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与闲置资源的理论研究

2018-05-31王岩沙丽荣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

王岩 沙丽荣

【摘要】本文分析了共享经济的本质以及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拓展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提供可行性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共享经济 闲置资源 专业群体

一、共享经济的本质

所有权跟它的使用权是分离的。能够提升效率,提升效率方面。能否降低成本。

当然他有弱势,现在做共享经济,无论旅游、车子、房子还是餐饮,都是不具备线上的经营许可证的,短时间其它的行业也都是没有牌照的。所以这些都是法律的挑战。就是在创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不同省市不同的政策,我们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和配合政府的监管。共享经济一定程度上是兼职打败全职的,非专业的、能够一定程度上打败专业的,它带来的弊端就是它不是你直接掌控的,这些人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我做饭卖给别人,也吃了别人做给我的饭菜,这个时候就会面临品质的不可控,这是很多做共享经济的通病。

二、共享经济的探索与研究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二)为消费者提供保障

比如跟保险公司合作,卖出的一单的一部分由保险公司承包,线下消费会没有这个担忧,比如我们银泰吃饭不会说买个保险再吃,但是我们在共享经济里面可以给消费者一个非常好的保障。

(三)建立非常完善的评价机制

因为它是C2C,它是不被我所直接掌控的,我们就让那些差的让用户筛选出来淘汰。所以共享经济评价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套东西你很难把他们服务的东西在线化了之后、交易之后达成反馈,你无法得到真实的信息,同时政府虽然没说把这个事情停掉,扼杀新生事物,但是如果你没有评价体系进行管制,你就会被自己的劣质参与者把你淘汰掉。

(四)共享专业力量

专业的力量在社会分工中还是要存在的,所以我觉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共享经济不仅共享一些非专业的力量,同时还要共享一些专业的力量。

专业群体:专业群体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共享服务的数量和频率,一方面也保证了服务的标准化。这些专业群体依托于共享平台,但做的事更像是传统的服务业,只不过没有条条框框的法律限制和税费支出,这也是他们为什么选择共享平台的原因。

对于专业群体涌现这个现象,我个人比较支持的,毕竟“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是一个趋势,社会分工细化有助于提升效率。如果把专业公司提供的共享资源也算作共享经济的话,其实符合条件的商业模式有很多,比如创业孵化器,多家初创公司共享办公场所、会议室、食堂甚至还有工商登记和法务,还有传统的出租车公司,都可以算作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真正价值在于重新定义了人与人连接的方式,以及社群组成的方式。共享经济标志着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活力释放,在商业的历史中,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而让这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三、闲置资源的利用

不同产品或者同一产品因为各种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价格差别,如产品的季节性差异,批发和零售的差价,不同的地区间之间的差异等。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交易的本质是交换价值,价值的背后是买卖双方的等价劳动互相交换。你想得到什么价值的东西就必须付出其他同等价值的东西。交易就像是一个杠杆,两头是分别作为交换的同等价值。而在某些情况下,交易两头的对立价值可转化朝一端靠拢。使整个交易过程不再是价值对等互换,而是一方大大获利。例如在大学里经常会有同学会因为要和男女朋友约会而花钱请人代自己去上课应付老师的课堂点名。这时一个交易基本形成,花钱请人代课的A同学是交易杠杆的一头,在规定时间到教室上课的B同学是交易杠杆的另一头。双方以付出价值来换取价值。而此时,假如B同学刚好是很想听那堂课老师讲的知识,并且如果以往他听到这堂课是需要付出学费的,那么这时B同学代课所付出的在规定时间内到教室上课的所有成本都立刻转化为自己正常的学习成本。这样一来B同学不仅可以免费听到课,还可以获得代课的资金报酬,对立的价值杠杆立刻转化到一边,使B同学大大获利。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在特定条件下,我们可以撬动价值杠杆,获得价值的转化。以产生转化而获得双倍价值回报。以此形成资源闲置。

四、共享经济的贡献

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34520亿元,同比2015年上涨了103%。其中生活服务、生产能力、交通出行、知识技能、房屋住宿、医疗分享等重点细分领域的交易规模已达到13660亿元,同比2015年上涨96%。除发展速度较快外,共享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超过6亿人参与共享经济,参与服务提供的超过6000万人,其中平台员工数约为585万人。以滴滴打车为例,该平台在2016年为社会创造175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每天直接为207.2万名司机提供人均超过160元的收入。

五、未来发展趋势

共享经济这一概念目前主要是针对于消费者市场,若将滴滴打车、小猪短租等主要由移动互联网驱动的商业模式称为共享经济1.0时代,而共享单车这类由浅层物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为共享经济2.0时代,则我们可以将由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驱动的共享制造称为共享经济3.0时代。目前,制造业企业存在能力不足和资源闲置的情况。而共享经济3.0时代,制造企业具备专业的技术、资质、服务能力可利用闲置的设备为客户提供如研发设计类、非标准定制类、检验检测类等臨时性的制造服务。因此,碎片化分工的可行度将大幅提高。而生产方面,在众多新兴技术成熟后,生产企业也不必再追求厂房的规模,而是可以将众多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合作、联盟等方式完成,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

六、结语

在存量市场中用不同视角发掘出资源的价值,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健康状况,这也和科学发展观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命题不谋而合。在商业交易中,从更广义的角度来发掘资源的闲置,有利于拓展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边界,鼓励更多的社会创新。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
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及构建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论共享经济模式的规制路径
共享经济环境下空间共享的定性及法律规制
共享经济的税务问题研究
探析网络预约车类共享经济平台的法律保护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