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集团宣钢公司鼓励创新团队建设的途径
2018-05-31崔向阳
崔向阳
一、引言
企业要创新发展,不仅需要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更需要以各类人才为核心,充分发挥其带动、领引作用,按照“以点带面、岗位成长”原则,培育和构建适用于产线攻关的创新团队。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原有人才制度较为孤立,只注重对人才本身的激励,却没有实现专家制度与创新团队和课题攻关的有效结合,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建设,而鼓励企业内创新团队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技术合力,在攻关研发中培育了企业的后备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科技人才梯队。
二、实施办法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制订、实施和完善了专家入库与攻关课题项目挂钩制度,以产线为核心,通过以库管专家为领军人才组建的创新团队,紧密围绕影响公司效益的关键及瓶颈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课题攻关和技术创效活动。按照“过程控制,目标考核,以效定奖”原则,对创新团队进行激励,以培育适合河钢宣钢发展的专业技术、技能团队。
(1)创新团队的组建:创新团队只设1-2名领军人才作为课题负责人,领军人才必须为河钢宣钢的库管专家。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结构,根据课题需求,人数应在控制在10人以下;45岁以下成员原则上不少于50%1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梯队结构;提倡创新团队成员的学科交叉、专业多样和能力互补;对于工艺性课题要求团队成员必须来源于产线或直接服务于产线。创新团队要具备课题攻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产线四位一体的职能。要从解决产线实际问题入手,瞄准行业先进水平,通过课题攻关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要结构合理、以老带新、在攻关研发中培育企业的后备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科技人才梯队;要建立产学研平台,通过学术交流,收集、获取行业最新颖、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及时反馈给企业,争取实际应用;要服务于产线,积极鼓励生产一线职工参加团队,实现课题攻关与产线应用的有效衔接,保证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见图1)。2014—2015年度河钢宣钢共创建创新团队44个,完成攻关课题项目33项;2015-2016年度河钢宣钢又创建创新团队85个,完成攻关课题项目78项。
(2)课题的论证、立项和实施:攻关课题项目立项申报实行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制,由技术中心、设备能源部、生产制造部、计控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规划环保部等部门牵头,提出攻关课题立项计划,课题立项要以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为“风向标”,以工艺优化为主线,以产线对标为手段,与公司绩效考核指标挂钩,选择行业标杆,找准突破目标,围绕生产经营、工艺、新产品开发、动力能源、设备、计控、安全、环保、非钢等方面对公司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或瓶颈问题开展课题立项攻关,持续提升工艺水平和质量、成本控制能力,有效实现“普转优”和降本增效。公司入库专家和技术、技能人员可按照专业互补原则自愿组成创新团队,推荐本团队课题主要负责人作为领军人才,按专业领域向各职能部门申报承揽立项课题。创新团队提交的课题实施方案,要有明确的时间节点,阶段性的量化目标,解决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创新点、效益点的说明,确保公司能对课题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和目标考核。公司成立由主管经理为组长,本专业领域专家组成的课题立项论证组,根据公司发展戰略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论证,选择创效性好、实用性强、在行业有竞争力的课题,作为公司攻关课题予以立项。
(3)课题的过程控制、验收与奖励:按照“谁立项、谁管理、谁考核”的原则,由立项部门对创新团队和攻关课题进行过程控制和日常考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组织专家组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课题能按实施方案的时间节点和进度安排完成研发或攻关。课题结项后,由创新团队向公司提交课题结项报告书,人力资源部初审后,由经营财务部审核其效益情况。公司组成由主管经理为主任评委,本专业领域专家组成的课题验收组,从技经指标、技术水平和效益情况等方面对结项课题进行验收。课题结题后,根据取得的成效,确定课题奖励标准。奖励标准分三档,其中一档占公司级攻关课题总数的20%,二档占公司级攻关课题总数的30%,三档占公司级攻关课题总数的50%。课题负责人牵头制定分配方案报公司专家委会员审核,经公司党政联席会批准后,由公司总经理奖励基金支付,杜绝平均分配。课题奖励要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课题负责人个人最高奖励应控制在奖励总额的40%以下;课题分项负责人个人最高奖励应控制在奖励总额的25%以下;课题参与人应根据角色分工、贡献大小确定奖励金额。
三、实施效果
通过构建以产线为核心的人才支撑体系,培育了85个以入库专家为领军人才,立足产线、破解企业技术瓶颈的创新团队,实现了课题攻关、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产线四位一体的职能,充分发挥了团队的技术合力,在攻关研发中培育了企业的后备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科技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