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 构建品德生本课堂
2018-05-30卢迎春
卢迎春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行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用活动促进学生不断发展,让活动成为培养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1
课标中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同时,要“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
一、活动的设计要有目标性
活动的设计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展开。为了保证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首先要思考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便于操作,然后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活动。活动不求华丽、形式的新颖,不求面面俱到,而更多要考虑活动本身的意义,要使活动从肤浅走向深刻,触及学生内心世界,让学生真正有所思考、认识和感受,起到教育学生、引领学生的作用。
我在执教《家乡特产知多少》时,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我们家乡特产之所以有名,是与家乡人民的勤劳、创新分不开,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于是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品尝家乡特产“宜山鱼饼”的活动。课堂上孩子们边品尝,边体会,边感悟,实际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因此在品德课堂上,活动的设计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思想和生活体验带进课堂,让他们在表演、表达、聆听中互相熏陶感染,彼此启发激励,拓展道德视野,获得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
二、活动的目的要有明确性
在执教《各种各样的传媒》时,我和学生一起探索了传媒的作用以后,就带学生上网亲身感受,要求学生搜索有关“嫦娥二号”新闻,并发表评论。同学们平时在网上很少关注新闻,这一次看到“嫦娥二号”图片及相关报道,真可谓是热血沸腾,全班同学尽情倾诉了自己真实的感受。我因势利导,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谈谈近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并且介绍了解获得信息的途径。学生情绪高涨、各抒己见,不仅为祖国的新成就自豪,同时也对现代传媒的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样的活动目的非常明确,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体验深刻。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會,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同时把课堂的教学资源走向课外,学到的知识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三、活动的开展要有亲历性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就要求课程内容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筛选出符合儿童生活需要的课程素材。
在执教《难忘的校园生活》时,我让学生回忆几天前下雪的情景:我们当时堆了一个非常可爱的雪人,虽然双手冻得红肿也有些僵硬,但还是特别兴奋。因为这是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看见雪,也是第一次玩雪,我们还和雪人合了影,冰雪覆盖后童话般的校园美不胜收!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教学活动的开展就要在学生生活的基础上,能够使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真正获得真情体验,以真情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灵魂得到浸润。
四、活动的过程要有全面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必须跳出课堂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资料的收集、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程度。那么我们的活动是要让学生人人都参与,还是只要少部分参与,其他学生不用思考只在一旁“观摩”即可?活动的过程当然要人人参与,这样才能真实有效。
在执教《我爱秋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片断:秋之田野
同学们,秋天不仅果园丰收了,还有哪里也大丰收了。(田野)
今天老师带来了在田野里长的秋天收获的农作物,这是什么呀?(出示:毛豆和稻谷)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种农作物,听听喜羊羊告诉你们的合作要求,2分钟后把你们的发现向全班同学汇报。
小组合作要求:
1.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摸一摸是什么感觉?
3.剥一剥里面有什么?
这个环节设计,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的意识以及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通过探究交流活动,学生知道了小小的盘扣背后蕴含着深深的祝福,这就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化。这一活动过程就做到了人人参与,活动真实、有效,真正打动学生。
五、活动的意义要有延伸性
品德教学必须重视“说”与“做”的结合、“认知”与“行动”的一致,使教学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教师要创设合理可行的实践情境,将品德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落实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执教《孝心献老人》时,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制订计划,指导行为,形成习惯”。各小组在结合实际生活制订尊老爱老行动方案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献计献策,制订的内容全面而详细,令人欣喜不已。可是学生回到家中,做的会和说的一样好吗?于是,我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何检查同学们的行动落实情况?怎样进行“敬老爱老小孝星”的评选?经过大家的讨论,最终又设计出“小孝星在行动”荣誉卡,从孝敬老人的意识、态度、行动、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跟踪记录评价,由家长、教师、组长担任评价监督员,做好每日的记录及评价。每周进行一次全班展示评比,汇报做法及成绩,全面交流困惑与感受,效果非常显著。
总之,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活动使品德课堂生活拥有了鲜活厚重的内涵。在有效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敞开心扉,互动交流;可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学生可以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情感水平,培养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和情感,实现品德课堂教学的高效学习和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云舒.《农村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Z].http://res.hersp.com/content/196106 .
[2]胡震琴.《关于〈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 2012年6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