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区学校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与对策探讨

2018-06-01张谦红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城区成因

张谦红

【关键词】城区 留守儿童 不良学习习惯 成因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推进,人们的思想意识、经济意识随之发生改变。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大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受条件影响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却又想让孩子们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最佳选择便是将孩子转入条件较优越的城区学校就读,这导致城区学校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由于监管不力、看护不到位、亲情缺失等造成这部分孩子在言语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生活上懒懒散散,不讲卫生,喜欢吃垃圾食品,语言粗鲁,任性等。学习上没有主动性,不积极,没有预习与阅读习惯;纪律性、自觉性、时间观念不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意识,书写潦草、不规范且纠错意识不强,还会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不强等。这些孩子不理想的学习效果往往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想使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有所改善,使他们更自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就必须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以爱为路,用爱温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效果的保证。老师都是爱学生的,老师是唯一与学生没有血缘关系而又关心孩子进步与成长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偏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听话的学生,而对于那些“问题学生”往往会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至还会“望而生畏”,结果往往是问题学生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表现越来越糟糕,成绩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抱以爱心,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视校如家,愿意并乐于待在学校,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从而建立自信,有存在感、归宿感。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应该在学校,耐心指导他们学会把握好在校时间,课堂上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发言,适当、适时地引导与肯定能够让他们对课堂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批改作业的时候多给留守儿童几句关心和鼓励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温暖就在自己的身边。适时提醒孩子们: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规范书写、字迹整洁等。耐心的指导、对待错误的宽容之心、温馨的话语都是重要的、合理的教育措施与方法。

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城区留守儿童大部分来自农村的,他们基本上都是隔代监管,有的甚至还是同辈照顾,有些虽然和父母住一起,但由于父母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白天几乎见不到父母的面,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留守儿童。监督与管理的不严厉、不到位以及隔辈的过分溺爱与对错误的过度容忍造成孩子行为的无约束感,随意、懒散,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公共意识;养成不守时、不守规矩、乱花钱、不讲究卫生乱丢垃圾、随意高声打闹等不良习惯。这些也直接影响其学习习惯:时间观念不强,随意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且粗枝大叶、马马虎虎;集体观念差,合作意识不强,不合群;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不够等。作为教师不能一味的要求他们在学习上有较大改变,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平时要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多留意他们的长处,如独立性强,有主见等,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且要学会欣赏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合理、恰当的表扬能让孩子们认识到孰好孰坏,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努力找机会为他们提供展示优点的平台与机会,从而体现其自身价值,树立自信心,努力让生活习惯的改变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三,多家访,重巩固。留守儿童在学校受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各方面都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进步,但一回家或一到周末“放松警惕”、回到“解放前”、“前功尽弃”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而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永远比不过爷爷奶奶的示范性行为的力量,老师时常提醒学生不能闯红灯,而爷爷奶奶却硬拉着小手不管不顾,或横穿,或“跨栏”;小手中的垃圾原本想扔进就近的垃圾桶,但却在长辈的指责声甚至骂骂咧咧中随时随地丢弃,等等。很显然,校外的巩固也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多家访,经常到留守儿童家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和监管人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与变化,这样能够有更多的发现与启示,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适时反馈他们行为习惯的改变,争取监管人的配合,使学校教育成果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巩固。

第四,适量的家庭作业有助于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监管人缺乏文化知识,对孩子的学习监督不够,加上较差的自觉性、主动性与自我控制能力,作业完成状况不佳,成绩提高难,有的原地踏步,有的则直接退步。家庭作业量太少会使他们空闲时间太多,因无所事事而重启懒散模式。数量与难度适中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一定的学习压力有利于责任心的培养,这样既能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也能够减少不良习惯的滋生与蔓延。

第五,转变意识,树立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父母长期生活在较闭塞的农村,受“官本位”思想和目前社会就业大环境的影响,在外打工所谓“见多识广”,见多了打工的大学生,“读书无用论”逐渐占主导思想,认为读书再多、学历再高将来还是找不到正式(公务员)工作,打工是迟早的事,只要识字就行。这种思想过早的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敷衍了事,作业得过且过,成绩可有可无、可高可低,无所谓,把学习不是当责任,而是当儿戏。家长把学校当作孩子长身体的安全港,孩子则把学校当作玩耍的天堂,至于学习只是一天活动中的插曲,可多可少。孩子的思想影响和指导着行为,作为教师抓住可利用的一切机会,搜集励志型的事迹、故事、影片等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利用身边事实多交流、讲道理,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要读书、要多读书,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终身受益的事,是为了让自己生活更好,让自己以后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帮助树立明确目标,引导他们自觉学、乐于学、勤于学。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一起参与,留守儿童的监管人要尽到监管的职责,教师要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合理利用监管人的监督效应,关注他们的生活点滴和行为习惯,把校内和校外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教育犹如春雨对万物的滋润慢慢地、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学习能力的人,良好学习习惯能帮助他们健康向上、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城区成因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