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8-06-01江华青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江华青

摘要:现阶段初中生面临应试和升学压力,整日沉浸在繁重的作业和题海中。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阅读量狭窄,语文阅读能力令人担忧,直接影响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借助教材的例子,教给恰当的方法,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引导启发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和精髓,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5-0015-02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阅读是学习和交流的基础,也是初中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个人核心素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初中生应达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而现阶段初中生面临应试和升学的压力,整日沉浸在繁重的作业和题海中,阅读时间难以保证,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阅读量非常狭窄,有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很少阅读,或仅是浅阅读,他们的浅阅读局限在言情小说、看游戏刊物、八卦杂志等方面,导致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语文阅读能力令人担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对初中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行之有效的课内和课外阅读方法,引导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1.用好“例子”,学会阅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好教材,借助课文范本,根据学情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内容和思想精髓,润物无声地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1指导泛读,提炼信息。

泛读是阅读的第一关,目的是训练学生能正确流畅地通读全文。具体步骤:让学生了解作者情况,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提示,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养成泛读的习惯,才能获取更多信息。

1.2有效默读,品味内容。

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要求初中生有一定的默读速度。教师设计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默读过程中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和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回读、反复读,进行圈点勾画,或作好批注,仔细品味。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指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和思想情感。

1.3训练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语言再创造活动。能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增强欣赏趣味,能较好地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

有的学生阅读习惯不好,习惯“唱读”;有的无停顿地狂读;有的哼哼叽叽用鼻音读;有的懒查字典对生字胡乱读,把文本分读得肢离破碎。教学中教师选择优质的教学录音或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和声音播放文件,让学生感受高品质的朗读;或者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在优美的诵读中受到熏陶。教给正确的诵读方法:(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2)恰当停顿,把握节奏;(3)读得准确连贯;(4)读出语气、语调;(5)读出轻音、重音变化;(6)读出感情。通过反复地阅读指导和训练,采用个别读、集体读、分组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强学生的语感。

1.4多样阅读,提高效果。

阅读方式包括多种,例如:默读、诵读、精读、略读、速读、复读等,采用何种方式阅读要因人因文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只有采用恰当的阅读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教学中可采取整体阅读与比较阅读相结合,重视课文的精读。例如,读了新课文,让学生思考: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画出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等;相同题材的文章则采用比较阅读法。如:教学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和林莉的《小巷深处》,引导学生仔细、深入地揣摩和研讨文本,既能“进入到”文本中去,又能从文本中“跳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自身的情感体验进行理解品味文本,进一步提高阅读效果。

2.指导阅读,丰富积累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不少初中生崇尚个性,热衷上网,却不爱阅读,没有养成对阅读长期坚持的习惯。教师需高度重视阅读指导,用爱心和耐心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张扬个性,又有独立见解和敏锐辨析力的善读人。

2.1交流互动,培养“爱读”。

2.1.1名著导读,激发兴趣。

在课堂间隙,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譬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稻草人》《青铜葵花》等,并对书的内容进行导读指导。对于《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四大名著,就伺机适量地介绍一些精彩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巧妙地以名著导读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1.2捕捉时间,美文分享。

平时课前的5分钟,稍不抓紧就溜过去了。教师布置学生平时把自己最喜欢的书籍仔细阅读,并准备好发言稿。教师每节课前抽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按座号轮流上讲台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书籍,介绍书中的精彩之处,或者简介故事梗概或书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既锻炼了胆量,又分享了好书。或者让学生轮流将自己平时看到的美文利用课前5分钟,念给全班同学听,让全班同学进行美文分享。这样,一星期下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就可以分享很多美文。

2.1.3布置任务,快乐阅读。

让学生每学期统一读一本名著。教师挤出适量的时间,让学生按座号轮流上台,口头复述所布置名著中一段精彩故事,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让学生分享阅读体验,促进快乐阅读。

2.1.4交流讨论,养成习惯。

学生在阅读中难免产生一些疑问。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循环往复的阅读思考讨论中,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生活,思维也得到不断地训练。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甚至成为一种终生的习惯。当阅读成为学生的终生习惯时,学生也就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2.2手脑并用,记录心得。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也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激励学生手脑并用,在阅读中记录心得,阅读后在头脑中和笔记本上留下烙印。

2.2.1写读书笔记。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将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用专门的笔记本摘抄下来。对文中语言、动作、神态、肖像等细节描写的语句进行品味;对文中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手法的精彩句子进行赏析玩味。并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灵活借鉴,学以致用。

2.2.2续写。

学生阅读后会有自己对文本獨到的理解及由此生发的联想。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分析完小说情节及人物个性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并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维的再创造。

2.2.3写感悟。

阅读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阅读中记录感受是自得的最好方法。让学生适时写下阅读文本后的感悟。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知识的积累沉淀,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2.4写心灵随笔。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师鼓励学生每每有自己的想法或灵感,就动笔写下来,这就是思维迸发的火花。教师及时鼓励和充分肯定学生,有时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和浓厚的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要引导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重视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在阅读中思考,阅读能力在学生手脑并用的坚持中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达到润物无声地“塑造学生灵魂,陶冶情操”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