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8-05-31孟强
孟强
《初中语文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文学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交流提高的场所,传统教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是一台接收机,课堂效果较差,语文课的实践性不能很好的得到落实,要改变这一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经过不懈的思考和探索:我认为课堂动的基础,应该突出一个“活”字,挖掘教材的内涵,使教学方法灵活;改进教师的语言,使课堂气氛鲜活;改变课堂架构,使学生通过课堂体验生活。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挖掘教材的内涵,使教学方法灵活
教材作用仅仅是为教学过程提供一个材料,教师的作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价值,灵活运用,就可以为课堂注入活力。有的教材重方法的运用,有的教材重情感的表露,有的教材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教材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抓住一点,辐射全文;有的教材也可创造性地处理,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可见的生活场景;变单纯的读读、答答为演演、画画、写写活跃课堂气氛,变学生角色为演员、画家、作家。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要”学生“学”,变为让学生“乐学”、“会学”的教学目的。
如执教《皇帝的新装》、《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激励学生以“编剧”、“导演”和“演员”等多重身份去自读课文,把枯燥的课文变成了课本剧。《春》、《济南的冬天》、《沁园春 雪》等课文让学生以“画家”的身份,以画面的形式再现课文,学生通过自学、作画、评画、改画加深了对文句的理解。还有些课文让学生以“作家”的身份为其续写,如《孔乙己》续写成《孔乙己后传》,《狼》续写成《屠户后传》等富有想象色彩的小练笔,同样可以激活课堂。不过像这些课文,最后的环节最为重要,那就是要通过“三评”去鼓励、吸引学生不断进步。如随堂可评出“天才演员”、“天才画家”、“天才作家”等美称。课前准备好几份所谓的“奖状”,也就是一张信纸撕成三条,写上:“某某家长,您的孩子在今天的语文课上(绘画、写作、朗读等)表演得特别出色,被评为‘天才演员(‘天才画家、‘天才作家、‘小百灵)等称号,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再写某某老师和时间。让学生带给家长,并小心保管起来,等积存三张这样的纸条可换取一张真正的奖状,期末以奖状的多少再评出真正的“天才演员”、“天才画家”、“天才作家”……当然,每节课的奖状数量不要太多,但每学期要达到人人都能得到,课堂上学生就会为了得到这张“奖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而也激发了学生课下、课上的积极性。
二、改进教师的语言,使课堂气氛鲜活
生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语文教师把握课堂的一项武器。 在引导学生读《青海湖》一文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咱们坐车千里迢迢来到了青海省内的青海湖,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同学们说:“最想知道的是青海湖是如何形成的?”“那就请一名当地知识渊博的老者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谁是那位老者呀?”在指读第二自然段时,我又说:“中国地质勘测专家来到了我们现场,让他向我们介绍介绍湖泊形成的真正原因,谁是那位专家呀?”学生听了,都争先恐后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甚至从位子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老师,我就是!”“老师,叫我,叫我”…… 让学生在简短、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自主去读,读中感悟。
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摄制组来到了我们的现场进行录像。”我顺手把课本一卷或拿教鞭之类的东西当“麦克风”,对着全班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并鼓励学生:“望你以积极、精彩的发言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说不定你的爸爸妈妈正在电视机前期待你勇敢、精彩的回答”,这真实、戏剧性的语言,怎能不促使学生去读、去思、去积极回答、去争着展现自己的风采呢?
在引导听读时,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可要把自己的‘录音机、‘摄像机备好,多给我拍几张精彩的照片。”也就是让学生用心听、认真看、注意老师读课文时的语气、神情和动作变化。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我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们积极发言的。记得一次演讲会上,面对一个胆小,借口“没准备”不上台的女同学,我是这样开导她的:“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登台,是一种自信;在没有准備的情况下,敢于面对听众,是一种伟大;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的不理想,可以理解;在没有准备的情况说得很精彩,难能可贵。你愿意试一试吗?”;面对一位腼腆、扭捏、自以为“不善言辞”的男同学,我是这样说的:“内秀的人不靠言语取胜,靠的是他的真诚,我相信你有比言语更能打动大家的想法,让大家分享一下吧?”;面对一个性格倔强、冷冰冰抛出:“我说不好”的男生,我是这样对他说:“具有谦虚美德的人,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但绝不会让大家失望。请你说几句虽不至善至美,但词恳意切的心里话吧?”就这样三个“顽固”的学生都“被迫”发了言,并讲得很不错。
这些富有情感、充满感染力的语言,使那些不善言辞的同学都拥有了自信,上课发言的积极性逐渐提高,整体课堂气氛也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