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忌讳常用“了”字

2018-05-30和菜头

意林绘阅读 2018年4期
关键词:鹰隼骏马露珠

和菜头

在中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过多使用“了”字。

“了”字在语感上有一种强烈的降速作用。它的主要用途是表示状态,或者动作终了,出现在句子中间时,会严重拖慢句子节奏。

例如,他关上门,拉上窗帘,转身来到床边/他关上了门,拉上了窗帘,转身来到了床边。你觉得这两个句子里动作的速度是一样的吗?前一个是动词加名词,所以显得动作轻巧快捷,而后面一个句子加上了“了”,强调每个动作的完成,显得动作从容而舒缓。所以,前一句感覺是要掀起床垫,进入密室;而后一句感觉是马上要入睡。

苏东坡有一首《百步洪》,其中有四句诗被后世称颂不已,认为是经典的博喻,把“快”字全然写尽:“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兔子奔跑、鹰隼落下,骏马冲下千丈坡,琴弦断裂从琴柱上离开,箭矢射出,闪电在缝隙里一闪而过,荷叶翻起露珠从其上滑落,这都是形容快。结构上,都用了名词直接加动词,所以显得节奏非常短,速度非常快,读起来赏心悦目。如果加个“了”,就完全没有这种效果:就像兔子跑了,鹰隼落下了,骏马冲下了千丈坡。断弦离开了琴柱啊,箭矢飞离了手,啊!闪电划过了缝隙,露珠掉下了荷叶。

最后,“了”这样的字俗人最爱用,但其实它只适合大师用。比如杜拉斯的《情人》开篇: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地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全文的基调在第一句话就已经定下来:我已经老了。在这里,“老了”的这个状态贯穿整部小说,所以,少女时代的那些经历,站在湄公河边等待渡船的时光,在那些闷热房间里发生过的往事,才拥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这么大的区别,只是因为“了”字的位置关系,中文多么奇妙啊!

秋水长天摘自微信公众号“槽边往事”

总结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诗句“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同样,“了”字运用是否得当,足以造成“俗人”与“大师”的云泥之别。这篇关于写作用字的短论,让我们认识到写作必须字斟句酌,更感受到了中文的奇妙。文章结构严谨,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论点;主体部分列举三个典型事例层层深入进行对比论证,用以佐证中心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中心论点。此外,文章笔调生动,将涉及语法、文学鉴赏的知识阐述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而不呆板枯燥,令读者喜闻乐见。(特约教师: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39中 孔祥琛)

猜你喜欢

鹰隼骏马露珠
卡塔尔人对鹰隼格外痴迷
鹰隼
眼前看得见骏马,心中装得下草原
制造露珠
小露珠去哪儿了
骏马在锡林郭勒草原奔放
露珠
科威特:鹰享有专属护照
露珠亮闪闪
一只鹰隼滑过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