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2018-05-31钱红雨
钱红雨
摘要: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本着“沐浴珍爱生命的阳光,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这一理念构建课程建设体例,开发校本教材,立足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及早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民防知识教育。在完善课程基地功能的过程中,学校努力打造拓展空间、开发互动平台、融通学习路径,在转变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教研确保科学性、凸显实践性、把握开放性,另一方面注重体验,丰富特色学科文化。
关键词: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4A-0057-04
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是一所创办于1906年的百年老校,2011年异地新建。学校坚持“全人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师生生命绽放喝彩”的办学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其中,“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在无锡市义务教育学校特色课程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和特色奖。
一、坚守原点:聚焦生命成长,构建课程建设体例
如何使课程建设形神兼备?必须坚守教育的原点,聚焦学生生命成长,把握其成长需求,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明确“为什么”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民族的希望,未来将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当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少年儿童成长环境也日益开放、复杂,交通事故、溺水、传染病、火灾等时有发生。及早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民防知识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形成基本的避险减灾能力,可保障儿童生命安全,促进其健康成长。所以,在小学开设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显得尤为迫切,这正是我们实施该课程的出发点。
(二)厘清“是什么”
我们理解的民防教育整合了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天灾防护、家庭救护、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毒品预防、校园安全、预防诈骗这十大专题教育,改变了原来零敲碎打的局面,而是有计划、有体系、有步骤地做实、做细。这些专题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事关个人的生命安全,家庭的幸福安康,乃至国家的和平发展。它彰显的理念是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激扬生命。所以,小学民防知识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民防知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抓手。
经过集思广益和多次论证,我们将该课程的核心理念定位于“沐浴珍爱生命的阳光,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立足在小学这个启蒙阶段及早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民防知识教育,以培养“有责任的爱国者、生命的守护者、积极的生活者”为愿景。
(三)建构“怎么学”
我们成立了民防知识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认真制订《“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论证了课程背景与价值,确定了课程目标,梳理了课程内容,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预设了课程实施的困难及应对策略,设计了课程评价。其中,开发校本教材是基础,打造实践基地是重点,转变教学方式是难点。
我们从基础工作做起,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组织教师依据科学性、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四大原则编撰了《小学民防知识教育读本》,2012年经无锡市民防局、教育局审定后正式出版,成为全市小学三、四年级教材,每年受益的学生超过4万人。该读本共16课时,三、四年级每个学年8课时,在班队活动课中安排。2015年,江苏省民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编撰《小学生民防知识读本》,我校六位教师负责其中六个专题。2016年起,我校整合使用两本教材,变成18课时,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
尽管如此,我们的教材容量依然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相关知识和技能,教材编撰和修订的脚步也永远跟不上事物发展变化的节奏。况且,课堂上学习时间有限、资源有限,各时期、各班、各人情况也不同。基于此,我们倡导除了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之外,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感受民防知识的重要性、学习民防知识的迫切性和运用民防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强化民防意识,培养珍爱生命、居安思危的态度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和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我们的任务就简化为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并催生他们的自学能力,他们将主动地通过自己课后的学习探究将这读本变得更丰厚、更实用。这才是我们课程建设中理想的状态。
二、夯实重点:完善基地功能,优化课程实施平台
能促进自主学习的平台是课程实施的保障,在课程基地的打造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并逐步完善基地功能,优化课程实施的平台。
(一)基于教材专题,打造拓展空间
教材只是点燃学习的火种,如何打造一个拓展学习空间,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校依据教材中的专题,建成了约400平方米的民防教育体验馆。在精心创设的一系列生活情境中,既有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的布展系统介绍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民防知识,也有地震小屋、触摸屏学习软件等体验项目。较之教材,体验馆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立体。在这里,学生们津津有味地上课,饶有趣味地参观,在学习和体验中享受一次次头脑风暴,拓展了视野,学习了知识,增强了民防意识。
(二)满足学生需求,开发互动平台
将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作为原点的课程建设,其课程资源表达方式应该是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愿意与之对话的。于是,我们向学生征询意见,了解他们希望学习哪些民防技能,期待新增哪些資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民防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广量大,很多技能需要通过操练习得。同时,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也决定了民防教育体验馆必须设计更多富有吸引力的体验项目,开发更多互动平台。2016年起,除基地中原先的地震体验屋和2个心肺复苏模拟人,学校又增购了3个高级心肺复苏模拟人,在各板块开发了多个触摸式、声控式或者可以实际操作的互动项目。学生们在充满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的实践探究中快乐学习。轻轻触摸,全球、全国的地震带一览无余;快乐转盘,气象灾害的防护知识开始竞猜;侧耳倾听,三种防空警报仔细辨别;猫腰掩鼻,逃离火灾现场的演练正在进行……
(三)着眼学生素养,融通学习路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要求全社会尊重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所以,我们在实施该课程时应更加注重融通。随着思考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在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中要努力整合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的法制法规教育、实用的防护技能教育、可感的现代科技教育、践行的社会公益教育、浸润的心理健康教育。于是,我们修改《“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并继续投入,不断完善基地功能,努力构建“一馆、两廊、三中心”,即民防教育体验馆、民防知识博览廊、健康生活分享廊、心理团辅活动中心、时事报告中心、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民防知识博览廊”包括“民防知识连连看”和“葑溪娃看世界”两个板块。在建的“健康生活分享廊”设计了“运动安全园地”“葑溪快乐氧吧”“健康生活驿站”三个块面。“心理团辅活动中心”每周三开展团辅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时事报告中心”依托“葑溪娃广播”、门口的电子显示屏、班级自主晨会和板报及时播报时政新闻。“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依托“民防社团”,每学期开展“民防小达人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综合运用的平台,在开放融通的课程实施中切实提升核心素养,课程也变得更有生命力。基地被评为惠山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十佳示范基地”、无锡市“行知大学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普法示范点”。
三、突破难点: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课程实施效能
教师既是课程的开发者,又是课程的实施者。怎样使理想的课程在理解、实施的过程中落地生根,成为学生享有的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外塑为内生?这是提升课程实施效能必须突破的难点。我们加强专业研修,努力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一)加强教研,优化教学效果
学校持续进行通识教育,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让教师在提升自身民防意识和技能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民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进而自觉加强专业研修。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教研组,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教研活动。
1.确保科学性,守住底线
科学性,即确保所教的知识和技能是正确、科学的,这是一条事关生命安全的底线。所以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组内教研,要求每位教师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审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第一,引导教师们通读教材,补充相关材料,进行分享论证,明晰每课的知识点、辨析点和拓展点,并分工制成课件,进行系统培训。第二,请教师们对照教材仔细斟酌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所表达的要求和达成度,在教学中定准位,把稳舵。
2.凸显实践性,打磨课型
实践性,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有实践体验的机会,在实践中习得技能并灵活运用。对小学民防知识教育而言,实践性正是突出重点并突破难点的钥匙,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观摩进行专题研讨。经过几年的探究,我们形成了凸显实践性、兼顾趣味性的小学民防教育基本课型:第一板块“实事链接”,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进入学习主题,引导“说一说、议一议”,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二板块“你知道吗”,更多呈现直观的图片、视频,采用“认一认、辨一辨、学一学、读一读、连一连、唱一唱、想一想、写一写”等形式,生动明了,主体参与。第三板块“小公民在行动”,更注重技能培养,减少理论阐述,采用“搜一搜、找一找、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等形式,使学生的习得更充分。参观者走进我们的民防教育课堂,可以看见学生们或在用毛巾自制防毒面具,或正打开家庭急救包逐一了解收音机、手电筒、哨子、压缩食品的作用,或正对着带来的零食包装袋仔细查看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或正在模拟拨打“110”。我们逐步积累精品课例,编撰了与读本配套的《教师指导用书》,该书由无锡市教育局和民防局联合印制并免费发放给全市各校。
3.把握开放性,领悟课魂
开放性,指民防知识学习不能拘泥于教材,不能拘泥于课堂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关键要在学生心中点燃民防意识,激励自主学习,这是民防知识教育的要义所在。我们通过校际研讨活动,形成操作策略。第一,要正确认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每个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取舍、重组、开发,既凭借教材又超越教材,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和收获。比如:教材中“实事链接”的例子都很经典,但我们完全可以和学生一起补充身边的例子、最新的例子。第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避免“填鸭式”和“放羊式”这两种倾向,鼓励向课外拓展,鼓励通过多种方式学习,鼓励和家长亲友进行互动分享,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夯实效果。
近几年,一批教师在常态化的教研中成长起来。学校承办了一次省级、两次大市级小学民防知识教育研讨会和两届无锡市小学民防知识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共有9位教师执教观摩课,11位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受众超500人。2016年暑假,我校朱佳娜老师在全省民防教育骨干培训班进行了课堂示范并说课,获得一致好评。
(二)注重体验,丰富学科文化
除了在三、四年级凭借教材开展民防教育,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以“我是民防小达人”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民防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研发各类体验课程,丰富特色学科文化,力争人人受益、尽早受益。
1.組织主题活动,开发体验课程
结合“5·12”“11·9”“9·18”等日子,学校在六个年级系列化组织“防灾减灾齐呼吁”“火灾逃生常演练”“民防展馆乐趣多”“校车逃生我能行”“知识宣传数我棒”“防毒禁毒记心间”等实践活动,进行各种实际演练。学校还鼓励创建“民防社团”“民防中队”,开发班本化的实践体验课程。蒋燕芳老师创建的“葑溪娃民防小达人社团”被评为2014年无锡市中小学生优秀社团。顾涛老师创建的“民防特色中队”被评为2016年无锡市先进学生集体,依托“民防中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向家长传播民防教育理念的经验文章于2016年9月在《江苏科技报》发表。
2.熱心志愿行动,拓宽体验渠道
学校组织的“民防小达人进社区”活动成了学生们传播知识、分享快乐的盛典。为了更好地在区域内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学校不仅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民防知识的文章,还拍摄了专题介绍片,编印了参观手册,接待校外的参观体验团队。60名学生讲解员成了传播民防理念的快乐使者。自基地建成以来,区域内多所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学生团队前来参观体验,每年参观人数均超过5000人次。
3.尝试生动表达,分享体验所得
学校特别注重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表达,定期在低、中、高年级分别开展“民防歌谣我来唱”“民防小报我来编”“民防漫画我设计”的活动。每个班后方的黑板报中都设有“民防天地”这一板块。因为学生年龄的不同,内容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但都是学生的学习所得。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在习作中分享民防教育活动中的感悟。
4.实施多元评价,放大体验效能
前两年,我们根据教材中“学年评价表”和相关实践活动评比表彰“民防小达人”。评比的维度为:态度(自主探究、乐于合作)、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操作)、运用(实践运用、知识宣传)。评比的方式为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2017年起,学校一方面将此单项评比融入“多姿多彩葑溪娃”特色评价体系之中,根据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评比“健康葑溪娃”“聪慧葑溪娃”“爱心葑溪娃”“活力葑溪娃”“巧手葑溪娃”,另一方面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微技能”“微表情”“微活动”“微访谈”“微语录”等鉴赏式评价内容,反刍并放大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能。
学校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致力于课程化推进小学民防知识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可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正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小学民防教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之中,沐浴着珍爱生命的阳光,撒播下健康生活的种子。他们善于合作、勤于探究、积极互动、尝试运用、快乐体验并主动分享,唱响生命安全之歌、幸福生活之歌。
责任编辑:石萍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Practical Curriculum
on Primary School Civil Defense Education
QIAN Hong-yu
(Shitangw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Wuxi 214185, China)
Abstract: Our school holds the idea of basking in the sunshine of cherishing lives and sowing the seeds of healthy life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and to develop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hoping to implement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education on every students civil defense knowledge in primary school. In the process of perfecting the functions of curriculum bases, our school tries hard to expand space, to develop interactive platforms and to connect learning paths. Besides, in the course of converting teaching styles, our school guarantees the nature of science, highlights practice, and grasps openness; on the other hand, our school attaches importance to experiencing and enriches the special subject culture.
Key words: civil defense cultur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