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掺特细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2018-05-31陈庭王松亮

商品混凝土 2018年5期
关键词:芯法细砂构件

陈庭,王松亮

(徐州中联混凝土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100)

0 前言

随着混凝土行业的持续发展,作为混凝土主要材料之一的天然中砂资源日益枯竭;而国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也导致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禁采力度不断加大,天然中砂的供应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对此,各混凝土企业均在寻找能替代天然中砂的材料[1,2]。

我国西部地区及长江、黄河河流故道和流域下游蕴含着大量特细砂资源。这些特细砂储量丰富,且市场价格低廉,有利于混凝土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可以与机制砂复合作为天然中砂的替代材料。特细砂基本由粒径在0.315mm 以下的颗粒组成,比表面积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明显,使用时应注意与其他材料的合理搭配[2,3]。

1 原材料

(1)水泥:淮海中联 P·O42.5 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比 28.0%,28d 抗压强度 53.8MPa。

(2)粉煤灰:国华Ⅰ级灰,45µm 方孔筛筛余6.0%, 28d 活性指数 77%。

(3)矿粉:徐钢 S95 级矿粉,流动度比 96%,28d活性指数 107%。

(4)碎石:公称粒径 5~31.5mm 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 1.5%,含泥量 0.6%。

(5)外加剂:江苏苏博特 PCA-1 聚羧酸减水剂,减水率 19.3%。

(6)水:市政自来水。

(7)砂 1:特细砂,含泥量 2.5%,细度模数 0.8。

(8)砂 2:机制砂,细度模数 3.6,含粉量 5.4%。

(9)砂 3:天然河砂,细度模数 2.7,含泥量1.2%。

2 试验方法

选用特细砂与机制砂复合,调整掺配比例,配制混凝土并测试其性能。测试方法参照 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和 GB/T 50081—2016《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试验选用普通 C30 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见表1。

表1 试验用普通 C30 配合比 kg/m3

每个试验用配合比各浇筑一个 1m×1m×2m 的立方体构件,到龄期后分别用回弹法及钻芯法检测构件强度。检测按照 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范》及 CECS 03—201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1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

以细骨料全部为天然中砂作为基准,用特细砂和机制砂复合完全取代天然中砂,调整两者掺配比例,检测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见表2 和图1、2。

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随着特细砂掺量的增加而上升;当特细砂掺量达到 30%时,试验混凝土的性能最佳,与基准混凝土相当;之后混凝土性能随特细砂掺量的增加而下降。机制砂细度模数大、细颗粒含量低,当特细砂掺量较低时,两种砂复合形成的混合砂颗粒级配差,空隙率高,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与保水性差,拌合物泌浆现象严重;随着特细砂掺量增加,混合砂的颗粒级配得到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当特细砂掺量过高时,混合砂的颗粒级配变差、空隙率增大、填充水增多,同时砂中细颗粒含量过高,比表面积增大,砂吸附的水量增多,造成混凝土的性能变差[2-4]。

表2 特细砂与机制砂复合时混凝土性能

图1 复合砂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图2 复合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回弹法与钻芯法检测实体构件强度结果

每个试验配合比浇筑成型的实体构件,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28d 后分别用回弹法与钻芯法检测构件强度,并与现场同条件养护抗压试块检测结果相对比。检测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实体构件与同条件养护抗压试块检测结果

从表3 可以看出,钻芯法与同条件试块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工作性能良好的混凝土浇筑的构件,回弹法检测结果与另两种方法接近,而工作性能差的混凝土浇筑的构件,回弹法检测结果明显偏低。采用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排除操作手法及芯样加工等因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能直观反应混凝土强度的实际情况;回弹法的检测结果受混凝土构件表面状态影响较大,当特细砂掺量过低或过高时混合砂颗粒级配较差,混凝土构件表面易出现麻面、孔洞、起砂等缺陷,影响回弹法检测结果。

4 结论

(1)特细砂可以与机制砂复合配制成混合砂,并完全取代天然中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特细砂与机制砂之间存在最佳比例,特细砂掺量过低或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

(2)掺特细砂对混凝土实体构件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特细砂掺量未达最佳掺量时钻芯法与同条件试块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回弹法的检测结果明显降低。

[1]李雪,徐新,邵美翠,等.特细砂泵送混凝土的制备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7,(5)∶ 42-43.

[2]王艳,马涛,蒋临生.面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6,(12)∶ 48-49.

[3]魏家红,梁敬超,赵军.特细砂混凝土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2)∶ 57-59.

[4]张蔺.特细砂的应用问题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6)∶ 207-209.

[5]苏强,赵庆峰,于普.浅析影响混凝土钻芯试件强度的因素[J].科技信息,2013,(8)∶ 431.

[6]樊强.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的比较[J].山西建筑,2009,35(20)∶ 51-52.

[7]张双居.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J].科学之友,2006,(4)∶ 5-7.

猜你喜欢

芯法细砂构件
钻芯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钻芯法在桩基础检测中的应用
Nitric oxide detection methods in vitro and in vivo
钻芯法长桩取芯方法研讨
钻芯法长桩取芯方法研讨
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展望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