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辣椒烟青虫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2018-06-01江立俊王德志任国军
江立俊 王德志 任国军
导读:针对规模种植后,烟青虫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降低菜农和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郧西县蔬菜办和植保站结合烟青虫系统监测及近3年田间调查数据,基本掌握了辣椒烟青虫发生特点,并探索了一套综合防控技术。
郧西县地处秦岭南麓汉水北岸,海拔157~1 853 m,年均降水量769.6 mm,最多1 243.8 mm,主要分布在夏秋季,春冬季干旱居多。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11.9℃。全年无霜期237天,1月日均日照时数1.856 h,全年日均日照时数5.4 h。郧西县是十堰市蔬菜生产大县、十堰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2016年郧西县蔬菜种植面积16 666.7 hm2,产量30万t,其中辣椒种植面积800 hm2,随着规模种植,辣椒病虫害为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烟青虫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降低菜农和企业经济效益。为此,郧西县蔬菜办和植保站将烟青虫系统监测及近3年的田间调查数据结合,基本掌握了郧西辣椒烟青虫发生特点,并探索了一套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1 调查监测方法
1.1 黑光灯观测
郧西县每年从3月5日开灯,10月5日关灯,每天8:00收虫。专人收虫并记载每天各种害虫发虫量,按旬合计,最后统计当年发虫量。
1.2 田间调查
2015-2017年分别在郧西城关王家坪、香口乡上香口辣椒基地采摘茬进行定点调查。每次辣椒采摘时,随机调查5户,每户查5株,每隔5株取1株,统计为害率。
2 调查监测结果
2.1 黑光灯观测
通过2015-2017年3年观测,每年发生4代(含越冬代),越冬成虫在2015、2016年3月下旬及2017年4月上旬出现;第一代旬发蛾最高量是6月中旬,旬总蛾量47头;第二代旬发蛾最高量是7月中旬,旬总蛾量69头;第三代旬发蛾最高量是8月下旬,旬总蛾量194头(表1)。
2.2 田间调查
2015、2016、2017年统计城关镇王家坪基地3年全年平均为害率分别为18.75%、19.05%、16.93%;香口乡上香口村3年全年平均为害率分别为12.45%、12.00%、13.53%(表2)。
结合黑光灯观测成虫发生高峰与田间调查,发现烟青虫生长发育规律与发生时间基本一致,越冬代成虫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现,第1代卵孵盛期在5月上旬,第2代卵孵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3代卵孵盛期为8月下旬9月上旬。第1~3代主要为害春、夏辣椒,其中以第2、3代为害最重,第4代后受气候和辣椒生长期影响,辣椒基本罢园,烟青虫为害其他作物。
表1 郧西县烟青虫黑光灯观测记录头
3 辣椒烟青虫发生特点
3.1 世代重叠
烟青虫属鳞翅目夜蛾科,是烟草和辣(甜)椒主要害虫,为害寄主多,除茄科的烟草、辣椒、茄子、番茄外,还可为害玉米、豌豆、甘蓝、南瓜等,属杂食性害虫,因其生存寄主多,造成为害严重,世代重叠。
3.2 防治难度大
前期成虫卵散产于植株上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处,后期产在萼片和果实上。幼虫体色变化大,有绿色、灰褐色、绿褐色等多种。老熟幼虫绿褐色,长约40 mm,体表光滑。幼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有假死性,老熟后脱果入土化蛹,以蛹在土中越冬。
3.3 损失程度重
以幼虫蛀食果实为主,幼虫钻入果实内蛀食果肉,造成果实腐烂和大量落果,易诱发软腐病。初孵幼虫在植株上爬行觅食花蕾,2~3龄后蛀果为害,也可转株转果为害。低龄幼虫日平均蛀果1.0~1.5个,高龄幼虫日均蛀果2~3个,蛀果率高达 30%~50%。
4 烟青虫综合防冶要点
4.1 农业措施
翻耕、整枝、摘除虫果;及时整枝打杈,把嫩叶、嫩枝上的卵及幼虫一起带出田外销毁;收获结束后深耕土壤,破坏土中蛹室,增加蛹的死亡率,烟青虫以蛹在土中越冬,通过冬耕可以机械杀伤、冷冻,增加天敌捕捉机会等杀灭一部分蛹,达到灭蛹的目的。同时,选择抗高病虫的品种种植。
4.2 物理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利用烟青虫成虫趋光性特点,在辣椒田周围的水渠、塘坝,或在离辣椒田一定距离的地方放置太阳能杀虫灯或在用粘虫板等诱杀。
表2 2015-2017年辣椒烟青虫为害田间调查统计
4.3 药剂防治措施
一般在果实开始膨大时开始用药,注意对幼虫的防治务必掌握在3龄期前,施药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成虫产卵高峰后3~4天,喷洒Bt乳剂、苏云金杆菌或核型多角体病毒,连喷2次,防治效果最佳。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000~2 000倍液、2.5%功夫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