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实践研究

2018-06-01周迎春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欣赏诵读素养

周迎春

【关键词】诵读 素养 欣赏

新课程标准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有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这一句话中特别提到学生的阅读不能仅仅限于课文的朗读要,而且还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否则,这样的教学是不全面的教学、没有拓展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有力没有有效的提高,从而陷于为课文而教的难堪境地。学生诵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再向外延伸,拓展到课外的诵读之中。在语文诵读教学中,阅读课本课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一、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不断深入的同时,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伴随着很多的问题也出现了,这也是教学改革的必要,特别是从十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分板可以看出,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诵读的训练。在初中早读的时间里,学生每天都会有晨读,但是这种读书的方式、内容单一,只能满足于熟悉课文内容的浅层次上,甚至能把课文都能背诵下来,却不能获取课文以外的知识,这样一来,书倒是读了十多年,但到最后,他们还不会读报念稿,出现断句、错字的现,甚至读完了也不知道读的是什么内容,这种生涩无味的阅读情况令人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能看出,就是因为学生出现了认识的偏颇,没有正确的对待诵读,没有把诵读的练习转化为自身就是一种能力,更谈不上什么艺术。忽视诵读训练的第二个原因还在于语文教材的内容量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另外选文芜杂。现行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多数文章只是让学生学会语文基本知识,但是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它对学生的语感的形成所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这不得不引起教材编者的重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点,更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多读

我们当前的语文学习虽然具有时代性,与社会的发展联系非常紧密,但是,也应该看到古人读书也是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在现今阅读的同时也应该学习古人的阅读方法,好的要继承,更不能随意抛弃,古人读书就在于多读。荀子的诗句“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说的就是要多读,读熟、读烂,要娴熟于心,做到读书琅琅上口,在多读的过程中去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掌握写作技巧。另外,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说明了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传神的作品;苏轼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明了只有多读才能了解作品涵义;朱熹的“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可以不用教师的教就能知道所表达的意思。这些诗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我国的汉语语言丰富,有很多体裁的作品,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等本身有很多是唱和、吟哦而产生的作品,所以也有“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诌”的说法,这些也说明了多读的重要性。

2.熟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熟读的教学指导也不足,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熟读”的重要性,都是常见的各种分析: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划分段落、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都是让教师一手包办了,学生没有思考、没有感悟,而是一味的在接受教师的说教,这些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一节课下来,让学生读课文时错误百出,不是读破句子就是读错字,吞吞吐吐没有一点节奏感,更没有感情基调。虽然学生能做会几个练习题,但是学生深层次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熟读成诵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所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的认识过程,也是对事物的认识过程。诵读在初步接受课文的时候,只是对课文的表象感知,当然,这一步还没有达到对课文本质内容的深刻认识,但是为以后对课文本质认识打好了基础。反复的诵读课文,掌握构成这篇文章的语言材料,在各个理解的基础上对整篇课文有了实质性的理解,就为进一步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初中生的记忆力是人生当中最快的时候,在此时教学学生诵读有利于他们记忆材料,实现记忆效益的最大化。

3.背诵

在熟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背诵,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材料并做好储备,成为自己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背诵,有利于品味辨析,提高语感,有利于对汉语言的优美感有深层次的感受,在精神上得到感染,由背而懂,再由懂到用,受益将会无穷。背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背诵的过程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才可以出现,先是入于眼,再记于脑,再出于口,再入于耳,再入于心,这个过程中,有多个感官参与,眼、口、耳、脑并用,相互作用,加强了思维力,形成正确的思维能力。世界上很多名家的作品都是能看出具有深厚的语文功底,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小时的私塾里有了大量记诵为基础。所以张志公先生就文言文功底的形成点时说:只背熟了若干篇文章,才能积累起了若干有用的文言材料,并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才能形成良好的基本的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这只是掌握文言的第一步,还需要在以后的运用中多加磨炼。在近代大师的白话文中,我们依然能看出具有文言文的低子,文言文中的具有生命的东西被现代人传承下来,如鲁迅、朱自清的散文中就很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深厚的古文功底。在現代诗歌、散文的学习中更离不开背诵,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朱自清的《春》,都是在大家的典型现代散文的代表,如果学生能够背诵,那么,学生的思想酌情、艺术手法等也就掌握了,教师不用再做过多的讲解。再如,毛泽东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鲁迅的《“友帮惊诧”论》、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等这些作品,如果学生能够背诵,那么,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就解决了。再比如,周立波的《分马》、契诃夫的《变色龙》等文章,如果学生能背朗,那么,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人物性格特点,也不需要教师的再深入的分析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背诵课语文与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学生的背诵要求要引起教师的重视。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诵读可以代替一切,光诵读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引导,加以适当的讲解,加快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把诵读置于课堂教学的适当位置,充分利用好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科学的诵读训练。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很大的帮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我们教师不要忘记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教学,让诵读成为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钱学芬.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再设计的课例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6,(24).

[2]林先欣.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之我见[J].作文成功之路,2015,(09).

[3]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信阳师范学院,2016.

[4]唐凤娟,陈婷婷.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D].渤海大学,2015.

[5]闫世林.浅析当前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现代语文,2014,(10).

猜你喜欢

欣赏诵读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