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配置与生产效率分析
2018-05-31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也日渐明确,政府投入也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对政府医疗卫生的支出效率进行衡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规范医疗卫生支出的重要条件。
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分为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两个方面。财政支出配置效率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财政支出在各个政府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帕累托最优;财政支出生产效率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投入水平下,所能获得的最大产出的能力。政府医疗卫生支出配置效率与财政配置职能有关,如果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卫生资源的配置,那么就是有效的;政府医疗卫生支出生产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财政支出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反映了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所能形成的卫生资源产出能力以及实际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配置效率分析
(一)绝对量指标分析
绝对量指标是指一年中政府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所有财政支出总额。近年来,山西省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从绝对量指标来看,医疗卫生支出从2011年的1609822万元增加到2016年的3008622万元,增长了86.89%,2016年医疗卫生支出比2015年增长了3.49%。表1列示了2011-2016年山西省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总数以及各项目的支出情况,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各项目的支出数额也逐年增加。
2016年,医疗卫生支出各明细的支出比重见图1。可以看出,在各支出项目中,医疗保障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了49%,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占的比重也较大。计划生育以及管理事务方面的支出的比重较少。
图1 2016年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结构
(二)相对量指标分析
相对量指标是指医疗卫生支出与其他相关指标的比值。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医疗卫生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重要性,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了医疗卫生支出与社会经济产出的的关系。
首先分析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表2为近些年来山西省及各地市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06年至今,山西省各市医疗卫生支出比重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达到了8.49%。图2为山西省及各地市2006-2015年医疗卫生支出比重的平均值,在山西省11个地市中,运城市的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较大,而太原市和朔州市的支出比重较低,低于山西省总体的支出比重6.3%。
表1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单位:万元
图2 山西省及各地市2006-2015年医疗卫生支出比重平均值
图3为近些年来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最高的为2016年,占到了2.33%。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5.5%,美国的医疗及健康行业近年占美国GDP比例在18%左右,由此来看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有待提高。
图3 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
(三)医疗卫生支出配置效率分析结果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山西省整体的医疗卫生支出以及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各地市的支出也基本上处于上升趋势,从发展上来看配置效率较高,与全国相比,支出水平也要高于全国水平。据统计,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支出(含计划生育)13154亿元,是医改启动前2008年的4.1倍,比2015年增长了10%,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7%。山西省2016年医疗卫生支出比2015年增长了3.49%,但是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25%,高于全国水平。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但与全国相比较低,有待提高。
就医疗卫生支出各项目来看,医疗保障方面的支出占到了将近一半的比例,公立医院、公共卫生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也较高,配置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表3 山西省卫生机构数
表4 山西省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
二、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生产效率分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用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来衡量医疗卫生支出的产出。表3为2010-2015年山西省的卫生机构数,除2012年有所下降外,卫生机构数逐年增长,2015年相比2014年增加了3%。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数、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也在逐步增加。为了更直观的反应医疗卫生支出的生产效率,本文从投入产出的基本定义出发,计算出了医疗卫生支出占各项产出的比重。从表5可以发现医疗卫生支出占各项产出的比重,投入产出比为投入比产出,投入产出比越小,表明经济效果越好,效率越高,而山西省的实际情况是投入产出比逐年增加,而效率在逐年下降。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山西省的医疗卫生支出逐渐增加,但是其生产效率却有待提高。
三、提高山西省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建议
(一)增加医疗卫生支出投入
政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的主要提供者,保障其卫生支出水平是职能所在,但是由于山西省经济建设支出依然是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主要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长。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山西省应该弱化政府的经济职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建设支出,强化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职能,引导资本进入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领域,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为深化医疗改革提供条件。
表5 山西省医疗投入产出比
(二)调整医疗卫生支出结构
对于有限的财政收入,山西省在保持医疗卫生支出稳定增长的同时,要调整医疗卫生支出的结构。医疗卫生支出要重点用于完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研发新技术新项目、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等方面,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效率。政府财政资金要主要用于支持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保障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三)提高医疗卫生支出绩效
山西省政府不但要增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调整医疗卫生支出结构,还要加强医疗卫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建立预算编制有绩效目标、预算执行有绩效监控、预算完成有绩效评价、预算评价结果有绩效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医疗卫生资金配置与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