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国际班会计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8-05-31尹万芳

商情 2018年18期
关键词:双语会计专业国际化

尹万芳

【摘要】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具备国际视野、兼具会计实践技能和双语业务处理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在中职学校国际班进行会计教学需要学校从培养目标入手,完善课程设置、强壮师资体系、实施多元化教学,实行多角度考评,才能培养出具备国际化会计知识,拥有国际化思维,全能方位运用国际语言进行业务处理和人际沟通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中职国际班 会计教学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留学生人数在许多西方国家都呈现出一种剧增的趋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出口贸易变得越发容易,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国际化。各行各业对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呈强劲增长态势。世人对学习国际化语言和科学技术倍加关注,出国留学也变得非常热门。目前,中国的各个国际化大都市都已经有许多与西方国家合作办学的项目。一些较小的城市也已经开始联络其他国家的学院或大学以寻求国际化的合作办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中职学校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办了国际班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国际化中职会计人才需求分析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跨国公司的崛起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具备国际视野、兼具会计实践技能和双语业务处理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人才产生巨大需求。加工贸易、跨境交易、劳务输出和涉外、进出口工程承包、业务融资的国内企业,都需要国际化人才进行跨境结算、进出口纳税和外币业务会计核算;三资企业、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公司及跨国经营企业集团等,则不仅需要开展外币业务核算和外币报表折算工作,还需要编制符合外国或国际会计准则的外语财务报表。根据习近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大量熟悉国际法律、会计、金融以及文化等知识的国际专业会计人才,将使会计真正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促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互信。因此,能够拥有国际化思维,全方位运用国际语言进行业务处理和人际沟通的会计人才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

二、国际化中职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国际班的学生,他们在未来工作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但是为经常用到会计数据。通过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国际班的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方面首先应该具备报销业务的处理流程、采购业务的处理流程、开具发票的业务流程、支付货款的业务流程等会计业务的处理的知识,其次應该会填制费用报销单、采购申请、付款单等会计原始单据,最后还应该具备阅读会计报表的知识,根据报表分析数据等。根据各大招聘网站发布的对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除了扎实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的终生学习能力。

三、目前中职国际班会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团队近几年的调研发现,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国际班的会计教学体系设置不太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方面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缺乏

很多中职学校的国际班在会计教学方面认为国际班的学生以后都是不做会计的,因此对会计课程教学设置以课堂为主,教师讲解以理论和知识为中心,学生靠记理论、背规则,形成普遍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或者有部分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应成立会计模拟实训中心,购买信息化财务软件,注重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能力。但鉴于是国际班的学生,对他们的要求也不严,甚至很少真正带他们进行实操,导致会计课程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教学层面,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教学。

(二)师资队伍经验缺乏,语言能力薄弱

很多中职学校的国际班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基本是从会计专业的任职教师中选拔的或者国外会计专业毕业的教师回国任教。前类教师大部分是国内会计专业毕业的老师,他们缺乏国外会计知识和准则的深入了解,国际化会计思维能力有限,而后一类国外会计专业毕业的教师则普遍对国内会计实务操作和会计准则了解欠缺,不能从会计教学理念和会计教学思维方面得到有效的统——o

另一方面,作为国际班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知识不光是用母语还需要用英语来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要求中职国际班的会计教师要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够用非母语来传授一门专业知识。据笔者团队调查会计专业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会计教师,均不是英语专业出身,加之受到传统外语教学体制的限制,除少数留学回国教师能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外,大多数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班会计教学的国际化。培养的质量。

(三)教学方法单一,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鉴于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的不完美,目前大部分中职国际班的会计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仍然以传统的课堂讲解为主,很少会融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模式并且课堂授课内容基本是给学生翻译英文专业词汇和语句,混淆了“语言教学,和“双语教学”的界限,使得师生在双语教学中缺乏互动交流,学生课堂主动参与度不高,难以调动国际班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在考评方面很多中职学校国际班会计教学上现行的课程考评手段单一,课程考评侧重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基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期终综合成绩,这很难评定一个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

据笔者团队近几年对多名中职财经类国际班毕业生的追踪调查,鉴于以上几方面的原因,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国际班的学生在学习完会计课程毕业之后,仅仅是对会计有个大概的概念,具体会计是做什么的完全不知道,有很多甚至连报表都看不懂,更不要说做账甚至成为国际化的会计人才。

四、中职国际班会计教学体系的构建

经过对目前中职国际班会计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团队认为要构建有效地中职国际班会计教学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笔者所在的学校将国际班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及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合作能力,具备技术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可以熟练运用会计数据为其工作服务,同时具备基础的会计专业知识、判断、分析、决策能力以及外语水平等技术胜任能力。

(二)课程体系

根据笔者团队对中职学校国际班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我们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会计课程目标设计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注重實际操作能力。国际班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不是为了将来做会计,而是在工作中可以运用会计数据为其工作服务。因此我们认为会计课程的设置应该把重点放在了解企业设立的流程,掌握报销业务、采购业务、付款业务的流程及单据填写并且具备能够阅读财务报表及分析的能力等方面。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国际班开设的会计课程以《会计基础》课程为主,但是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不完全参照教材来授课,在授课过程中会穿插一些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的内容,并且我们使用的教材都是国外引进优秀原版教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会计核算的了解,为学生以后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深造或者进入跨国公司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同时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会适当加入有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公认会计准则、跨国公司业绩评价、审计准则、国际比较会计等的专题,使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会计核算体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另外我们还利用第二课堂是时间开设著名外文财经类期刊经典文献选读选修课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态。我们还在课程设置中在不改变现有实践课程体系的情况下,会在原有实践课程中适当引入双语元素进行双语教学,普及和丰富学生专业外语词汇,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师资队伍

国际化办学最关键的是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一般情况下青年教师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英文水平较高、专业知识较新、勇于开拓、年富力强的特征。把青年教师作为国际班的师资队伍进行培养,投入见效快,并且可以稳定地伴随着国际化项目,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深化。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加强对高标准、高要求的师资队伍打造的过程中,按照实际性和持续性的师资培养目标,对国外会计专业毕业回校任教,通晓国外会计准则和知识的教师,加强对国内会计实践操作和准备的培养和训练,反之,对国外会计准则和知识欠缺的国内会计专业毕业的老师,则不断进行国际会计准则等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同时加强两种专业性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使其进行理论的碰撞和知识的全方面认知,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进步的平台。同时,会计专业还和英语专业密切合作,开展双语教学竞赛和双语教学观摩课,双语授课教师培训班、口语强化班等进行交流学习;不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赴国际合作学校参加外语和专业教学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花重金引进有海外学习或培训背景的的人才担任专任教师等。同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障相关教师的报酬和工作量,使任课教师有更为充裕的时间用于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参加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在绩效考核、出国深造方面也向国际班教师倾斜。

(四)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我们认为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讲授课程框架,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由注重问题结论向关注解决过程转变,多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比较、推理和鉴别,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国际班的会计教学中主要分小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沙龙式教学法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探讨,同时教师通过及时点评来引导学生多视角、分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并制定方案和撰写研究报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可以在在合作互动中进行信息和资源的整合,不断地充实、拓展和完善自我认识,最终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还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开展好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我们在专业课中设置双语课程,从第一门专业课开始,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一般我们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在讲授各章节的内容之前,我们都会让学生将关键的专业术语用中文或者英文标注,让学生先对这些专业术语留有印象,有了感知之后,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更好更快的理解授课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授课过程中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用英文进行口语化的交流与沟通,涉及到会计术语以及重难点知识时,先让学生理解中文的涵义或操作方法,然后再用英文进行详细解释,以此达到学生锻炼英文理解能力同时理解专业知识的目的。

(五)评价机制

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有助于改进教学质量,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全方位,多角度的衡量教师和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笔者所在的学校对于国际班会计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的。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评价。在评价教师时采用教学观摩、座谈会、同行教师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要从教案、态度、方法、设计、内容、效果等方面多维度地、客观地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教师据此查漏补缺,了解自身在教学中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小论文、小组作业、演讲、学科竞赛、企业实习等多样化考评方式,把考评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度、广度的延伸和系统综合运用,注重考核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下学生为了完成考评任务,需要搜集并阅读大量的课外补充资料,更新和扩展所学的知识,这能让他们迅速提升对大量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同时我们还在对学生的考评过程中融入读书笔记、单元测试、阶段性调查报告、定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等“过程”考评。通过过程性考核,教师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作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案;学生也能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和方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要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使中职学校国际班的学生能够胜任国际化的会计工作,需要学校从培养目标入手,完善课程设置、强壮师资体系、实施多元化教学,实行多角度考评,才能正真培养出具备国际化会计知识,拥有国际化思维,全能方位运用国际语言进行业务处理和人际沟通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海霞.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国际化教学改革的建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07).

[2]徐先知.国际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1).

[3]王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2辑)[C].2015.

[4]杜剑.国际化会计人才能力培养路径探析——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

猜你喜欢

双语会计专业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活动预告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