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立得走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疗效评价标准研究
2018-06-01刘西平黎辉军
刘西平 彭 昌 黎辉军 郭 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湖南 吉首 416000)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及《儿科住院医师手册》[2-3]的诊断标准制定。
1.1.1 多有长期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营养摄入不足病史。
1.1.2 临床表现: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不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和肌肉逐渐减少或消失,皮肤干燥,苍白,逐渐失去弹性,久之可引起身长不增。严重者面颊部脂肪垫消失,皮肤皱褶松弛,干瘪似“老头”,头发干枯,四肢挛缩,腹部如舟状,或者可见外表似“泥膏状”,四肢水肿,体重下降并不明显,严重者可有多器官功能损伤。
1.1.3 实验室检查: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微量元素含量降低;血糖、血脂、血胆固醇及电解质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各种血清酶活性降低;血红蛋白降低。
符合上述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病史在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等疾病基础上,可明确诊断:
1.1.4 完整的诊断应包括病因分类、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
1.1.4.1 按病因分类
原发性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和(或)热能摄入量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
由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红楼梦》,译本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其翻译不可避免地深受当时社会、政治体制及盛行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体现在对某些典故翻译的注释中。例如杨译本对第34回中”负荆请罪“的英译注释所体现出的时代特征。
继发性营养不良:继发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肠炎,唇裂,腭裂等。
1.1.4.2 按病情程度分度:临床分为3度,分度标准见表1。
表1 病情程度分度表
1.1.4.3 并发症:营养性贫血;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感染;自发性低血糖等。
1.2 土家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土家族医药学》及《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症候标准[4-5]制定。
1.2.1 走花胎( Kax pux box lir mer tif,音译:卡普波立没迪):多见于疾病初期。形体略见消瘦,饮食无味,爱吃酸腐之物,精神欠佳,性急易怒。面色萎黄少华,耳背后有一个花样小团,毛发稀疏成束,面部可见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花斑。肚腹饱胀不适,走窜疼痛,大便干稀不调,苔薄微腻,脉细有力,指纹淡。
1.2.2 走猴胎(Ex box lir mer tif,音译:尔波立没迪):多见于疾病中期。形体明显消瘦,四肢枯细,不欲饮食或善食易饥,精神烦躁不宁。面色萎黄或面白无华,耳背后红筋扭团像猴,毛发稀疏成束易脱,肚腹胀大,甚则青筋暴怒。夜卧不宁或见挤眉弄眼、擤鼻、吮指磨牙,或嗜食生米、泥巴等异物。形神似猴,肠鸣泻肚,或大便不成型,舌质偏淡,苔多白腻,脉濡细而滑,纹紫滞。
1.2.3 走鬼胎(Ax yer box lir mer tif,音译:阿叶波立没迪):多于见疾病晚期。形体极为消瘦,杳不思食,精神萎靡。耳背后筋上有一黑点,皮肤干枯,瘦削骨立,皮包骨头。肚凹如舟,面色白光白,皮毛黯淡不泽,爪甲菲薄扁平。齿迟发焦萎,囟门难收,眼瞳黯无光,机巧神思不灵,短气少力,神情淡漠,目呆口钝,鸡盲。胆怯易惊,睡则露睛,啼哭无泪,或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水谷不化,泄泻不止或便秘,舌淡或光红少津,脉细弱无力,指纹色淡隐伏。
1.3 量化标准
1.3.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见表2(在相应分值栏打√)。
表2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1.3.2 土家医辨证分型:见表3(在相应分值栏打√)。
表3 土家医辩证分型
证型判断依据:具备主证至少2项,辨证分型症状百分比达到60%者,即可诊断为该证候。
2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5]制定。
2.1 综合评定标准:治愈:体重增加,接近健康小儿正常体重,各种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好转:体重有所增加,精神、食欲及其他症状改善;未愈:体重不增,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2.2 土家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改善率≥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临床证状改善率≥30%,≦95%;未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临床症状改善率<30%。其中症状改善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
3 讨论
本研究在广泛参考土家医药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民间调研及临床评价习惯,整理并制定出波立得走胎(小儿走胎)的土家医症候诊断、辩证分型、量化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草案,为促进波立得走胎(小儿走胎)的疗效评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奠定了重要基础。
[1]田华咏,梅之南,田禹顺.土家医药双语词汇[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29.
[2]薛辛东.儿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3-75.
[3]吴升华.儿科住院医师手册[M].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
[4]田华咏,潘永华,唐永佳,等.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4:218-219.
[5]田华咏.土家医病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