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生产管理的持续改善(Kaizen)研究
2018-05-31张正军
张正军
一、中小企业生产运营持续改善的必要性
在产能过剩和供给侧改革的宏观经济状况下,国家号召产业升级、企业产品升级和换代,国家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移;在这种宏观经济状况下,大多数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管理,四缺人才储备的困境,贸然进行转型升级和单靠创新投入会面临巨大市场风险和困境;其实公司要求生存、谋发展,创新和改善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运营管理上进行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强,进而扩大现有市场,为升级转型奠定各项基础?
持续改善(Kaizen)方法最初是一个日本管理概念,指逐渐、连续地增加改善。通过持续改善可以对企业引进对生产力的改进、对产品质量的全面管理、对质量管理流程标准化(ISO9001)、对浪费的减少和成本的节约等,进而消减成本和提高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持续改善是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中小型企业中持续改善(Kai zen)的主导者
那么企业中谁应该来开展内部的持续改善项目呢?企业可以依据改善项目的复杂程度和等级将项目进行分类,一项计划周密的改善项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三部分:管理者主导的改善,其致力于解决运营和战略层上的问题,为不断进取和提升士气提供原动力;团队主导的改善,以质量小组、自我管理小组、业务线内部的效率改善,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工具解决问题;个人主导的改善,主要是表现方式为个人建议,实现更智慧的工作方式提供建议;
三、中小型企业持续改善(Kai zen)项目的组织和实施
一项标准的Kaizen项目组织和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计划和准备、研讨会的组织、改善的执行过程管理、跟踪和反馈管理.
(一)改善(Kaizen)项目的计划和准备
在计划和准备阶段首先需要解决问题是识别需要改善的对象,这些可以包括减少领导时间、增加递交业绩、杜绝残次品、减少库存、增加产能、减少交接时间、消除瓶颈、减少机器失误、质量改善等。
确定改善對象之后,就需要设置改善需要达到的目标;并要求目标可量测、目标与公司的战略方向相关、目标有挑战但合理可行、目标完成后应该产生新的流程或者标准;最后需要思考和准备保障性措施,以使得该项活动能够顺利执行和实施,比如制定支持计划,这里可以包括活动所需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以及实施过程对客户的影响;
(二)改善(Kaizen)研讨会的组织和讨论
在被改善范围内选择参与研讨的团队,并分组和选择团队负责人,通常46人一组。每个团队应该有指定的任务进行讨论。参与人员可以来自管理者、客户代表、供应方、专家、维护人员、代理人员等利益相关者。通过讨论让大家充分参与意见的交换、行动清单的制定和责任的委任;
研讨中需要各小组采集现阶段的标准和基础:采集当前运营情况和指标,有助于指导和设置改善目标,这里可以包括现阶段库存情况、生产力状况、客户满意度、生产周期、领导时间、当前的标准化程度、当前工作流程、废品率、合格率等。
在研讨完成后合并各小组形成的改善目标、改善行动清单,形成整个项目的改善路线图,其中包括改善的大目标、分解目标,任务完成难易程度评价,需求主要负责人,优先级别定义,准备开始时间规划、完成时间规划,各个分解目标主要负责人、参与人,汇报机制,成果存放地址,过程监督和管理表格等;
(三)改善(Kaizen)项目的标准执行过程(Event)
一个改善项目可以包含当前流程回顾、浪费或瓶颈识别、制定对策、可行性检查评估、实施改善、核实改善情况、量测结果、标准改善过程和结果、庆祝和鼓励、寻找下一个改善项目;
(四)改善(Kaizen)项目的跟踪和反馈(Follow Up)
为了能够持续不断的完成我们定制的各项改善任务,我们需要制定跟踪和反馈措施来维护这个过程的落实和帮助扫清落实过程中的障碍,其中可以包括建立研讨会后的执行与监督团队对路线图的执行情况定时进行监督和检查,建立执行过程的“看板”来共享各个方面改善的进展情况和形成的结果,建立KPI考核机制加强执行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四、某企业流程自动化改善(Wai zen)项目的简要案例
(一)自动化改善立项报告主要内容
培训过程和结果监督的自动化;作业流程的简化和自动化改革总体思路;关键流程的分解和自动化设想;现阶段分工;软件、硬件设备和网络投入存储;时间计划和设汁目标和预算;
(二)自动化改善项目的执行和跟踪计划表编制
计划表的编制可以包括如下部分内容a)任务编号,b)任务内容描述,c)性价比评估,d)优先级别的定义,e)负责人,f)预计和实际完成时间,g)测试情况和反馈。
(三)该自动化改善(Kaizen)项目的意义
通过自动化改善项目的立项调研、研讨会议的组织、执行和跟踪表格制定、过程中及时进行监督和反馈,最终完成了既定改善战略目标,达到了项目生产效率提高10%的目标,降低了产品制作价格,稳定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也在内部培养了团队创新精神的实践,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卢志平.基于五维度模型的企业信息化战略内涵及其决策过程[J].制造业自动化,2010,(02).
[2]王加胜.分形企业的产生、概念与管理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8,(02).
[3]朱泽民,陈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分析与比较[J].企业技术开发,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