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又一年
2018-05-31柏小莲
柏小莲
温和冷静的是枝裕和从气场爆棚的凯特·布兰切特手中接过金棕榈大奖,稍稍平息了国内影评人和记者对于李沧东的《燃烧》颗粒无收的愤怒,而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全程陪跑,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结果。毕竟今年是戛纳大年,二十多部入围影片的水平是近十年公认最高。胃口被一再吊高,各种评价此起彼伏,让人不禁为以演员身份担当主席大任的影后凯特捏了一把汗。好在资深而聪明的凯特稳稳把住了局面,在外媒采访中,她不无得意地说:“作出决定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不是给作品定性,而是从作品中做出选择。”
演员比例过大的评委团,自然是外界批评的焦点。历史上最常被人拿出来讲的,是伊莎贝拉·阿佳妮当评委主席那年,那是八卦迭出评奖结果又一团糟的一年,阿佳妮的愚蠢与专横被各种嘲讽,甚至写进了选片主席的传记里。当然,这到底是对演员的偏见还是对女明星的偏见,混杂在一起也不太好区分。总之,有前车之鉴,可以看出今年凯特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对餐维持了全体成员的尊严,塑造了其乐融融的民主气氛;对内也确实用了一种与其说是公平,倒不如说是平庸的选择,拿出了一份谁都说不出毛病、却也没什么特别亮点的奖项单。
有趣的是,拿了金棕榈的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仍然保持了一种对本国电影的忧心忡忡,他看到中国年轻电影人在戛纳与大师交流、举行各种活动,觉得日本的电影界就没有什么危机感。这条新闻在微博引发了小小的波动,大家纷纷表示导演“多虑了”。是真的多虑了吗?我们大概看了太多在戛纳蹭红毯的网红,奇奇怪怪,恶形恶状,这些东西在热闹的戛纳当地可能引不起什么,但传回国内就是震惊与恶劣,甚至掩盖了真正的交流。我相信是枝裕和看到的不是那些不值一提的东西,毕竟他近几年来过中国不止一次,真实感受过这个市场、正在飞速发展的电影工业体系还有组成这些的迷茫而努力的年轻人。
即便是去过多次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记者,也没人敢自信称对奖项了如指掌,欧洲“三大”的评奖完全是评委闭门选出来的,跟舆论没有关系,跟媒体选择也没关系,前方经常会有一个“场刊评分”,场刊评分最高的电影在奖项上颗粒无收也是常有的事情,去年的《托尼·厄德曼》,今年李沧东的《燃烧》等。但这也并不能说明这样的电影水准有差或艺术价值不高。评委的口味、学派、种族、性别和从业经历,都对他们手中选票如何投注有着决定作用,这些合力的最终结果指向,也的确是无法预知的。押错宝没什么值得嘲笑的,毕竟人人心中有自己的金棕榈,从来没有拿到过金棕榈的李沧东和刚刚拿到金棕榈的是枝裕和,你能说他们真的有高下之分么?谁更值得一个奖,谁更能代表亚洲?
在今年戛纳公布入围电影的时候,人们纷纷欣慰这是“亚洲电影大年”,也的确有不负众望的人选,只是华语电影又一次遇冷,除了短片《延边少年》带着生猛之氣拿到了“特别提及”奖,拍出迷雾一般长镜头的毕赣,拍出了最好的赵涛的贾樟柯,他们的戛纳之路,仍然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