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当好新一轮金融开放的引领者
2018-05-31万喆
万喆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
2018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想的必由之路。“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开放的庄严承诺。不仅在承诺上,而且在行动上,中国政府不断推出加快开放的措施。
2018年又是中国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推出关键性举措的一年,其中之一就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去年年底,中国已经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将确保落地,同时会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在开放金融领域方面,上海一直先行先试,形成了较为先进、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截至目前,上海聚集了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201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1428万亿元,直接融资总额达7.6万亿元,占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外资金融机构占本市所有持牌金融機构总数近30%。
此轮布局中,上海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在六方面先行先试,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市场等对外开放,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
上海能够成为这轮金融开放战略的“排头兵”“引领者”,是与其近年来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不开的。上海有基础、有条件率先探索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这又促使上海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下,上海统筹兼顾行业类别、开放内容和国别地区,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从开放内容来看,既有新设机构的突破,如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参股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扩大经营范围的突破,如首次允许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扩大经营范围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对外开放中,上海将优化营商环境也当作战略布局的重点,不只希望“引进来”,还要服务好,让其落地生根。不断优化金融发展营商环境,主动靠前,做深做细外资金融机构落地配套服务,推进开放项目尽快落地和业务开展。除了资金支持,同时在改善服务环境、加大眼务力度上下功夫。
优质的企业和完善的市场将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城市必须更努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正在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支持在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拓展全球营运功能,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外资企业参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在加大服务力度,为吸引更多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加大保障力度,依法保护好外资企业及其投资者在上海的合法权益。
可以说,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抓手。金融业的改革开放,与上海在整体改革开放过程中更为开放的眼界和宽广的思路,以及更为坚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是密不可分的。
20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西方社会对那场几乎席卷全球的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还记忆犹新,一转眼,危机过去十年了,世界经济似乎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出现了集体复苏的曙光。但是全球似乎又陷入了另外的一个陷阱,逆全球化的暗流好像已浮出水面成为“明流”,西方社会又陷入了集体迷茫。“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全球分化、强化合作的可行方案。
近日,中美双方暂时达成了不打贸易战的共识。我们应该看到,金融开放是我们自身改革开放的需要。上海要当好新一轮金融开放的排头兵,就是要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破局和探路。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