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海三千,我只取一本而读

2018-05-30龚晟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书籍旅行文学

龚晟源

黑塞在《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中说道,书籍是珍藏品而非消耗品。同样,美国哲学家杜威也曾告诫弟子胡适,傻瓜才会不求甚解地一味“吃书”。——阅读,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应是少而精的。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過去,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未问世,人们将那些值得流传后世的文字虔诚又仔细地写在竹简或羊皮上,一生反复品读并最终传给后人。那时,书籍是稀少的,也是神圣的。“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的古语便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书籍的珍视。而西方的弥尔顿也有言:“毁禁一本好书就是杀死理性本身。”

当下,阅读条件极大改善,我们的阅读反而少了,对书的重视也大不如前。泛阅读、碎片化阅读、游戏式阅读……在科技飞速发展和“娱乐至死”思潮大行其道时,这些阅读方式成了许多人的常态。我们可以轻易汗牛充栋,可以浏览无数故事梗概,却没有多少人能如但丁、马克思一样,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

静而思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舍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是真的“遍观群书”,还是一无所获?透过喧嚣的外表,不难看到,一味追求多读快读的背后表现出来的是急功近利的浮躁,多看博客只为了聊天时“侃侃而谈”的虚荣心,泛读快读以求物质回报体现的更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观。其实,在大肆追捧鼓吹泛阅读而摒弃深阅读的背后,是人们普遍的精神危机。

多少次,我们翻开一本又一本书,只看了前言便束之高阁?多少次,我们面对书架上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书籍,心中感到空虚和茫然?多少次,我们偶然重读那些书籍,感觉不是老友相逢,更像是素昧平生?批量化阅读带来的阅读困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少而精的阅读。

一生只读一本书会不会无味?红学大师周汝昌用他对《红楼梦》的一世心血做了回答。读书数量少会不会制约眼界和能力?宋代贤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做了榜样。一本书中真的涵养着需要百遍品味的价值吗?文王著《周易》,仲尼作《春秋》,三坟五典中是字字思索、一页千金的珍品。

一本书,足以受用良久。一本《道德经》,让你静坐于周国的藏书馆中领略老子的箴言;一本《哈姆莱特》,带你感悟敏感而高贵的丹麦王子的爱恨情仇;一本《堂吉诃德》,引领着你来到田园牧歌式的西班牙,亲眼见证骑士冲向风车巨人这一百年文学场景。一本书,一个人,便是一场旅行、一片天地。

阅读,意味着体验、品位与思考,饱含着共鸣、畅想与发现。和边沁的功利主义不同,康德提出了阅读中发掘的本质,是对文学和美的享受。下一次,不妨试着一个人静下来,来一次心灵的旅行。

正如一句欧洲谚语:慢下来,我们才会更快。

佳作点评

本文针对社会上的泛阅读、碎片化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阅读应是少而精的,一本书足以受用良久。作者谈古论今,思维严谨,论证层层递进,丰富有力。文中名言恰到好处的引用和对文学名著的如数家珍,以及排比句式的多次运用,反映出作者丰富的文学素养和良好的写作功底。

(王凤)

猜你喜欢

书籍旅行文学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妙趣横生的伦敦书籍长椅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书籍与少年
小黑的旅行
文学小说
夏日旅行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