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读者证的应用与研究
2018-05-30梁洁
梁洁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图书馆服务转型升级、发展电子读者证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本文以电子读者证为研究对象,概述其发展现状和应用模式,并通过SWOT分析法论述电子证发展的优劣势及机会威胁,据此提出技术与需求双驱动、功能整合、人才结构调整、信息安全保障、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等发展策略,以探索电子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子读者证 应用模式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5-00-02
在“互联网+”新业态下,人们越来越趋向于通过互联网、智能终端来获取信息,对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期待不断攀升。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以读者需求为驱动,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进行跨界融合,推动图书馆服务向泛在化、普适化转型升级,读者证不再受限于材质,逐渐向数字化、易于获取、交互共享的方向发展,电子读者证应运而生。电子读者证较之传统证,具有制作成本低、存储量大、便于管理等特点,对于读者来说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也是电子读者证得以快速推广的原因所在。本文以电子读者证为研究对象,概述其发展现状和应用模式,并通过SWOT分析(态势分析)(以下简称“电子证”)揭示电子读者证的优劣势及机会威胁,探索发展策略和前景,以期可以为读者证的管理与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电子证的发展现状
电子证是有别于传统纸质读者证及芯片式读者证,具有开放获取、信息共享、多应用场景等优势的非实体读者证。电子证弥补了传统证卡管理与服务的不足,最大限度地突破时间、空间的壁垒,实现办证、图书检索借阅、活动预约等业务流程简化。在近距离传感、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推动下,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电子证,以电脑与智能手机平台为主要载体,开启了扫码借书、移动阅读、“你选书我买单”等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读者除了在图书馆网站、电子图书APP等传统渠道接受信息服务以外,图书馆还将服务打包进驻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只要登录微信、支付宝,便可轻松办理电子证,享受图书馆服务。2017年,“互联网+”的先锋城市——上海在支付宝上线的60多项移动服务中,图书馆服务在便民类项目中使用率居首位。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新型电子证也出现在读者的视野,因其便捷与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7年元旦,贵阳市图书馆正式启动“指静脉”借书系统。
二、电子证的应用模式
作者根据电子证所应用场景的差异,将之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1.限定服务模式
这一模式的应用场景较为单一,是作为实体读者证服务的延伸,与实体证并行使用,向读者提供有限的图书馆服务。比如已经在图书馆广泛应用的二维码、条形码,在读者未带实体证时扫码便可轻松借还。而依托于如人脸识别及指静脉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证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读者不需要智能设备便可享有所有的到馆服务。此外,享有移动阅读服务的账号,以及远程访问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账号也都在此列。
2.平台合作模式
这一模式得益于互联网思维的运用,通过跨平台合作,向拥有广泛用户基础的平台推出图书馆服务,提升接触率,同时解决了读者必须到馆办证的问题。常见的平台合作模式有:微信电子证、支付宝电子证。读者可以通过凭借这些平台的高渗透率,能够将服务最大程度无差异的分发到城乡各地微信或支付宝自助办理押金、逾期费等费用的缴付,并集成了传统的图书借阅、活动预约、数字阅读等功能。上海图书馆于2015年做了首次尝试,分别在微信与支付宝开辟了服务窗口,仅月余就吸引了11.2万市民进行超过60万次查询,所获得的社会效益显著。
3.信用借模式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以降低服务门槛为主旨,以重视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引入以“芝麻信用”为代表的互联网个人信用评分机制,转型升级自身管理与服务,开辟了信用额度内借还免押金的新格局。这一模式是传统借还机制与个人征信机制的融合创新,既提供了平等的获取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安全性。杭州图书馆在启用“信用借还图书”服务的半年间,申请该项服务的读者数达10万余人,图书外借量3.5万余册。
三、SWOT分析
1.优势
从技术方面考虑,无论是生物识别技术还是依靠智能终端实现的电子证,能够满足高并发的需求,非常适合一卡多用;其标准化的接口协议,能使数据在最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兼容性、移植性极强;信息交互与传播处理的速度极快,符合大数据的应用要求。在当前信息设备不断升级、推陈出新的时代,电子证的形态无疑是符合智慧图书馆诉求的。无论是限定服务模式、平台合作模式,还是信息借模式,从本质上都是技术驱动下的产物,符合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
从投入方面考虑,电子证与传统证卡相比,具有节省成本、后期投入少等优势。一方面,电子证可以节省下大量购置制证设备和证卡本身的费用;另一方面,电子证的硬件接口将随着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所投入的资金将会逐渐减少,而接入不同业务系统的软件接口的开发成本也几乎为零。以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式的电子证为例,NFC是由A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演变而来,读者可以通过带有NFC功能的智能终端模拟并替代AFID读者证,图书馆无需再购买制证设备,可使用兼容NFC技术的AFID的读卡器,另外NFC程序接口已广泛应用在大众交通、定位及移动支付等场景上,购置接口成本相对较低。
从服务方面考虑,首先是通过电子证广开服务渠道,读者不再需要到馆才能享有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服务;其次,电子证是以方便讀者为主要目的,申请和使用都非常便捷,即使遇到问题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及时解决;最后,电子证因其多样性,较之实体卡,更能够提供以读者为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以近年来兴起的玩具借还为例,玩具原本因其成本高不利于出借,即使有图书馆有这项业务,借阅流程也非常复杂。引入“信用借”后,简化了借阅流程,方便更多的孩子能使用玩具,还能引导孩子们珍惜爱护玩具。
2.劣势
电子证与传统借书证相比,劣势主要表现在对网络和智能终端的依赖性过强。尤其是网络,多数电子证与图书馆业务系统对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一旦发生网络故障将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其稳定性还需要加强。
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网络环境中难以得到切实保障。肆虐全球的“WannaCry”勒索病毒、WiFi 重大安全漏洞等安全事件频发,使得个人隐私泄露和安全隐患问题成为读者在使用电子证最担心的问题。
图书馆行业内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影响电子证的研发与管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图书馆传统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图书馆的业务要求。
3.机会
现阶段电子证的应用设备多以智能终端为主,我国作为智能手机的应用大国,移动应用的公众接受度极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手机用户占比达97.5%。高普及率意味着发展电子证的巨大市场和良好前景。
顺应新业态下不断更迭的阅读需求,通过拓展电子证应用场景范围、升级服务品质的发展电子证。《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仅仅在微信上的阅读时长就超过了传统媒介的阅读时长,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日益增强的移动阅读需求对于电子证的发展来说,是一次良好契机。
4.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服务通过线上渠道来提供,电子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研发深度和功能整合性不足等问题很快会暴露出来。读者辗转于各APP才能享受图书馆的全套服务,与之相比,数字资源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加入为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图书馆读者的流失。
电子证的应用提供了更开放的获取资源渠道,但同时这一过程也隐含着知识产权的高风险。在尊重《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前提下,各地图书馆采用分级服务、文献传递等方式规避版权风险,但图书馆因署名权、归属权、合理使用等争议事件仍时常发生。
四、发展策略
1.技术与需求双驱动
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掌握阅读需求,深化图书馆信息化改革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2.功能整合
发挥兼容性强、可移植的优势,对现有电子证的服务模式进行整合、精简流程,并在这一基础上加大研发的深度,拓展电子证的应用范围。
3.人才结构调整
抓住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技术型人才的引进,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注重具备多重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4.信息安全保障
通过数字证书、防火墙、SSL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容灾等技术,提高电子证管理的安全系数。
5.知識产权风险评估
加强自身版权意识,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数字水印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手段保护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同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严守法律界限,提升自辩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证的实践顺应了“互联网+图书馆”的时代要求,尤其在多模式、多场景服务上表现突出。根据SWOT分析可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电子证充分发挥其优势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电子证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劣势,面临着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通过技术与需求双驱动、功能整合、人才结构调整、信息安全保障、知识产权风险评估等电子证发展策略,提升图书馆整体的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扬长避短,将危机转变成机遇。相信电子证的应用方兴未艾、前景可期。
参考文献
[1]刘瑛.从读者证的变化谈国家图书馆的服务[J].图书馆论坛,2009,29(04):22-24.
[2]王谢文,王琰.从国家图书馆读者证卡的演变看服务方式转变[J].学理论,2013(32):205-207.
[3]高春玲.基于SWOT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3,35(09):49-52+56.
[4]王彤.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跨界服务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06):99-103.
[5]寿晓辉,叶丹,翁亚珂.公共图书馆开展信用服务的实践与策略——以杭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与情报,2017(05):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