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研究
2018-05-31刘小玲杭建
刘小玲 杭建
【摘要】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重视教师主体,优化师资结构,严把教师关,重视师德培育,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做好学生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民族习俗及宗教信仰,加强沟通;坚持主导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原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学校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得实效;采用创新的教育形式,促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形成其自身的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途径
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适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思想保障。可以有以下途径:
一、重视教师主体
(一)优化师资结构
在教师数量上,应根据现有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实际人数以及现实工作需求,包括教学任务的轻重、实践教学的安排、行政工作的情况等来选择所需教师的实际人数。在教师素质上,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业绩以及教学水平等的均衡配置。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对具有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师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以各尽所能。在教师结构上,主要包括教学与教辅人员比例、专业、年龄以及性别结构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上。根据现实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的安排,既不能轻教学重行政,又不能轻行政重教学,必须做好两者的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二)加强师资建设
设定激励机制,招揽专业教师人才。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加大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的财政支持,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培养中去;另一方面,少数民族预科招生单位通过双重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机制和福利保障机制,积极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建设高水平的专业教师。一方面,大力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更高学位的本专业学科,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研究能力,争取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并积极到其他民族预科教育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对民族预科生的有效思想教育方法等。
(三)重视师德培育
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面,必须要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来进行教育和引导,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做到“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从严育人”,切实地关心、理解、尊重少数民族预科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多元化思想崛起的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要不断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方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共产主义道路不动摇。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站好岗,做好事。 二、做好学生工作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要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他们的成长需要,切实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重视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把帮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扶贫又扶志;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感染力,进一步促使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牢牢抓住少数民族预科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少数民族预科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尊重学生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
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民族习俗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就要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在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民族习俗下找到具体的思想教育手段,与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率。
对待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预科生,我们应尊重其宗教信仰,尊重其宗教文化和习惯,这是赢得学生尊重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要用科学的思想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使之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少数民族预科生既有本民族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在个性心理上又具有和汉族大学新生相似的一些特征。面对种种问题,就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学生中去,学会倾听,并给予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做好学生的工作当作搞好民族团结的大事来对待。
教育工作者还要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层次和对象,把握思想动态,加强分类指导,找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的共呜点、与学生群体利益的交汇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
三、丰富教育内容
(一)坚持主导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注重主导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来说,要将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环境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之中。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价值观,必须坚持主导地位不动摇,以主流文化带动多元文化,巩固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另一方面要尊重特殊性,将特殊性寓于主导性之中。要纠正传统教育中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让少数民族预科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并不是简单地排斥、消灭差异化,而是以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特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在少数民族预科生中具有接受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二)构建学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学校在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应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转变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念和育人模式,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学校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能顾此失彼,要确保“三全”目标,即“全面”,渗透和体现在民族预科工作的各个层面;“全程”环能形同虚设、要保障在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加以真正落实;“全员”,从领导、教师到学生,全体动员,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三)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
一方面,民族预科工作者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在教育、管理、服务中让学生参与,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定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如果对社会现象没有客观的分析,或者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离,理想信念教育就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在比较中看社会变化,在发展中看社会问题,真正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坚定理想信念。
四、创新教育形式
(一)努力创新情境教育方式
在课堂情境教学方面,首先要给少数民族预科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模拟情境,设计模拟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营造“情绪场”,在模拟情境中有效感化学生,产生深刻的内心体验,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认同。其次要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组织案例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内化。再次,教师通过案例分析与课堂总结,可以使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主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而自觉践行相应的道德行为。
(二)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今天,建设新媒体虚拟情境的思想教育通道,利用校园网站、各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媒体,学校可以淡化传播者的身份,从而减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更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借助新媒体虚拟情境,还可以不断拓展课堂教学阵地,实施情感教育,了解其思想动态。
围绕“中国梦”主题可以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激发发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爱国热情;开展“读书月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图书资源及信息检索,通过网上理论学习、查阅历史文献和优秀民族文化作品,以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行为;利用网络媒介开展网上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网络论坛等形式进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效性;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橱窗板报等校园文化载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坚持实践育人,积极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与情感。鼓励少数民族预科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通过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重要惠民活动了解农村现状,体验基层生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做一些社区志愿服务,例如参加爱老敬老、爱心帮扶、健康和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使关注、关心、关爱他人成为道德共识,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切实践行“平等”、“公正”、“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少数民族预科生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开展红色革命实践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使其真正理解“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个历史命题,进一步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结语
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其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指导地位,同时重视教师主体作用,做好学生工作,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引导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面对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青.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重庆与世界,2014,(8).
[2]王晓静.宁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J].知识经济,2015,(23).
[3]刘防.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2).
[4]徐娴.情境德育:拓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途径[J].青年与社会,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