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工业经济发展轨迹、问题与对策

2018-05-31马春光

商情 2018年14期
关键词:智能制造宁波

马春光

【摘要】宁波市是“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示范城市,为明确宁波工业经济在国内的地位,务实城市工业竞争力,本文探究了宁波工业经济的发展轨迹,对比分析了沿海十个主要城市的工业综合竞争力、宁波制造业39个行业在长三角区域的竞争力,以及沿海主要城市在“千人计划”引智政策上的差异,并就宁波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征及工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宁波 智能制造 工业竞争力

工业是宁波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宁波需要紧抓创新转型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标国内先进工业城市,找差距、寻短板、稳优势,不断夯实、提升工业经济的竞争实力。

一、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轨迹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工业经济成长迅速,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8.6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632.8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02%。

观察宁波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总结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特征。

首先,民营经济、块状经济是推动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自1979年以来,宁波工业经济的建立围绕乡镇企业的发展,至1984年底形成地方工业为主、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大的工业体系;1990年后,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基于地域分工及专业分工,发展具有集群雏形的块状经济;至2000年底,乡镇企业基本完成改制,转化为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整体数量不断增长;目前,通过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宁波市已经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民营经济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和专业化协作进一步提升。

其次,临海重化工、传统优势轻工业是工业发展的基本形态。宁波依托港口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加速重点开发区域的重工业化、块状经济的轻工业化,1993年至2000年期间,基本形成以临海重化工工业以及特色轻工业块为主体的工业体系;2000年以后,宁波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及港口贸易,逐渐演变为以重化工为龙头、以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为补充的工业体系;2013年以来,宁波面临生态、要素、产业结构倒逼及全球经济萎缩考验,强化了创新驱动的决心,加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外向经济、港口经济是带动工业发展的主要模式。1979年北仑港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列入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确立了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基因;自1993年,宁波实行全面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宁波帮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海外贸易服务带动临港工业的产业发展,初步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加入WTO之后,宁波抓住制造业全球化契机,工业外向程度加大,2008年外贸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达到118.9%和81.2%;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对外向型经济体的能动作用逐步减弱,伴随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宁波工业经济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宁波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1)科技研发投入与产出能力竞争力不足。现选取沿海工业十强城市,据竞争力指标体系(详见附件1)测算,相对于2010年(详见附件2),2015年城市的竞争力格局变动不大,宁波的综合工业竞争力水平处于第4位,相对于2010年提升1个位次,但细分到二级指标,衡量科技研发、经费投入的投入能力与衡量质量效益的产出能力方面排名均靠后,表明宁波在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上,与其他城市相比缺乏相对竞争力。一方面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来看,深圳、上海分别高达4.0%、3.6%,杭州、武汉、苏州分别为2.98%、2.9%、2.7%,而宁波仅为2.4%;另一方面从产出看,2015年宁波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杭州、南京的3/5,苏州的1/2,不足上海、深圳的1/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也不及以上城市。此外,宁波缺乏尖端研发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数量也有限。

(2)设备制造业区域内竞争力亟待提升。根据区位熵理论,现选取长三角区域的六个主要城市,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针对制造业39个行业作深入对比。由分析结果得知(详见附件3),宁波在传统优势的五个行业依然保持较大竞争力,包括石油化工、文教体育、纺织服装、塑料制品、电器机械制造业;但作为宁波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代表高技术高效益的设备制造业却相对竞争力不足,一方面是已经具备比较优势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区位熵在下降,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在下降,另一方面作为长三角地区第一大制造业行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宁波的区位熵尽管近年来有所上升,但排位仍然靠后,不具比较优势,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有类似情况。

(3)专业人才引留条件缺乏相对吸引力。国家制定千人汁划以来,宁波的千人计划人才数以及人才吸引力均未能进入前十名,对比沿海城市“千人计划”引智政策可以发现,一方面宁波在资金补助、配偶安置、科技资源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宁波所吸引的专业人才多集中于服裝、不锈钢、化工贸易等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不敌其他城市。此外,宁波在城市生活的软、硬环境、知名度等方面,与先进城市相比仍缺乏相对竞争力。

三、宁波提升工业竞争力的思考建议

当前,面对愈加激烈的城市竞争环境,宁波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把发展智能经济作为今后经济的主引擎,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此新形势下,宁波亟需明确城市定位,深入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着力提升工业竞争力,现针对宁波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工业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建议。

(1)延伸发展优势产业链,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能力。石化及相关产业是基于港口等区位条件的绝对优势产业,以石油加工业为基础,搭建纵向石化高端产业链和横向循环经济链的“骨架”,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工艺、严守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红线,目标打造绿色安全高端石化基地;纺织服装业是宁波特色产业,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制造模式的创新,借助“互联网+”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工厂等,放大智能制造效应,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保持并提升装备制造业在区域内的相对优势,顺应智能化趋势,加速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明确发展的重点方向、领域,开展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启动实施“机器换人”等,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和能力。

(2)强化产学研创新体系,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潜力。继续强化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鼓励高校人才在高精尖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共亨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设施和智力资源;引导企业深入拓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问的协同合作与创新,鼓励企业问建立信息共亨机制,通过上下游企业问技术转移,提升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建立全市企业创新创业发展推进机制、制定推进扶持政策体系、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有效降低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减少企业再创新创业方面的阻力,激活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3)制定产业人才引进计划,拓展人才引留培育途径。开展产业人才需求调研,有计划地引进各层次产业紧缺人才,重点支持海内外创新型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先进管理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企业家等:鼓励企业面向高层次人才建立产权激励制度,通过股权纽带或期权分配机制,使人才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考核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线,一方面简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程序,提供更为便捷、通畅的“绿色通道”,为人才解决在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跟蹤人才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如定期邀请专业人员,为创业人才提供科技、金融、政策等咨询服务。

(4)加强跨区域分工合作,积极拓展海内外优势资源。依托港口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参与“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继续深化与上海、深圳、苏州等国内先进城市的产业、技术对接,加强区域问分工合作,加快嵌入跨区域创新网络中枢、产业价值链高地;争取跨区域人才、资金、技术,以及优势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邀请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优势企业来甬考察,与宁波市相关园区和企业开展深度对接与合作;充分发挥中东欧博览会、宁波智博会、服博会、宁波国际周等平台纽带作用,积极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柔性引进高端制造业创新资源;统筹整合我市现有智库优质资源,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较强影响力的专业化高端智库,并加强与国际高端智库的合作与交流,以提升优质智库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顺魁: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工业4.0”的启示[J].学习与实践,2015,(1).

[2]刘瑞翔,王洪亮.工业化后期中国出口商品中内涵能源变化的动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5,(3).

[3]许海燕.宁波提升城市工业竞争力路径研究[J].宁波通讯,2014,(8).

[4]付诗谣.我国城市优势产业的评价选择及其竞争力比较研究——基于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面板数据的分析[D].青岛科技大学,2013,(6).

猜你喜欢

智能制造宁波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一图读懂宁波
宁波月湖
宁波设立人才日定在每年“谷雨”
拖起明天的希望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