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
2018-05-31李学琼刘敦鹏
李学琼 刘敦鹏
摘 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工作,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保证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班主任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采用鼓励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以班主任和教师作为管理的主体和中心,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会使班级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班主任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实现预期管理目的。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小学班主任和一般任课教师的工作存在一定差异,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具体表现在:一是观察、关心和关爱学生,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发展。对于有管理能力的学生,赋予他们班干部职务,发挥他们的管理才能。二是制定完善、合理的班级管理文化和制度,注重班级活动的开展,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强化班级凝聚力。三是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行教育。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需要正确引导和积极教育,班主任除了日常教育管理外还应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品行,通过鼓励、引导、以身作则等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健康的思想品行,为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
1.师生沟通有障碍。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懵懂的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多事情他们难以理解,再加上学生所生活的家庭环境千差万别,给师生沟通造成极大的困难。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些不懂话儿的小朋友理解自己的意图,要用小朋友的思维和语言去和他们沟通,还要时刻思考如何才能和家长沟通清楚,以方便和家长配合共同教育这些小学生。
2学生多动难以管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正是贪玩好动的时候,上课的时候左右摆动,互相做各种小动作扰乱课堂秩序,下课就更是打打闹闹,难以有片刻安静。上课时尚好些,主要是下课的打闹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危险,给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3.工作压力大。班主任工作要应对学校的各项检查、评比工作,要准备班级教学、管理所需要的各项材料文件,同时,还要面对家长的监督,有时候这种监督会变成各种挑剔,有时甚至是指责。在班级里,要应对学生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随时解决同学间的各种争执、矛盾。在面对这一切的时候,可以说是十分艰难的,而这一切都要由班主任老师一力承当。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1.改变管理观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充当管理者角色,还需要扮演好教师和协调者角色,协调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复杂关系,并以身心换真心的方式与学生相处,以爱心感染学生。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用欣赏、鼓励的态度进行日常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展开学习。虽然用欣赏和激励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一味地采用这种方式会起到反作用。因此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当学生学习态度或者学习成绩不好时,千万不要对他们进行冷嘲热讽。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该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规则,这比口头批评会有效得多。相较于初中生而言,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不是那么严重,因此对于规则他们也会乐于接受,并根据规则办事。学生在平常学习过程中,就会增强班级荣誉感和责任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可以有效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班集体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而言,无论是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达到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还是通过温暖行为感染学生,都需要达到一个“共赢”的效果。所谓“共赢”效果是指班主任、学生、学生家长、各科教师都能够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成为赢家。在学生违纪情况下,班主任应该在第一时间了解其违纪动机,根据事实对学生违纪行為进行合理处理。在了解学生动机之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面对,而不是对学生一味指责和训斥,要和学生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措施。
2.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弱,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较多,因此,小学班主任应该综合衡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如果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较多,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就会大大增加。为进一步保证班主任管理工作达到育人的效果,班主任应深入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化、系统化和多元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要抱着急于求成的态度,因为任何管理制度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只要班主任拥有足够的耐心,并做到因材施教,就一定会看到制度和管理对策带来的效果。
3.发挥“小团体”的作用。针对管理模式单一这一情况,班主任可以借助班级“小团体”的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小团体”,这些“小团体”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比如某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走在一起,学习情况相近的学生走在一起,性格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社交圈子相似的学生走在一起形成“小团体”。就班级“小团体”而言,班主任不要采取打压或者强制解散等方式,而是应该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小团体”能够发挥带头作用和指导作用,进而保障班级的和谐。班主任就“小团体”思想工作而言,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入手:其一,班主任要学会下放权力,适当地将某些管理工作交给“小团体”中的“小领导人”去做。这些“小领导人”在团体中已经具有了稳定的民心,并树立了一定的权威,因此无论是管理能力还是责任心,都比较强。其二,班主任让那些“横跨”若干个“小团体”的学生协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发挥他们的领导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作用,最终达到团结学生、凝聚班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莉.基于信息化环境下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有效途径[J].亚太教育,2016(14):223.
[2] 梁江云.小学班主任管理过程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