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探究

2018-05-30黎家辰

中文信息 2018年2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兴起,其作为传统行业中融入互联网的新型经济体,对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标志着图书馆管理进入到关键的转型期。笔者对“互联网+”图书馆在创新服务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在服务创新发展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图书馆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2-000-02

一、“互联网+”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内涵

“互联网+”战略具体就是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把互联网与各个不同的行业相融和发展而产生的新兴经济形态。“互联网+”思维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给各行业带来创新,如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都是融合的产品。“互联网+”和图书馆服务之间的融合,对于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动力。浙江图书馆在2015年拉开了“互联网+”图书馆的行动计划帷幕。“互联网+”图书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

二、“互联网+”与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要素分析

1.关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

“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引领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前进,“互联网+”与图书馆创新服务对于大数据分析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利用其为二者的结合提供可能和创新性。尤其是在当前用户服务要求日益提升的今天,要做到快速便捷,又要做到高效完美,就需要为整个“互联网+”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图书馆具备“互联网+”的大数据特征,在海量的数据中为用户提供准确快速的服务就是图书馆在创新服务发展中的一个方向。图书馆的馆藏数据、用户数据、数字资源数据等形成了图书馆的大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与挖掘分析,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藏的价值,开展大数据服务,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支撑[2]。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图书馆,需要利用网络环境把文献服务转变成为信息服务以及用户需要的知识性服务,最终使得图书馆的创新服务逐渐发展成大数据的跟踪、挖掘分析以及开放和可视化等多个方面。

2.用户参与方面

在注重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同时,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前,随着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用户利用其为整个系统的运作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制定相应的决策,最终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图书服务。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使用习惯和技术水平已大不同前,他们对信息资源的需要不再停留在纯文本信息,而是各种表现形式多样化的信息,如音视频、动画等,这就要求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互联网+”打破了图书馆服务在空间上的限制,“互联网+图书馆”就是希望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来满足各种多样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需求。“互联网+”尊重个性,“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强调用户的充分参与,图书馆需要引导广大互联网用户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中,让用户不单单只是使用信息资源,也可以成为信息资源的建设者和信息服务的提供者。[3]

三、“互联网+”思维引领“图书馆+”创新模式

1.“图书馆+图书馆”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服务创新氛围得到了优化和完善。不同图书馆之间在文献资源信息方面的协作和互通也变得更加频繁,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协作已经变成信息技术之间的协作,并萌生图书馆之间的联盟,即“图书馆+图书馆”,从而实现了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不同程度的信息共享,比如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联合图书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等,特别是当南宁市图书馆和北海市图书馆之间实现了图书馆服务联盟,则打开了两市图书馆事业的新篇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公共图书馆组成服务联盟,这在广西尚属首例。该项目的启动实现了南宁市、北海市17家公共图书馆读者证借阅一卡通,文献资源通借通还的功能。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百色等地的公共图书馆也陆续加入联盟,对构建一群四带七城“大文化”的发展格局和全新体系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2.“图书馆+书店”

“图书馆+书店”是最典型的一次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跨界融合。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传统文化服务领域打开了新思路,让图书馆与书店之间的互动密切起来。图书馆和书店的首次结缘,源于内蒙古图书馆推出的彩云服务的雏形——“你选书,我买单”。读者只要走进新华书店就可以将其所售图书作为内蒙古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借阅回家。这一模式的出现预示着新华书店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外部借阅点,图书馆采购也从此实现了“定制化服务”。从此,“图書馆+书店”如一粒种子,在山西、山东、广东等全国各地生根发芽。他们利用该模式的理念,根据本馆的特点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务。这一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图书馆与新华书店、读者三方的深度融合,取得了互惠共享的效果。一是让读者能够及时看到最新出版的图书;二是能给读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满足了读者在阅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三是通过平台大数据分析,对于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馆藏建设模式更有利。

3.“图书馆+科学技术”

“图书馆+”和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当前的“互联网+”使得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方式有了更加创新的发展和转型。图书馆在“互联网+”的思维依托下不单单局限于传统的图书收集和整理以及图书借阅等传统的服务项目,利用信息技术使得其服务能力水平大大提高,保障了图书馆的服务品质的升级。比如云屏数字借阅机,借阅机预装2000种正版图书,每月更新100种,读者只需扫描借阅机屏幕上的二维码即可免费下载海量电子书,让图书馆真正装入“口袋”;同时,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紧跟大众阅读趋势,公共图书馆还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多个新媒体信息平台,从图书推荐、借阅榜单、活动预告、微读资讯、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及时发布各类消息,真正为读者搭建起服务的“微桥梁”。“图书馆+”和信息技术的结合,给读者打造出更加舒适的展示和阅读环境,实现图书馆的开源发展。

4.“图书馆+网咖”

江苏省江阴市“三味书咖”项目,这种“图书馆+咖啡馆”的融合模式成功试水后,全国不少地方纷纷效仿。如今,融合了网吧上网功能和咖啡馆休闲功能的复合型网咖在南宁已相当普及,2016年下半年,南宁市图书馆分别在各城区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家网咖建立了“图书小站”,利用图书馆的免费阅读与网咖的商业经营相融合,开启了“图书馆+网咖”模式。市民在上网冲浪、品味咖啡、享受休闲的同时,还可以在“图书小站”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精彩纷呈的文字中悠闲行走,体验阅读的乐趣,实现上网、品咖啡、阅读三者兼得,满足更多具有潜在阅读需求的用户。“图书馆+网咖”,顺应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趋势,突破了公共图书馆传统的图书流通方式。如今,“图书馆+银行”、“图书馆+酒店”、“图书馆+医院”等“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也已相继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系列图书馆创新模式的出现不仅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增强了图书馆服务效益的辐射力,也让更多的人激发阅读的兴趣。

四、“互联网+”图书馆创新服务发展的思考

1.平衡数据开放与数据安全的矛盾

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为了更好地提供创新性的图书馆服务,将使用到云计算技术。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整个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就更加重大,所有的计算任务均是在全球运行系统下实施,并利用这一系统提供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筛选和分类信息之后,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服务,也为文献资源的获取提供便利,而这就需要更多的信息公之于众。但是这又会导致公众隐私被破坏。所以在这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必须要平衡信息开放与信息安全之间的矛盾,使得信息在得到极大开放的同时,实现信息的安全发展。图书馆应该合法采集用户数据、合理利用用户数据、妥善地保管用户数量。其次,图书馆要加强对用户隐私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用户的数据保护安全意识和数据资源共享意识,培养用户的大数据思维。

2.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

图书馆员作为管理图书的主体,自身在知识储备方面需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创新思想培训,有助于馆员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在馆员培训期间不要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训,也要与实际相结合,可以调派馆员参加其他图书馆的创新管理工作,对创新管理工作比较好的图书馆进行访问和学习,然后结合自己工作的图书馆进行恰当的服务创新;鼓励管理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管理工作中来,积极的发表创新建议。

3.在图书馆管理中引入人格化管理

“互联网+”尊重个性,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打破图书馆服务在空间上的限制,将人格化管理逐步深入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范畴。人格化管理模式就是逐步将管理核心从“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管理中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责任感,并在具体管理中将柔性管理和人格管理内容穿插其中,且在单位的领导者或者组织者的推动下逐步激发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肯定人的需求才是社会最根本的推动力。最终,形成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弥补制度化管理中的严重不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对图书馆服务是创新模式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将“互联网+”思维融合到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享,为广大用户提供实时、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动力。

参考文献

[1]贾双双,马秀峰.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16,(11):81-84.

[2]王晶晶.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6,(11):99-102.

[3]李愛国,华苏永,汪社教.基于用户信息共享的图书馆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7):20-25.

作者简介:黎家辰(1978-),女,馆员,大学本科,南宁市图书馆。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