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慢性鼻炎患者的中药特色治疗及临床疗效研究
2018-05-31李雪
李 雪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3)
慢性鼻炎是指患者鼻腔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通常以鼻塞、流涕为主要症状[1],鼻塞可呈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并伴有可伴有少量粘液性或脓涕,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等。由于病情反复、难以治愈且鼻腔分泌物增加,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生活和工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措施多以西医为主,包括口服抗感染药物,使用鼻喷雾剂以及微波、红外等治疗措施,但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不佳[3]。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手段丰富,包括中药辨证内服,中药外治(熏鼻、滴鼻、局部注射、雾化吸入、冲洗、贴压穴位等)及针刺治疗等手段,均具有一定疗效,但是以上方法都不是有效和治疗方法[4],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疗法尤为必要。慢性鼻炎的发病多由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迁延不愈,邪热伏肺,久蕴不去,致邪热庸结鼻窍而致病;或肺气虚弱,邪毒滞留鼻窍而病;或外邪屡犯鼻窍,气血运行不畅而病。其病位在鼻,与气血经络关系密切,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正气虚弱为本,气机郁滞为标。水针疗法(穴位注射)加中药鼻腔冲洗是中医内病外治护理法的一种,通过穴位注射中成药可使药力经俞穴通经络直达病所,驱邪外出,邪祛正安,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中药液冲洗鼻腔可有效减轻鼻塞、鼻部分泌物过多等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鼻窒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者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38.59岁,对照组年龄14~52岁,平均年龄39.83岁。从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分组基本合理。
1.2 诊断标准
本研究采用的诊断标准参考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对慢性鼻炎的诊断[5]。
间隙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肿胀、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良好。
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肥大,表面呈桑葚状,或息肉样改变,黏膜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性较差。
检查:双下鼻甲肿胀、慢性充血,不能窥及中鼻甲,鼻粘膜收敛后排出鼻息肉;鼻窦CT排出鼻窦炎并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1.3 治疗方法
病例的选择及分组:选择鼻窒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各组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方法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治疗组则使用水针疗法即穴位注射中成药(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根据症型选择药物种类)注射穴位上迎香、迎香、脾俞、合谷,隔日一次,加中药鼻腔冲洗,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探求水针疗法加中药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对慢性鼻炎的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
a、治愈:鼻塞、涕多、头昏、头痛等症完全解除,嗅觉恢复正常,鼻无分泌物,鼻粘膜肿胀消退,下甲体积缩小,鼻腔宽敞。
b、显效:鼻塞等症基本解除,嗅觉部分恢复,鼻分泌物少,鼻粘膜肿胀基本消退,下甲体积缩小,鼻腔宽敞。
c、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缓解,但尚不稳定。
d、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多组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方检验。
2 结 果
临床疗效评定: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94%,其中治愈16例(28%),显效16例(38%),有效14例(28%);对照组有效率达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慢性鼻炎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初由肺气虚弱、寒邪入侵、久不宣解、致痰瘀阻窍。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肺为鼻窍、肺主皮毛、寒邪入侵、首先犯肺,气机被阻、壅塞不通,故鼻塞;肺气久不宣解,气滞痰凝瘀停使津液不得降下,上壅于鼻而为涕、故鼻涕白粘,量多。治疗当宣肺散寒,祛瘀化痰,温阳通窍。诸药合用,散风寒、化痰瘀、通鼻窍,故疗效较好。
腧穴为脏腑经气流注之处,药物施于腧穴可通经达络而灌注全身。且所取腧穴具有宣肺、活血、通鼻窍之功。慢性鼻炎与环境气候、体质等关系密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气入鼻,藏于心肺”是说自然界之精气通过鼻吸入人体而储藏于上焦心肺,化生精微,布达周身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若心肺有病,则不能纳藏清气,可出现鼻窍的功能失调。所以,治疗慢性鼻炎应从心肺论治,丹参、川芎具有活血理气以通心脉;穴位注射取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的穴位取穴,既治疗心肺,又补益“后天之本”脾胃,相辅相成,提高疗效。而中药鼻腔冲洗液中的紫花地丁、菊花、鸭跎草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排脓等功效,对于清除鼻腔分泌物,治疗鼻腔粘膜及粘膜下层炎症有良好疗效。所以,穴位注射加中药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炎的治疗采用了内外兼修的治疗方法,大大提高了慢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减少了慢性鼻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也减少了患者对含激素类西药的依耐性,也为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鼻炎提供了临床依据。
[1]韩东一.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0-62.
[2]田道法,李云英.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汤 洁,元唯安,王 蠡,张治军.中医药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5(S2):279-280.
[4]王 璟,贾晋蓉.慢性鼻炎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3):29-30.
[5]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