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聚人才: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

2018-05-31王岛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政新闻周刊成都

王岛

去年7月,成都发布《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简称“人才新政12条”),吹响“人才争夺战”号角。截至今年5月15日,累计落户已超过18.7万人,每天落户约800人,成都对全国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在海归创业城市选择中,成都位列第三。

成都的人才工作秉持了什么样的思路和理念,成都吸引力何在?为此,《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

中国新闻周刊:自2017年以来,全国有20多个城市与地区加入“人才争夺战”。仔细对比发现,有的是抢人才、有的是抢人口。你如何看待这场“人才争夺战”?成都招才引智的思路是怎样的?

彭崇实:本轮的“人才争夺战”在争夺的对象上存在一定差别,这跟每个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说,有的城市存在人口净流出,那么他可能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口,有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和程度,他可能对某些领域或某些层次的人才需求就很迫切。

成都这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净流入量,在人口总量上已迈入超大城市行列。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大人才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人才结构优化。所以,成都的人才政策既要瞄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现行业的领军和突破,也需要大量年轻、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来调结构,体现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着眼城市产业能级提升,着眼城市人口结构优化,2017年7月,我们出台“人才新政12条”。这也是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进入2018年,我们没有盲目出台相关政策,而是保持定力,按照“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观把“人才新政12条”落实好,引才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我们会继续做好就业、安居等各项保障工作,让他们安心留下来;另一方面,我们会帮助其搭建各种事业发展平台,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自己的舞台,实现人生价值。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说2017年7月出台的“人才新政12条”是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

彭崇实:“人才新政12条”是成都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以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出台人才新政后的又一政策创新,充分展示了成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气魄和决心。

从战略地位看,一是鲜明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重大命题,并赋予其战略主体地位;二是将人才从支撑要素提升为发展要素,体现出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推进到哪里;三是将人才改革嵌入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人才引领创新发展。

从目标定位看,一是紧扣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聚集各类优秀人才;二是紧贴市场主体需求,围绕产业和企业等用人主体的人才需求,通过创新举措解决其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等问题;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长期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举措,精准施策。

从制度设计看,“人才新政12条”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12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

中国新闻周刊:对比全国,成都吸引人才的优势是什么?

彭崇实:一是新时代成都“三步走”的战略定位,为各类人才来蓉发展绘制了美好愿景。作为国家确定的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着眼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多项指标居于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给各类人才来蓉创新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二是良好的发展态势、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成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以及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成长成才提供了价值实现的平台。

三是健全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为各类人才来蓉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高端人才资助、青年人才扶持、技术技能人才奖励,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的人才有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是自然天成的宜居环境,提升了各类人才来蓉生活的幸福指数。成都具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气质、高性价比的生活成本、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让每一位“蓉漂”在这里工作生活都更具幸福感。

猜你喜欢

新政新闻周刊成都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房贷新政能否锻造楼市拐点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