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热点与发展态势的可视化分析

2018-05-31翟惠生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文献

翟惠生

(1.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2.苏州大学江苏体育健康产业研究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体育高考成为其升学考试的一大难题。同时,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体质健康水平既影响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又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有利于体育高考的相关研究,促进体育高考研究的发展。如,1990年3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与国家体育委员会共同颁发了经国务院批准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其中明确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1]。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2]。2010年6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体育教育质量,健全学生人格品质,切实发挥体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12年10月,教育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4]。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技能等级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科学确定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值或等第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5]。2018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管理办法》,公布了众多学校从2019年进行单招及考试项目、考试的分数、具体公式:综合分=(文化成绩/6)*30%+体育专项成绩*70%[6]。目前,体育测试成绩已被纳入高考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总分,分值在不断提高,以“通过与否”的形式成为高考的参考依据。未来,体育在高考中有可能变为不同等级的客观数量化评价方式,成为高考录取的标准之一。为提高学生的体育高考成绩,让科学理论更好地指导青少年进行体育高考的生活实践,从容参加体育高考,提高学生的体育高考整体水平,关注体育高考研究,加强体育高考相关研究较为关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全部期刊为数据源,时间跨度为1979-2018年,以“体育高考”为主题或者题名,检索条件为“精确”,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64 条记录,为提高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对文献进行筛选处理,剔除掉无效非学术性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去重,最终确认929篇文献为本文的研究数据,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15日。

1.2 研究方法 利用Cite Space V(版本号:Cite Space 5.2..R1.64)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文献共被引分析、词频分析、共词分析及多维度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绘制相关的知识图谱与全文解读的方式,把握其主要的研究内容,进行热点分析与总结,最终探讨体育高考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

1.2.1 文献共被引分析法 通过分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文献,若2篇文献共同出现在第3篇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中时,这2篇文献就成为被共引的关系,共引频率即为这2篇文献一起被引用的频率,频次越多,表明2篇文献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

1.2.2 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法是主要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文献中相关词汇的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提取其主题及关键词,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入专业文化知识,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保证文献检索的全面性与准确性,进一步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1.2.3 共词分析法 通过统计检索的文献中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同时出现的频次,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词进行聚类分析,从而揭示出这些词组之间的亲疏关系,进一步分析文献所代表的学科领域中主题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明距离越近、关系越密切,而由这些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被该领域学者们所关注,成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年度文献量特征分析 发文数量统计分析可揭示出相关研究历史情况,还可预测未来趋势[11],统计929篇数据源的年度发文量见图1。

从图1可知,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从1981年开始,在10年之间发展速度变化很小,发文量基本保持在个位数,年均仅2篇。从1981-2006年之间,发文量出现首个小波峰为1990年,提出将体育作为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使发文量达到6篇。发文量出现的第2个波峰为1998年发文17篇,达到这25年之间的峰值,说明了体育高考研究在这些年保持着较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缓慢。2007年,随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有了一个较好的开始,在2012年教育部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及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使我国体育高考文献发表量达到了我国近40年的峰顶,也是我国体育高考研究达到的已有的顶峰。随之,我国体育高考的相关研究文献发表量开始减少,2019年的预测值依然处于下降的态势。同时,我国体育高考的核心文献发表量在1993-2018年处于很低的研究水平,发表量持续偏少,反映出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不仅在产量上需要奋起直追,更要产出高质量的作品。未来,体育在高考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需要相关部门、学术界更多地关注体育高考相关研究。

图1 1979-2018年体育高考文献发文量

图2 体育高考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

2.2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主题及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法是提取关键词或主题词的分布,表达该领域文献的核心内容,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述和改进,是研究其发展趋势最主要的依据,常用的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12]。运用Cite Space V获得我国体育高考领域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图2)。

运用Cite Space V分析我国体育高考相关研究高频次关键词,生成体育高考领域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在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文献排名前24名的高频关键词(表1)与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中心度前24名的关键词(见表2)中,“频次”表示文献中出现该关键词的次数,“中心度”表示其它关键词与该关键词的相联系程度,关键词的“中心度”越大,说明该关键词越居于整个关键词网络的中心位置[13]。为使研究更为有效合理,统计及可视化分析中,将无意义的关键词删除掉并把意义相同及相近的关键词做合并处理。如,将“训练”与“体育训练”合并为“体育训练”,将“高考体育生”与“体育生”合并为“高考体育生”。从图2和表1、2可知:“体育高考”是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文献最热门的关键词,其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和在整个关键词在网络知识图谱中的中心度都居于首位。“体育考生”“体育”“体育加试”分别位于热门关键词的第2、3、4位,说明体育高考研究热点主要集中针对的是体育考生,且是体育考生在体育加试中的考试项目,对于体育加试考试项目的研究是该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立定三级跳”“体育训练”分别位于热门关键词的第6、9、10、12位,这说明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通过各种训练,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方面。此外“运动成绩”“学校体育”“体育教育”等也是我国体育高考研究的热点。

表1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频次前24名的关键词排名

表2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中心度前24名的关键词排名

2.3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论文科研机构分布 科研机构的网络图谱分析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及其影响力分布[14]。运用Cite Space V软件,得到我国体育高考领域研究机构知识图谱(图3)。从图中可知,N=38,E=2,Density=0.0028,说明图中共有38所机构,仅有2所学校有合作关系,网络密度较低为0.0028。同时,发表论文的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院校,缺乏交叉学科院校的科研参与,其中只有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与广西招生考试院、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与山西省中医大学存在明显合作关系,说明目前我国关于体育高考,从事相关研究的机构较少,科研机构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整体科研实力有待加强。随着体育成为高考越来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分值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应倡导科研机构之间加强互相联系与学术探讨,充分发挥不同机构的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促进体育高考相关研究能够取得突破式的进步,同时让理论更好地指导学生体育高考的实践。

图3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领域科研机构网络图谱

科研工作者的能力与其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紧密相关,即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数量可以代表科研实力,发表论文的数量可以作为评判科研人员水平的一种依据[15]。同时,通过对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机构进行分析,可以推动体育高考发展的核心机构,有助于研究者从机构层面发现研究方向、寻找互相之间的发展空间。对我国1979-2018年不同机构有关体育高考的研究文献发文量进行统计(表3)。

表3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发文量前23名的机构排名

由表3可知,我国体育高考研究发文量前23名的机构发文总量为193篇,占据总发文量(929)的20.78%,不到50%,可见我国体育高考相关研究的成果较为薄弱,体育专业类院校发文量也较少。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在1979-2018年间发表体育高考领域研究论文18篇,占前23名机构发文量的9.3%,排列并列首位;广州体育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发表文章11篇,占前23名机构发文量的5.7%,居第2名;第3名是山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发表文章10篇,占前23名机构发文量的5.2%。其中,排名前23的机构中,仅有2所中学,有21所院校的研究出自各大学及专科院校,占据前23的91.3%,并且发文量均不多,73.9%的大学、院校发文量低于10篇。其中,仅有4所体育专业院校,分别为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发文总量29篇,占据前23名发文机构总量(193)的15.3%,比例相对较低。专业类机构在体育高考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缺乏完善的研究体系,文献产量较少。

2.4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作者分布 研究团队是实现研究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方式。它不仅能够提升研究成果产出能力,而且能提高研究成果质量和影响力[16]。为进一步明晰我国体育高考科研作者合作的情况,运用Cite Space V软件构建我国体育高考作者共现图谱(图4),通过Cite Space V软件绘制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高考研究领域中共出现54个节点,节点之间的连线仅有38条。可以看到只有以陈少坚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段齐为代表的一个小团队等的几个研究合作团队,表明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基本处于独立研究的局面,相互间没有明显的合作与学术交流,这样既不利于资源的共享,也无法促进学术争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研究思维在交流与合作中所能碰撞出的灵感火花。

图4 体育高考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科学研究的作者发表文献数量以及他们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次数可以从一个角度鉴定出其对本研究领域的贡献程度及其在学术方面的影响力[17]。对我国1979-2018年在体育高考领域研究的作者的发文量进行统计,从我国体育高考发文量前30名的作者排名可知(表4),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整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排名首位的作者张军发文6篇,整体发文量均在6篇以下,且核心论文保持在个位数。反映出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少,还没有受到学术界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建议相关部门积极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呼吁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投入到体育高考的研究工作中。

表4 我国体育高考发文量前30名的作者排名

2.5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期刊特征分析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体育学科,体育学科文献量为840篇,占据总文献的90.4%。从我国体育高考研究发文量前20名的期刊可知(表5),前20名期刊发文总量为534篇,占据发文总量(929)的57.48%,超过50%。在前20名发文期刊中,除了《体育学刊》为体育类二类核心期刊,其余19个期刊均是非核心期刊,可以看出我国体育高考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体育类的非核心期刊,且发表量在10篇以上的均不是核心期刊,并且《田径》发文量最高也不足100篇。反映出关于我国体育高考的文献研究产量与研究质量都有待提高,需要产出高质量的文献,更多地与核心期刊进行合作与研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体育高考研究的水平与产量。

表5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发文量前20名的期刊排名

2.6 我国体育高考研究热点与演化 突现词是指通过监测频率增长快速的关键词,以此来判断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因此关键词频率激增可视为这一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从而便于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和热点动态[18]。运用Cite Space V可以测算出1979-2018年间体育高考研究领域共有4个突现性较强的关键词(图5),从图中可知研究者对该领域关注的焦点及研究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可以确定体育高考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热点。

图5 体育高考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性知识图谱

通过时区突显性知识图谱展示了我国体育高考研究热点在1979-2018年间随时间的转移和演进过程。由图5可知,“体育高考”关键词突现值为17.415,居首位,在1979-2006年之间,“体育高考”一直为体育高考研究的关键内容;其次是“体育考生”,突现值为8.6095,从1992-2009年的18年间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排名第3的是“体育”,突现值为4.3343,从2013-2015年之间是研究的热点内容;排名第4的是“体育加试”,突现值为4.1844,从1990-2009年之间成为体育高考研究的主要热点;若用各时间阶段出现的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代表该阶段的研究主要内容,则体育高考这一研究领域核心研究主题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体育高考—体育考生—体育—体育加试,这一演进过程与图5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显示的研究热点内容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体育在高考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体育考生通过加强体育训练、重视体育学习,以满足高考体育加试的要求,达到高考成绩的目标。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在体育高考中,体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体育在高考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文献最早发表核心期刊的年份为1994年,且早期研究成果较少,从2007年开始,由于相关政策的颁布,研究文献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进一步促使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文献发表的数量在2007-2012年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一个至今未超越的峰值,但总体的发文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2)研究工作者处于比较分散的局面,前30名作者整体发文量较少,最高发文量仅为6篇,90%的作者发表量均在5篇以下,说明我国体育高考研究文献缺乏长期合作、持续深入专研的研究团队,缺乏高产作者及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3)文献主要集中在体育学科,发文量为840篇,占据总文献的90.4%。发文期刊主要集中在体育类非核心期刊,科研机构不多,且合作交流较少,反映出体育高考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前沿性均较弱。

4)相关研究在不一样的年份出现不同的关键词与研究热点,且研究热点随着体育加试项目、体育分值的增加及体育在改善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性方面而逐渐演化,总体上研究方向与内容比较单一。

3.2 建议 1)加强体育高考相关研究,提高科研成果产出量。随着体育纳入高考并纳入高考的评价体系,学生对体育高考相关内容的需求不断提高,体育高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学生升学的一大压力。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对体育高考的科研经费资助,吸引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体育高考研究,经费资助有助于监督科研成果的研究进程,加快研究精度与进度,促进体育高考研究,提高科研成果产量。

2)科研工作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价值观念的变化,我国体育高考研究需要相关科研工作者及时进行最新的学术交流,分享最新的思想观念,了解和掌握国内体育高考研究的新动态。拓宽研究视野,不断吸收广大学者的经验,集思广益,坚持创新,注重学术的借鉴与加强自身创新研究,满足时代发展对体育高考的需求。

3)跨学科、多领域促进体育高考研究。体育高考涉及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体育学等众多学科,加强交叉学科与多领域探究,为体育高考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理论支撑。同时,选择实时性高、贴近实际的研究指标与研究内容,不断优化研究体系与评价指标,结合众多学科综合研究,促进体育高考研究全方面、多角度的发展。

4)多视角深入研究,丰富研究内容。随着体育高考分值占比越来越高以及体育考生体质的不断下滑,体育高考成绩每况愈下,且越来越值得关注,如何提升体育高考成绩的整体水平是我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对于体育高考研究需要我们从多视角出发,深入挖掘体育高考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将科学的科研理论应用于体育高考的社会实践中去。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