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蓉漂”,一种时代新风尚

2018-05-31张茹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刘洋成都人才

张茹

“一杯敬南方,一杯敬北方。南方有梦想,北方有故乡。”这句话已成为一个全新身份的注解

4月28日,成都首个“蓉漂人才日”系列活动全域启动。成都地铁1号线、7号线、10号线三线联动开行“蓉漂.人才”主题专列;高新区菁蓉广场启动“蓉漂.高峰荟”,300位各行各业“蓉漂”英才如期汇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同步进行“蓉漂.青年人才特大型招聘会”,300家单位参会提供近万个岗位。

对人才的关注,带起了这座城市的活力。2017年夏天,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新政实施以来,人才落户已超过18.7万人。

刚跨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北上广深创业者、来自硅谷前沿的大佬,甚至是各种肤色的外籍人士来到成都工作生活,由此组成了一个新群体——“蓉漂”。

90年代,伴隨城市建设的轰鸣,“北漂”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群体。三十年后,不同于“北漂”在城市里安身落脚的艰辛轨迹,“蓉漂”们生活得舒服体面,也热情澎湃,他们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新风尚。

日记一:我们在成都,很体面

2016年10月21日天气:晴

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我作为先进案例代表,在公司接待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食药监总局局长毕井泉以及各省分管食药的副省长等领导近300人。

——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CEO

徐晓晨

从徐晓晨位于天府菁蓉大厦11层的办公室向窗外望去,四年前的农田已被绿植连荫和紧张施工的高楼代替。

“我们就是天府新区的孩子。”徐晓晨告诉记者,成都顺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点”)出生未满四岁,由—个11人的团队扩容到160人,已拿到两轮共计千万级别的融资,在外界看来,这样的成长路径堪称优秀。

依托成都雄厚的信息科技产业基础,顺点结合现代农业,深耕于食品安全大数据。据徐晓晨介绍,团队在研发层面的投入占比达70%以上,目前已取得十几项专利。

从平台到餐桌,食材每走一步都要经过严格把关。这里日均呈现的流转数据涉及近六千万元农副产品,4000批次快速检测,关联着550万人的用餐安全。

回顾告别北京到成都开启新事业这一路,徐晓晨感慨,成都良好的营商环境利于企业成长。令徐晓晨感受最深的是,天府新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从新生开始,一直在延续:社区街道、一对一管家团队已帮助顺点解决了孵化期创业启动资金、申报国家政策、协调装修工程、成立党支部、员工租房等实际问题。

相比于管理者,党委政府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服务者。“华阳街道南山社区的王书记,经常过来跟我们交流,一开口都是直接问有没有需要帮忙的。虽然有些事也没找他们去办,但你会觉得特别温暖,这种感觉是用钱买不来的。”在徐晓晨眼里,党委政府做的服务非常具体,他甚至能详细讲述顺点第一次被写进成都市政府文件的场景,对此徐晓晨有个形象的比喻——“扶上马再陪你跑一程”。

今年4月18日,徐晓晨企业所在天府新区商会成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熊猫甚至女性创业,入会企业不止涉及一些新领域,而海归人才在其中构成了很大比例。这让徐晓晨们对这个“家”的未来充满期许,“大家会觉得这样的组织里,会产生一些化学反应。”

“我对很多朋友,包括我的投资人建议说,你到成都设个办事处,占个坑,成都已经冒出来很多优秀的公司,你们再不来,过两天‘坑就没了。”打开徐晓晨的朋友圈,两位在珠海经营的企业家已响应邀请,约定下个月就来成都。

徐晓晨笑称自己兼职“蓉漂”代言人并且为此自豪:“蓉漂”是一种状态:接受拥抱、接受变化、接受未来,是漂洋过海奔着成都的未来来的。“虽然顺点一路也曾艰辛,遇到过很多挫折、压力,但是它成功,快乐。我们在成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体面。”

日记二:我与成都彼此成就

2017年8月8日天气:阴有雨

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突发7.0级地震,我和团队成员们第二次进入震中地区,通过大数据+无人机勘测汇报灾情,为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了参考。

——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CEO刘洋

2007年,刘洋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世界500强企业IBM工作,这样的职业履历足以让很多人羡慕。“当时觉得人生如果天天都是对着电脑写代码,好像已经能看见自己四十岁的样子,一个月拿不多不少的工资,然后该喝茶就喝茶。”

时隔十多年之后再提及这段经历,刘洋更愿意把它视为人生中第一次重要转折的前奏。2009年,想换个活法的刘洋创办成都携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携恩”),开启大数据+无人机领域的行业方向。面对来自家人朋友的反对质疑,他坚称“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2013年4·20雅安地震,刘洋的企业跟随四川省公安厅进入前线抢修通讯网络。这次经历使刘洋更深入认识到,自己的企业在领域内做得还是太少了。

2015年,刘洋在成都参与创办无人机生产企业傲势科技。现在看来,这一步对携恩意义深远。

在经历自身和企业两次转型之后,刘洋反复体会,总结出长远发展的心得,“工业级无人机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在不断地转型。创业是一步一步积累的,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地修正、寻找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刘洋的团队再赴灾区,用最新技术手段给救灾工作提供了详实参考。

“上次雅安救灾中留下的遗憾,我们公司这次不再有了。这个过程中我们变成了四川省民兵空中侦查分队。”刘洋兴奋地展示了救援中间拍摄的视频,携恩主要完成了灾情普查、帮助国家地震局进行后续灾情监测的工作。

三国时期刘备雄踞蜀地,成都见证过盛世和霸业。在刘洋看来,将企业大本营落脚在国家中心城市,进可攻,退可守。现在,携恩已经打通从上游研发生产制造到运营,再到应用大数据培训的无人机领域一整条产业链,以创新者的姿态领跑行业。

“蓉漂”的“漂”不同于漂泊,而是扎根此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不管是国家还是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给予很大空间,而且鼓励年轻人去做一些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事情。”他似乎已经明确目标,“中国无人机和互联网两个领域比肩美国,差距是最小的。”

日记三:蓉漂就是—种示范

2017年8月29日天气:晴

今天,共有296名在蓉“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和“蓉漂计划”专家拿到第一批颁发的“蓉城人才绿卡”。当我接过卡片,深感成都对人才的关怀和礼遇,它是一座舞台,提供着无限可能。

——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EO魏亮

1999年,魏亮進入川大华西医院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2009年,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四年前回国,魏亮把自己的野心和期望收归到成都。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魏亮显然更偏爱后来这个身份,“如果作为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我也干得好,但我发现了自己另外一面。说实话,回成都创业是个很愉快的事情。”

要迈过这个跨度并不容易。谈及创办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康美”)的四年经历,魏亮提到“需要有创新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停地去思考。”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工作之余魏亮经常会在小区跳绳,“一口气不间断能跳1000个,那也是我能独立思考的时候”。

聊到回国,魏亮语气中充满笃定“回来机会更好”。人才的流动背后暗藏规律:比起金钱,他们更看重一个完成事业理想、实现个人梦想的舞台,这无疑更具分量。

“我愿意长期在祖国做我想做的事情,我现在才35岁。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了以后肯定要关心自己的健康,这是必然的趋势,所以这个时代的机会就来了。”魏亮的企业拥有两样值得称道的资本:核心技术团队获得四川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干人计划”顶尖创新创业团队称号;仕康美独创液体活检结合人工智能化数据分析评估系统,可精准评估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排斥风险和健康状况,成功填补了国内细分领域里的空白。

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成都缺少一个真正龙头、有领袖气质的企业。放眼国内,阿里巴巴不止是一个企业1,它也代表着杭州的互联网经济文化。深圳的名片是科技和IT,那里孕育和培养了腾讯。

“我希望再干10年,到45岁的时候,我的公司可以代表成都走出去,成为+有成都特质的伟大的公司。”魏亮说。

成都的特质是什么?魏亮将之定义为舒适和健康,对生活真谛的体会。这与贪图享乐不同,更多是一种品质生活的方式。筹划当中的新品牌Hime将开发家居式的智能健康管理,把一个人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入到健康管理中去,设想中的产品包括智能化妆镜、数据马桶盖、体感沙发等。

为了定义“蓉漂”,还曾有过一场观念的交锋。一次专家座谈会上,有人专门提出,以前“成都人才”的叫法高大上,而“蓉漂”的叫法“苦哈哈”的。魏亮说:“当时我也发言了。我说,你看这个‘漂字怎么写的?当你擦掉创业路上汗水的时候,剩下的是什么?上面一个西底下一个示,我们做的是西部的示范。”

魏亮还专门提到了自己手里的“蓉城人才绿卡”,这张卡片上集成了政务、创新创业、商务和生活四大板块24项具体服务,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高端“蓉漂”人才出台的专属礼遇。在他看来,持卡人得做出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事情,让这个群体真正受到社会认可,“我希望我能为此做点什么,为‘蓉漂代言。”

日记四:从—个人到一个家

2018年4月26日天气:睛

今天,我与同事一道,代表企业领取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创新创业企业”奖。比这感受更深的,是鲜活的成都、生动的成都与我更近了。

——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邹复苏

来成都未满一年,邹复苏已然开启了“快节奏、慢生活”的幸福状态。“9点钟上班,9点钟下班,加班是经常的。公司刚刚创立,我们是快节奏,真是快节奏。作为创新创业的人才到这里来,同事们都共同希望把企业做好。”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航空基础雄厚,军工企业众多,因此形成技术集聚效应。2016年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同时在成都签约成立六个实体和一个基金,成都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以下简称“成都微电院”)项目随即落地天府新区。

在成都微电院办公地,“立足成都、科技强军、军民融合、走向世界”的企业口号格外醒目,三十多名工作人员紧张忙碌。他们大都来自外省。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会忘记自己异乡人的身份。

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冲突在成都并不会特别激烈。“虽然忙于工作,但我很喜欢成都这种慢生活,它让你觉得很安静。”邹复苏讲到,最开始不能理解吃火锅的时候还要在门口放很多凳子,很多人坐在那里聊天,我问为什么不到其他店里去吃,非要在这里等?他们说聊天也很开心啊。吃东西这种事,真正静下心来体会它是一种文化。

邹复苏还记得,为办理户籍,他跑到天府新区管委会,前面百十来号人过后,工作人员延时下班帮他批过了手续。派出所信息采集,民警们都是上门服务。邹复苏说,享受到这样待遇的不止他一个人,也不止身边的同事。

成都市公安局为优化大学毕业生落户工作流程,简化落户手续,在推行“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站办好”的基础上,再将“只跑一次”优化为“一次不跑”,实现“四个一”的精准服务模式。

“成都对人才的服务和关怀更像是一种氛围,经由一件件小事,渗入到每一位初来这座城市的‘蓉漂身上,让他们舒心、安宁。”邹复苏说。

4月26日那天参加天府新区华阳街道活动,邹复苏感觉自己同成都贴得更紧了。“搞活动的志愿者们将近四五十岁,但精神面貌特别好,社区希望大家共同把现在的和谐氛围维护好,这里是在用一种包容的姿态,怀抱我们这些异乡人。”

当晚,四位艺术家合唱《成都》时,在他心中升腾起莫大的幸福感,“完全融入到那个场景里,听的时候特别有感触。那个故事、那个歌与你的心特别契合。傍晚六七点钟那个地方聚集了很多人,河边的风一直轻轻吹着,我感觉在场的每个人人心一下子静了。”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作为一名幸福的“蓉漂”,他感觉自己来对了地方,下半年,他计划把湖南老家的妻儿也接过来,“我相信他们也会喜欢这里的。”

猜你喜欢

刘洋成都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刘洋作品
一人分饰三角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