]程云谊.关于在小学开展朗读教学的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郝洪雨,学历:本科学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范读课文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