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分析
2018-05-31王美玲
王美玲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643237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且常见症,外伤、腰椎间盘病变等,均是引发此病症形成的主要因素,易使患者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及腰部疼痛等症状表现。由于该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且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另外,一些患者因疼痛等因素影响,导致活动受限,很容易使其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对此,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的及早实施非常重压。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情况,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4~54岁(38.4±2.5)岁;病程时间6个月~4年(2.1±0.3)年。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CT检查,被选患者均已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被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晓,并已在同意书上签字。
1.2.2 排除标准
伴认知功能低下者;伴言语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给予所有被选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卧床休息。指导患者行仰卧位等舒适体位,尽可能选用硬板床让患者平躺;若患者伴有下肢疼痛症,护理人员可将软枕垫于下肢部位,将双髋、双膝弯曲,让下肢保持放松状态。依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定期予以热疗、局部按摩的物理疗法,能有效避免患肢肌肉僵硬等情况发生。②心理干预。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能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很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使治疗受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可通过和患者对话交流,向其简单介绍病症的相关知识;或者采用CT图像讲解的方式,将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于患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防止患者误解为病情加重。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时常安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③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先以5点式方式锻炼患者的腰背肌,然后再练习3点式,这样可有助于其脊背稳定性的增强。
1.4 评价标准[2]
实施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量表项目包括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百分制,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实施JOA(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对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30分总分,其中未超过10分表示轻度疼痛,20至10分区间表示中度疼痛,不低于20分表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情况越显著。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本次的数据分析统计,可依照SPSS 21.0软件进行,应用(±s)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为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可用P<0.05表示。
2 结 果
干预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物质功能和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JOA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表1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SF-36评分、JOA评分情况(±s,分)
表1 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SF-36评分、JOA评分情况(±s,分)
组别 n SF-36评分 JOA评分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干预前(n=86) 86 69.44±5.32 65.74±5.63 68.38±5.45 72.47±6.94 18.41±6.36干预后(n=86) 86 80.77±8.27 85.68±8.22 87.44±8.40 85.46±8.53 3.24±0.69 T值 10.685 18.560 17.652 10.955 10.741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通常此类病症患者多伴有双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症状表现。因腰椎功能和人体全身活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当患者腰椎发生损伤后,则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改善患者病情,及早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非常重要。然而,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病程时间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加之受病症疼痛时间较长,很容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总之,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中,其护理效果良好,对腰椎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1]梁群芳,杨柳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09-110.
[2]刘桂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0):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