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建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8-06-01陈际影
陈际影
【关键词】高效课堂 理解教材 把握课程 有效阅读
一、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和语文课程的把握要科学
长久以来,我们把小学语文教学推陈出新的重点都放在了教法的变革上。新媒体的加盟,情境的设置,表演形式的融入,创新的合作探究模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五彩缤纷”。观看影像资料取代了传统阅读,开放式的理解取代了照本宣科,以及偶尔蹩脚的无厘头语言和冷幽默。然而,这些新方法并没有或者说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原因在我们自身。
我们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一般会侧重与有没有亮点,我们对“亮点”的甄别常常基于导入是否新颖,教具准备是否充分,多媒体运用是否巧妙,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参与是否积极,衔接过度是否无痕,小组探究是否自主,质疑讨论是否频频爆出“金句”。通过层层罗列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关注的“点”大多还是倾向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学生知识的获取方面少有关注。而以上这三个方面正是我们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标准。我们渴望变革,寻求突破,但是这一切不建立在正确的教材观和课程观之上的话,就都是空谈,也就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大胆的尝试创新和变革,更无法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对教材的把握是小学语文教學的主体,虽然它不是全部内容,但是合理的拓展一定要围绕教材这条主线。教材所罗列的字词,倡导的写作方法,以及课文中所影射出的语法、修辞、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是开展阅读,积累,写作等语文活动的基本出发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吃透教材”,要了解教材的精神实质。备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备教材,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以教材为载体备教法,这就使语文课堂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基不牢,徒有其表。
要突破有型的语文课堂,让语文的学习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即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生活三位一体;智育、德育有机结合;听、说、读、写感官互动,让学生在多维的,开放的,互动的学习环境中建立与语文学科的亲密关系。
二、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立要正确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立是指导教学开展的主体。教学目标是课程探究的指向,教学内容是课程探究的对象。对于小学语文来说,它的主体是字、词、句、段的积累,课文,阅读,写作等。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在目标中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合理期待,如积累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提升哪些能力。目标要为学生量身打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教学目标准确合理,教学内容选择恰当,那么教学的有效性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保障。然后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加上巩固、反馈、解疑、评改等一系列综合学习策略,语文知识的建构,语文能力的提升便水到渠成。
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另一个关键点,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和学生们一起多读多写,提高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解读文本的悟性,文学创作的能力,实现共同成长。
三、要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的高效教学应该是情之所至、趣之所至,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妙趣横生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全情投入到语文学习。
1.要让阅读要有新鲜感,要个性化的解读文章。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庞大的阅读量,要博览群书,才会有独特的视角对文章发表见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像学生一样放飞心灵,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寻求语文之美的探索之中。并且,要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交流情境,通过各种机动灵活的交流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陶醉于品评,在热烈的讨论中快乐积累,在美感与趣味中潜思写作。
2.阅读的切入点要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兴趣点和成人是不一样的。要找准他们的兴趣点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首先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意识形态等等。要在篇目的选择上出奇制胜,让他们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要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
3.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阅读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终身与阅读的好习惯。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发阅读,自主阅读。自主阅读的启蒙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不能以成人的好恶来选择,因为主动读书和被动读书在效率和效果上是完全不同的。阅读是学生放飞心灵的一扇门,钥匙是兴趣,没有兴趣就无法一飞冲天。
把握住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体,合理地利用情境创设,活泼多样的活动设计,巧妙的设疑解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语文课堂获得真正地收获和成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