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外HERE 创业成都

2018-06-01王泱

国际人才交流 2018年4期
关键词:老外外籍成都

文、图/王泱

“老外HERE”创始人之一葛燕希(Daisy)

与北方寒冷而干燥的冬季不同,成都的冬天冷且潮湿,让我这个北方人略感不适。而位于中国成都人力资源产业园的“老外HERE”办公室,宽敞明亮、温暖如春。在这里,我见到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葛燕希(Daisy),一位有着暗金色长发和深灰色瞳仁,穿着短袖连衣裙的伦敦女孩。听她用汉语讲述完“老外HERE”的创业故事,我不仅感受到了这个年轻团队的活力与朝气,也再次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谛。

在“头脑风暴”中诞生

2014年,专业是“当代中国学”,以“农家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旅游”为研究方向,却对中英人力资源比较倍感兴趣的葛燕希只身来到成都,就职于一家建筑设计公司,那年她刚刚20出头。

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与蓬勃的现代时尚气息相交融,飞速发展并且充满机遇的成都,让初来乍到的葛燕希完全改变了对这个城市的传统印象,她感觉选对了地方。在一次活动中,葛燕希认识了中国女孩任丽娟(Angie),不久又认识了中国男孩程晨(Harvey)和英国男孩Liam,4个对未来规划有着各种各样“点子”的年轻人很投缘。多次的“头脑风暴”之后,一个共同的想法渐渐浮出水面,“我们发现,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已经有了专门帮外国人找工作的人力资源公司,但是作为西南地区的核心城市,成都在这方面还处在起步阶段,应该搞一个。”葛燕希告诉我。

知易行难,对于已经有了好工作的4个年轻人,抛下稳定走上艰辛的创业之路并不容易。一次次现场考察调研、一次次数据分析之后,共识逐渐明确:成都的经济发展充满活力,落户成都的企业越来越多;城市国际化进程在加快,政府实施人才政策力度在加大,市场对外籍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被良好的经济发展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开始关注成都的优秀外籍人才越来越多。现实坚定了决心,2015年,专注外籍人力资源的“老外HERE”诞生了。

三年寒暑,“老外HERE”的核心业务已涵盖外籍人力资源服务、外籍人士生活服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国际商务咨询四大板块。2017年,“老外HERE”共收到外籍人才简历18300份,其中大部分是硕士以上学历,并举办32场针对外籍人才的活动。与此同时,“老外HERE”还先后建立了英国办公室及南非约翰内斯堡办公室,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十余家当地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是一份看起来也许并不十分辉煌的成绩单,但对于一家刚刚三岁的创业企业来讲,已经算得上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吃透”政策中成长

“我们懂政策,也会用政策,借助政策便利是我们发展壮大的‘法宝’。”葛燕希说。“老外HERE”做的国际人才引进,与政策法规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吃透”并借助这些政策法规,才能更好地拓展业务。近年来,成都市在鼓励创新创业和加快人才引进上举措不断,2013年9月22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出台;2015年4月8日,《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15—2025年)》出台,并于2016年4月29日升级为2.0版;2016年2月14日,《关于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加快打造西部人才核心聚集区的若干政策》(即“成都人才新政十条”)出台;2017年2月15日,《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即“成都人才36条”)出台;2017年7月19日,号称成都“史上最强”人才新政的《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出台;高新区也先后出台《成都高新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菁蓉·高新人才计划”等政策。这一系列举措打开了成都的创新创业之门,提升了城市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老外HERE”自是受益匪浅。

在成都出台的很多新政举措中,都对创新创业企业在税收和房屋补贴方面有很大优惠,并且鼓励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引进和培育信息网络、电子、生物医药、航空、商务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对机构帮助企业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奖励和补贴。同时,成都及高新区还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化行动,注意吸收外籍人才,外籍人才申报市级科技项目、科学技术奖项时,享受同国内人才同等政策待遇。这些政策举措,让“老外HERE”真正尝到了甜头,不但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大大推动了公司业务的开展。从创立至今,近百家中国企业接受了“老外HERE”的服务,其中很多实现了自己引进外籍人才,打开海外市场的目标;有的甚至将包括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产品总监、销售总监、市场总监这些核心职位在内的整个海外团队委托给“老外HERE”帮助搭建。“老外HERE”在帮助中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外籍人士和外资企业“走进来”,多家外资企业经“老外HERE”落户成都,其帮助引进的外籍人才更是有几百名。

进进出出中,“老外HERE”充当着桥梁。在“牵线搭桥”的同时,“老外HERE”还通过翻译解读等方式,满足各方渴望了解政策法规的需求。2017年6月1日,成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推出服务创新发展十五项政策措施,“老外HERE”第一时间对政策进行了翻译,并且通过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出去,一天就产生了8000多的浏览量。为了让外籍人士进一步熟悉政策,“老外HERE”与出入境管理部门共同举办政策解读会,用官方的声音现场解读政策,回答外籍人士的提问。这一举动不但在成都的外国人圈子里产生了很大影响,还引起了很多在中国其他城市的外籍人士的兴趣,主动联系“老外HERE”询问政策问题。

在真情服务中扎根

“让老外们爱上成都的或大熊猫或火锅或舒适的生活,但让他们真正安心留下来,把成都当作第二个家的理由,一定是热情友好的朋友和一起度过的欢乐日子。”这是成都电视台《西望成都》栏目1月27日介绍“老外HERE”举办的“老外春晚”时所用的话。话虽朴实无华,却真正道出了“老外HERE”的留人理念。

这一理念的诞生,全因“老外HERE”运营初期发生的一件事。2016年,“老外HERE”曾经帮助一名德国的工程师在成都找到了工作,随他一同来到成都的还有他的妻子和三个子女。仅仅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德国工程师告诉葛燕希,他们全家准备离开中国,离开的原因不是工作本身,是他的家人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这让葛燕希和“老外HERE”意识到人才引进来只是开始,如何留住他们才是关键。经过分析,“老外HERE”认识到,在影响人才去留的诸多原因中,工作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融入生活”,无法融入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感觉游离在本地生活之外,最终只能离开,而充分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外籍人才更快适应并融入当地生活。因此,要想把人留在成都,就必须用对待朋友甚至是亲人的态度,尽快解决他们客观上的生活不便和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的问题,创造留人的条件。而对于那些举家而来的外籍人才,提供给他们家人的服务必须更加贴心、细致,因为家庭的影响在人才的去留上至关重要。

于是拓展外籍人士生活服务类的业务提上了日程,帮助找房子、办理手机卡甚至去哪买奶粉等日常琐事成了服务的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老外HERE”开始和很多机构进行合作,为外籍人才的正常生活提供帮助。2017年,“老外HERE”与办公地点附近的建设银行营业部达成协议,由“老外HERE”把银行金融业务的介绍和流程由中文翻译成英文,银行在业务大厅专门设立一个外国人VIP窗口,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在成都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才处理金融业务,反响很好。

便民服务解决了外籍人才的生活便利问题,“老外HERE”也没忘了解决外籍人才的社交需求。每月一次的“主题日”,是“老外HERE”的保留节目。“主题日”涉及范围极广,从介绍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英国下午茶、乌克兰晚餐,到“动手动脚”的泰拳体验营,再到参与成都开展的“存垃圾”比赛,“老外HERE”用贴心好玩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努力帮助在成都的外籍人才一点一点地融入生活。2017年3月25日,“老外HERE·锦城大院火锅杯”2017首届中外火锅交流会暨首届中外火锅友谊大赛在高新区如期“开火”,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卢旺达等国家的30余位选手组成了10支“国家队”比拼火锅底料炒制。最后在10余位中外美食家,以及5位中国火锅爱好者组成的评委团的品鉴下,中国队获得了本次大赛的第一名,新西兰队、印度队分获二、三名,俄罗斯队则获得了大赛特别奖,抱走了千元大铜锅。“通过这次比赛,大家了解了成都的饮食文化,更重要的是增进了交流,让大家的社交需求得到了满足。”葛燕希对这些活动如数家珍。

在充满爱意中希望

“老外HERE”在成都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已经是成都媳妇的葛燕希也把自己的根扎在了这里。“创业虽然很苦很累,但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是成都人,我爱成都,所以我希望成都越来越好,我愿意为成都的发展出谋划策。”葛燕希认为,为城市变得更好而出谋划策是每个成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扶持政策,将许多创新创业企业“扶上马,送一程”,但在葛燕希看来,在这方面成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成都打造国际交通枢纽步伐的加快,成都应在未来进一步强化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美国、英国、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内外创新创业高地间的资源链接与互动,以更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在关注创新创业项目与资源引入的同时,成都还需加强对创业团队,特别是外籍人才创业团队发展的重点关注,切实提升创业辅导咨询、创业者社群交流、创投对接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政策需要实现“精准扶持”,对不同类型的国际创新创业人才与团队,应该根据具体特征给予扶持与鼓励,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让更多人才与团队享受政策红利。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为深居内陆的成都开辟了国际化发展的机遇。葛燕希认为,想要整体提升成都的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的外籍人才和外资企业落户成都,首先应该改变成都在外国人心中的传统印象,让更多外籍人才和外资企业知道成都不但有大熊猫和美食,还有现代化的城市和发达的经济,更有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加快推进产业升级,用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吸引国际前沿人才和高端产业集群落户成都。同时还要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国际化,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机构作用,整合当地资源,建立虚拟国际社区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外籍人才在签证办理、政策解读、创业支持、职业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

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到中国的外籍人才数量与日俱增。“在刚来成都或者准备来成都的外国人看来,像成都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这里能够获得比在国外更好的发展前景,这已经是很多外国人的共识。但我想建议的是,他们应该对自己的异国生活做好一些准备。”葛燕希对准备或是刚刚来到中国,特别是来到成都的外籍人才给出了诚恳的建议:首先要怀有一颗开放包容之心,因为看到的中国很有可能与之前印象中的中国存在差异,只有用开放的心态包容差异,才能积极地融入生活,爱上这座城市。另外应该学习中文,甚至学一点儿成都话,只有消除语言障碍,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了解这里人是怎么样的、生活习惯是怎么样的;更重要的是可以准确地理解中国及成都的法律法规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政策,尤其是涉及外籍人士的法规政策,从而发现当地的需求以及商机。

猜你喜欢

老外外籍成都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上万外籍儿童没在日本就学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老外说汉语
数看成都
吃饺子
红军中的老外
“老外”眼中的美国
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