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结合的策略分析

2018-05-31刘芳云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杜甫资料

刘芳云

【摘 要】

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着学生品质与人格的养成。如今课外阅读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视,课外阅读以课内阅读为基础,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两者相互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是响应新课标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法,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

课内外阅读 衔接方法

“大语文”理念的提出,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突破,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因此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必然。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拓展与补充,其作用是课内阅读无法取代的,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利于延伸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饱满,提升语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与人格。可当前中国一些地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普遍存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脱节问题,高负低效。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这一情况反思内化,查阅相关资料,优化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方法,敢于创新与变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基础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结合,需要探寻两者的共同点,以实现完美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语文教师应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提供的知识点,查找关联的课外读物,以对课内知识补充、延伸【1】。如,教师先组织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与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查找有关的读物,自主学习课外知识,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以苏教版《九寨沟》教学为例,课本内容描述了九寨沟的景观、植物、动物,但课本描写的并不全面,也不细腻,只是简单的描述。因为小学生对奇妙景观、动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九寨沟的奇异景观,野生、稀缺动植物,当地的风俗习惯与地域文化,并整理成资料,课中同学间分享成果。通过学生课外阅读,拓展了知识面,对课内阅读进行的补充与延伸。但是也要注意一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共同点,如果脱离,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课内外阅读衔接目标必须要明确。

二、课内外阅读整合之策

1.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课堂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收集与课本相关资料,利于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水平。但是课前预习时,因预习存在空泛性,学生不能抓住重难点,且预习是学生独立进行的,教师难以进行监督,对预习效果不能做到全面检测。而一旦小学生未预习,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适应课堂教学【2】。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以苏教版《鸟语》教学为例,课堂教学之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借助预习从多方面了解鸟。学生从对鸟的认知,而升华到爱护鸟。因此,课前设计的预习作业使学生大量搜集与鸟有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关于鸟的资料后,能对鸟有更全面的认知。课堂教学时,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搜集的成果,拓展知识面。课前预习与资料搜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强化学生的行为能力。最关键的是,通过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学生对鸟有了更深的认知,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为《鸟语》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课中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准确的找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共同点,先组织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巧妙的衔接课外阅读材料,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视野,实现高效阅读。以苏教版《负荆请罪》为例,文章表达的是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博大胸襟,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品质。学生阅读文本后,由于内容对蔺相如、廉颇的个人事迹讲述并不全面,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过于肤浅。教师要抓住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契合点,巧妙的引入课外阅读资料,如整理长平之战、破燕拜相、转战四方等典故,引入渑池之会、完璧归赵等,通过课外资料的阅读,更全面地了解蔺相如与廉颇的事迹,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课内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料,拓展阅读视野,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同时通过课内外阅读,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阅读方式,促进综合发展。再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以《绝句》为例,对于古诗词教学,要求小学生理解、背诵,并有一定感悟。课中教学时,先向学生介绍诗人杜甫一生事迹,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杜甫的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理解。同时,课中还对教学加以延伸,把《绝句》阅读教学跨年级结合,让学生感受诗人杜甫表达的不同情感。如课中引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都出自诗人杜甫,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绝句》表达诗人杜甫欢快心情,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诗人杜甫悲喜交加之情。通过两首作品的结合,为《绝句》的教学奠定基础。另外,还可引入课外资料,如杜甫《对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江边星月二首》等。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拓展知识面,养成健全人格。

3.课后深化

活动体验是提高小学生课内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而且活动也为小学生表达自己的读后想法与情感提供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帮助学生深化阅读,提升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应合理编排小学生语文课内外阅读活动,体验阅读带来的欢乐。以苏教版《林冲棒打洪教头》為例,学生整体阅读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查找关于故事人物林冲、洪教头等的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人物性格特点。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自由选择故事人物角色,通过语言、肢体活动,演绎故事情节。另外,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及对课外资料的阅读,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加以改编,再进行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演绎。不同的活动方式,使文本内容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通过学生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能使活动更加多样化,演绎的内容更丰满,帮助学生深化阅读。

【结 语】

小学语文教学,课内阅读是基础,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与补充,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衔接语文课内外阅读,抓住两者的契合点,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读资源,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刘力.凭借课文实现课内外资源融合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04)

【2】时秋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问题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猜你喜欢

苏教版杜甫资料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登高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绝句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