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浸润的方式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18-06-01张美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考级书香读书

张美红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34-0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紧密结合,丹东市元宝区八道小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学校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浸润行动,用"浸润"的方式推进国学教育,将传统文化精神印在心灵深处,让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力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价值生命,无声地推动着学校发展。如今,在丹东市元宝区八道小学,传统文化正在成为书香校园中最美丽的风景。

1.调酿沁人心脾书香,走近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最是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魅力,生发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怀,达到有效浸润的目的。我们是这样以书香启智的。

1.1晨读午诵——感受之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每天清晨的7:40至8:00,校园里书声琅琅,经典赏析、美文诵读、古诗词吟诵,读书声此起彼伏;午间三十分钟,图书阅览室、悦读吧、班级图书角,到处是孩子们善读、悦读的身影。

1.2校本课程——打亮底色。

我校根据年段特点将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经久不衰的经典引进了我们的校本课程,低年段是《三字经》《弟子规》,中年段是《唐诗》《三十六计》,高年段是《宋词》《论语》。并开发了《书香启智,悦读经典》校本课程,经典诵读课的普及率达到100%。学生记忆诵读的熟练程度也非常高。诵读课上,学生们集体背起来气势磅礴、接力背起来行云流水、单个人背起来滚瓜烂熟。

1.3阅读分享——撷英咀华。

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书海",顾名思义,书的世界浩如烟海。所以,我们不仅教导学生天天读书,终身读书,还十分重视教育学生怎样选择书籍以及如何有效读书。每周一节的读书课,大厅里的"每周书荐"及"读书感言"使师生们共同品味文学之美,感受阅读之乐。

1.4文学阵地——润物无声。

我校一直非常注重为同学们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在红领巾广播站,专门设有"感悟书香"的栏目,同学们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读书感悟放进投稿箱。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组建了很多书香社团,让故事穿越同学们的生活。

1.5阅读考级——滴水穿石。

我校将课外阅读的考级分为十二个级别,学生达到相应的阅读量即可参加阅读考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学校推荐的书目为主。"考级书目"中列出的书籍为每个参加考级的学生必须阅读的书籍。学生通过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后,学校将颁发相应级别的课外阅读考级证书。

1.6书香评比——绽放美丽。

我校长期以来以"学生主体、全员参与、以校为主、辐射家长"的工作思路影响和带动老师、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校"读书节"活动,书香少年、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的评比,进一步熏染了书香氛围。而亲子共读好书,让家长和孩子们徜徉于书的海洋,共写读书心得,共享读书快乐。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了家校的读书热情,提高了师生、家长的读写能力,打造了每个人的人生本色,推动了书香社会的形成。

2.营造绿色和谐环境,感受传统文化

绿色和谐是指校园环境的绿色,又是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学校、社会、家庭三者间的和谐。我们将学校的每一处景观、每一块标牌都赋予了个性化的文化内涵,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

校园文化小广场南北两侧是两本大理石质地的打开的厚厚的书,书页上篆刻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我们的办学策略,"让阅读从这里开始,让成长从这里起航"则代表我们对学生的期望。

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设立不同的文化主题,每层楼的文化主题分别是"仁""智""礼""信"以及经典赏析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我校的校园文化展示台、楼层指示牌、班级文化墙以及班级班牌都被设计成古色古香,充满了浓浓的书卷气,而"和谐共生"的班级文化,和而不同彰显个性。

3.引领教师智慧成长,助推传统文化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灵魂。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看,教师职业必须重视重视自身道德修养。我们是这样引领教师的。

3.1专家引领。开展《名师讲堂》、《专家讲堂》、《家长讲堂》等活动。邀请了辽宁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崔凤岐主任,丹东市教育学院小教部江锡琴主任,干训部李天运主任来校开讲,引领教师成长。

3.2本土引领。开展了《校长讲堂》、《教师讲堂》活动。校长、骨干教师、在某方面具有特长教师纷纷走上讲臺与大家分享智慧。

3.3四大工程引领,即青蓝工程、师表工程、名师工程、书香工程。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赠书活动,书香课堂教学研讨课、读书交流会、诵读比赛、古诗词赏析等活动。夯实了教师的古诗文底蕴,激活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4.开发主题体验活动,展示传统文化

我们聚焦体验,做足功课,多渠道、多维度实施国学经典浸润教育。

4.1国学社团活动课程。我校开设了书法、国画、诵读、合唱等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让会唱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书香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传统文化的启迪与熏陶。

每年"六一"儿童节师生同台经典诵读会,舞台上孩子们绘声绘色的吟诵,让人感受到了诗的意韵。"图书漂流"、"百书计划"、"同读经典"、"亲子共读"等特色读书活动在与经典的一次次碰撞中,书香也像空气一样,随着一呼一吸,进入了孩子的肺腑,融入了他们的灵魂,成就了一批卓雅的书香班级。

4.2国学体验课程。

——与语文学科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八道小学语文学科单元导读好书推荐汇编》。

——与音美等学科结合,

如在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武术等活动中。

5.创设专属一校一品,发展传统文化

5.1以传统文化育德,塑造人格美。

"五阅少年"是我校一校一品的品牌,通过"五阅少年",使传统文化向德育主题化发展。五阅即阅自然、阅社会、阅书籍、阅品行、阅真情,我们常年坚持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读月忆月思月"中秋诗会、"红领巾传承国学经典共筑中国梦"、"图书交易"等活动。

阅书籍:我们开展了"读月忆月思月"中秋诗会、"红领巾传承国学经典共筑中国梦"、"图书交易"等活动。

阅自然:我们开展了"登长城树壮志"、"秋到大梨树,感受家乡美"等游学活动,每名学生建立了自己的游学手册,并使之成为我们的校本课程之一。

阅社会:开展了"红领巾义卖晚报"、"体验小交警"等活动,突出了学生生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阅真情:开展了"传承中华武术、争做五阅少年"活动,建立了丹东市第一家少年武校。每天课间操做武术操,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树立学生的报国之志。

阅品行:我们每月重点抓一个习惯养成,最终达到"知"与"行"的完整统一。

"三礼仪式"是我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生需要仪式感,成长需要见证。通过"三礼仪式",使经典诵读向德育特色化发展。

一年级开笔礼:即古代启蒙教育之时举行的"开蒙礼",由自正衣冠、拜师行礼、朱砂启智、开笔启蒙四个部分组成,用这种方式,让孩童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唤醒求知、明理意识,让孩子走进学习的乐园;

三年级成长礼:是通过行沃盥礼、礼拜先师、十岁许愿、礼谢父母四个环节,集体庆祝十岁生日的活动,体验成长的快乐、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自己对未来的责任。

六年级毕业礼:通过拜师谢恩、校长上党课、呼号明志三个环节,使学生树立家国情怀,让孩子开启美好的未来。

5.2以传统文化品美,感悟艺术美。

人人参与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節"使学生综合素养得以提升。学生们吟诵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5.3以传统文化怡情,促进和谐美。

我校构筑起了以"大阅读教育"为主体,以学科"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为羽翼的教育形态。

校园因传统文化而美丽,师生因传统文化而精彩。对学校教育而言,传统文化它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只是今天的收获,更是明天的求索。

猜你喜欢

考级书香读书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我们一起读书吧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读书为了什么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