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兰芬:我的珠宝人生路
2018-05-30迪迪
迪迪
叶兰芬(Rita Yip)出生于上海,在一岁多的时候就随着父母移居香港,之后便从泰国、越南、菲律宾到韩国、加拿大……她生活、成长中的记忆轨迹遍布世界8个国家。对珠宝这种美丽的事物,叶兰芬不仅仅是发自内心的喜爱,通过专业的学习、多年的经验积累,可以说,她已经把爱好做成了她的终身事业。
Rita2005年第一次参加比赛获奖作品《东方之珠》 作品《惜福》
机缘巧合之下,笔者与这位女性珠宝鉴定师、珠宝设计师相识。受从小在国外的生活经历影响,叶兰芬有着开朗、随性的性格,在笔者初次见面尊称她为“叶兰芬女士”时,她微笑着说道:“叫我Rita就可以的。”在与Rita的交流中,笔者感受最多的就是这位女性对珠宝设计表达出来的热忱、专业,聊起各类宝石和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更是侃侃而谈。看着眼前的这位优雅、时尚的女士,笔者难以相信她已是年过半百的人。在叶兰芬神采奕奕的高谈阔论、爽朗笑声中,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早就消失无踪,感觉彼此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
叶兰芬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艺术珠宝设计师,在珠宝的鉴别方面也获得了专业的深造。但她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未来的计划中,她要建立属于自己那个流光溢彩的“珠宝王国”。
执着求学珠宝设计
Rita的母亲是位“女强人”,驰聘在那个年代的外国商场中,巾帼不让须眉。从14岁起,Rita便带着两个妹妹与保姆一起住在温哥华。她的母亲经常在外飞来飞去,跟她们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为大姐姐的Rita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初到温哥华的Rita正读初二,虽然初来乍到又身处异国,但她勤奋、聪明,更是拥有超强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做到过目不忘。Rita很快就适应了新学校的学习生活,并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Rita讲起母亲,没有一丝的埋怨,脸上流露着崇拜的神情:“我好佩服我的媽妈,她当时事业有成,给了我们很好的生活条件,让我们住最好的房子,上最好的学校。对我们几个孩子也能做到放开手脚,鼓励我们自己做决定,培养我们坚强、独立的个性。”
在Rita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和平分手了。直到她10岁的时候,妈妈与继父在菲律宾结了婚,带着她们姐妹仨组成了新的家庭。谈到继父,Rita心怀感恩。Rita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从小对她的教导也是希望她能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个安稳的工作,结婚生子。Rita的继父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是菲律宾有名的胶卷大王,他言传身教给Rita很多先进思想观念,在Rita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中,也受到了他的很多影响和启发。他认为人应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去不断努力,勇敢的去闯,一定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地带”,才能一次一次的突破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Rita说,在很久之后当她看到《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些惊讶的,书里讲的竟跟她的实际生活是如此相似。她的两个不同观念的爸爸,传授给她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她深有感触:“他们都很爱我,无论是哪一种建议,都是出于对我的爱和期许。当然,就我性格而言,我没有安稳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地带,我接受了继父的理论,成了一个‘不安分的孩子。”Rita说完又自顾的笑了起来。
Rita与美国宝石学院的同学
Rita虽然是专科出身的珠宝设计师,可她学习的第一个专业却是工商管理。1982年,Rita就读于加拿大工业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因为受家庭、父母的影响,学习工商管理好像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母亲也希望她能学成后从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眼界的拓展,本科毕业后的Rita并没有按照家庭规划的路线去做一个像妈妈一样的商业女强人,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喜好,毅然决定前往自己心驰神往的高等学府接受宝石学和设计专业教育,励志要用设计语言用美丽的宝石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展示给世人。1986年,Rita来到加拿大温哥华的Vancouver Community College学院学习艺术珠宝设计与制造。
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后,Rita又只身来到世界权威学府——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America,简称:GIA)学习宝石鉴定和艺术珠宝设计专业进行深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专业珠宝鉴定师、艺术珠宝制作、珠宝设计等资质,还获得了GIA宝石协会终身会员。GIA是把钻石鉴定证书推广成为国际化的创使者,也是钻石检定领域的领头羊;它是在公元1931年由Mr. Robert Shipley所创立,至今已有将近70几年的历史,GIA在鉴定书内容品质方面,是颇具公信力的。
讲到在GIA学习生活的那段经历,Rita还是充满了怀念。Rita讲了一件在当时却给了她很大的鼓励的小事。有一次参加GIA的考试,有A、B两部分测试内容。A部分是基础类型的知识测试,而B部分则是通过一些稀有宝石作为考试内容,难度非常大。当成绩出来那天,老师在课堂上宣布,全班只有一个人A、B考试都拿到了满分,这个人就是Rita。老师夸奖Rita这个母语并不是英文的亚洲学生能够得到这个成绩,一定是聪明又勤奋的。Rita在GIA学习期间,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她还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里其他亚洲同学免费为他们补习。她说:“助人就是助己,热心的伸出手不仅能给予别人温暖、帮助他脱离困境,很可能也会为自己带来幸运。”
在GIA读书的时候,Rita还在学校图书馆做义工。有的同学认为喝喝咖啡、逛逛街多好,为什么要去做义工浪费时间,又没有报酬。Rita认为义工不仅仅是做义务劳动,更是一件有意义的活动。她认认真真的做着图书馆的工作,即使被同学嘲笑为“笨”,她也只是一笑了之。“可能就是‘笨人也有笨福吧。因为做义工,我确实收获了很多。”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珠宝、鉴定等专业方面的书籍,还有各类名人、团体捐赠来的很珍贵的书。在做义工的闲暇之余,Rita就泡在图书馆里,与这些“珍宝”共度时光。当Rita毕业要离开学校时候,学校还赠送了她很多贵重的书。Rita说:“做人应该要看的长远,不要只看眼前。愚人有时候也是智者。”做义工不仅帮到了别人,自己还学到了东西,获得了认可,那些书籍是她收到最宝贵的礼物,所有的经历和收获都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
骨子里的华夏情,中西融合的设计风
十年求学的漫长积累,深深热爱着珠宝设计的Rita在完成学业后回到了香港,跟随一位研究玄学的老师学习五行珠宝设计,这让她逐渐意识到在玄学命理学中的“运气”,实际上也是一种气的能量。西方人会根据星座星盘选择佩戴的珠宝和方式,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里,珠宝和五星风水八卦命数也从不分离。中国人会把任何东西跟生辰八字五行命数结合在一起,五行代表了组成宇宙的五种能量。万物皆属五行,而珠宝作为大自然回馈给人类的宝藏,最直接的连接当然是自然界的五行关系。宝石在我国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审美差异,以及矿产资源和切割工艺的不同,对于宝石种类的选择和加工方式也有着天壤之别。生性温和的中华先祖讲求锋芒内敛,崇尚玉石、松石、玛瑙等光彩温和的“石”类以及诸如珍珠、琥珀等有机宝石;西方世界则更加热爱光芒四射,色彩绚丽的彩色宝石。
在Rita看来设计不独特,就像人没了灵魂。珠宝应该是个别的、饱含有艺术的设计创作用心对话个人需要才是最好。浪漫、花漾、璀璨、明亮,都如图腾般烙印在每一件珠宝作品的灵魂中。将从未经过镶嵌的裸石变成一件富有特色的艺术品,这需要经过很多个步骤的蜕变才能完成。对珠宝的设计不光要考虑到宝石本身的色泽、切割方式、物理特性(硬度、韧性)和佩戴实用性等因素,還要通过设计对其进行衬托、保护等。如果仅仅是将宝石“固定”在首饰上决不能称为设计,只是单纯的镶嵌工艺而已。通过对客户的了解,加上自己的灵感,再经过不断地揣摩、推敲、完善和修整,才能完成一件成品。作为一名设计师,Rita服务过大量客户,在多年的从业经验中总结出了很多心得:佩戴的珠宝并非越贵越好,而要符合佩戴者的气质。珠宝的设计就是为了突出宝石的优点,用更加自然、贴切的方式突显佩戴者的思想和个性。按需定制、独立设计的珠宝相比品牌首饰来说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珠宝定制,其实也是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
Rita先后在加拿大温哥华职业学院就读艺术珠宝设计与制造专业,之后在美国加州国际著名学府“美国宝石学院GIA获得专业珠宝鉴定师、艺术珠宝制作,珠宝设计等资质。
Rita通过与客户做全面的沟通,对于客户缺失的五行元素进行运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做补充、调和,不仅将珠宝设计成与客户外形融洽相符的造型,还能够改善客户自身的气韵和事业运势。Rita曾用18K金镶嵌钻石设计了一枚竹节款式戒指,名字叫做“惜福”。主石是祖母绿切割方钻石0.87克拉,G色,VVS1净度。Rita服务的那位客人外形俊朗、性格成熟稳重。Rita与他交谈后,根据他身上给人玉树临风的感觉以及他的五行八卦来看,命里需要补充“木”的元素。Rita便产生了有了这样的设计灵感——竹子。竹子清秀脱俗,是很有生命力的植物,生长初期像人生一样,经历了缓慢又不惹眼的积累期之后,便会进入生长速度非常快的逆袭爆发期。竹子每节的长度又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有时顺利,有时坎坷。原设计图为九节竹节,在东方古典文化中,九为最大,但八代表木,且旺财,所以最终定稿为八节的主体结构。这一富有设计感的创意改变了整个作品的在黄金用料上的厚重感。这与设计师Rita的理念相得益彰,同样不喜用料铺张、款式浮夸,倡导风雅高节。在“惜福”戒指的第七节中,Rita加入了众多碎钻镶嵌,代表着以后事业的辉煌巅峰时期,而最后一颗大钻,代表这人生一定会非常圆满。在这次的设计中,Rita大胆的使用了内圆外不圆的戒圈,代表人生所遇挫折不过一时起落而已。
简约设计风格是高效人士的好朋友,完美效果只在一念之间,怎么掌控这个度是关键。对使用主人五行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无限接近这个瞬间,美妙的不是空洞的繁荣。得益于中西方文化结合的优势,Rita常常将西方的设计风格提炼出来,打破陈规,融入更多时尚和流行元素;或者结合东方五行文化,用不同的理念表达自己对珠宝的理解。这些设计灵感一个接一个被她加以雕琢,创造出无数个独一无二的作品。令人心动的配饰能让使用它的主人在戴上的一瞬间变得特别和有吸引力,仿佛置身竹林的清新既视感,打开了设计师与客人之间的神奇链接,每一位设计师都不想做一个孤独的匠人。于是Rita在这个有交流互动的创作过程中,提升着客人的能量。她说,这是最快乐的价值体现。
Rita非常喜欢旅游,但跟别人旅游的目的不同,每到一个地方,让她马不停蹄游览的地方不是繁华的商场也不是热闹的景点,而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她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品交流文化,从中获取珠宝设计的灵感,再融入自己理解创作更独特的珠宝设计。她说起第一次去巴塞罗那的时候,非常欣赏安东尼奥·高迪这位天才大师的设计。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风格都是那么独特。让她直呼如果生活在同一个年代,自己肯定会爱上他的。Rita看待事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角度和见解,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成为了一位出色的珠宝设计师。
Rita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再加上她丰富而又特别的成长、求学经历,和不断学习的态度,在她的设计作品中,既有对于西方国际时尚流行设计语言的把握,又有对于重塑东方传统文化积累的思考以及多元化的应用。在2005年,她一举拿下国际珠宝设计大赛的Outstanding Award杰出奖项。
“宝石的品种非常多,光是蓝宝石一类就有各种颜色。虽然以稀有程度来说,价格确实是有高低之分,但也不见得越贵越好。除了个人喜好之外,宝石的选择和你的气质以及佩戴用途都有很大关系。”Rita解释道。
按照她的说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猫眼这五大宝石外,此前很多只能被称为“半宝石”的品种也开始活跃起来。其中碧玺、托帕石、海蓝宝石、欧泊、水晶等几个品种近些年来尤为活跃,市场需求旺盛,已经跻身“贵重宝石”的行列。另有一些诸如和田玉、翡翠、青金石等中国传统石类,也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认可度提升而逐渐普及起来。此外还有摩根石、坦桑石、帕拉伊巴碧玺等宝石世界的“新贵”陆续崭露头角,博得了很大一部分收藏家和珠宝爱好者的青睐。
就如同盘玩一件爱不释手的收藏品一样,绝大多数情况下无关价值本身,而是对器物所散发的魅力本身而着迷。话虽如此,但毕竟作为极其稀有的珍宝,无论是作为投资还是收藏,宝石的价值一直是人们关注的最大焦点之一。
毕竟,宝石在国际市场上流通较为普遍,价格认知也相对一致。不过即便如此,如今也有不少宝石品种被人为炒作,市场价格远高于其实际价值,普通收藏者要特别留意。举例来说,白钻的价格极其透明,各个商场的裸钻价格差异大约就在3%到10%上下。相对来说,彩钻的价格则水分较大,真的是要货比三家了。
另外诸如“西瓜碧玺”这个特别的品种,在世界各地的认可程度大为不同。欧美市场上,颜色单一、纯正、鲜亮的碧玺比较受到欢迎,特别是红宝石级的红碧玺可谓价值不菲。但是在中国,由于历史和文化因素,导致西瓜碧玺格外受到欢迎,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某些宝石由于其矿物特性,则必须经过人工处理后才能绽放光彩,比如帕拉伊巴碧玺。这种“电光火石”般的光泽是通过将原本青白色的宝石加温,使其内部的微量金属元素发生变化所產生。这在宝石的鉴定标准上是允许的。
“如果温度对宝石的色泽会产生影响,那平时佩戴和保存这些珠宝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吗?”笔者好奇地问道。
“通常情况下,无机宝石经过上亿年的岩浆浇灌,地壳变迁,历经了高温、高压等极端环境才形成现在的晶体结构。除非相对较软的宝石,比如欧泊、珊瑚等遭到碰撞、刮花等,否则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对他们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有机宝石则要注意一下佩戴和保养方法。”rita继续向笔者说明着。
原来,类似珍珠、珊瑚、象牙、砗磲等有机宝石在长期佩戴和把玩的情况下,手中汗液所含的酸性有机质会使珠宝遭到侵蚀,发生颜色上的变化。所谓“人老珠黄”就是形容白珍珠经过常年日久的佩戴,表面泛黄的结果。为了避免有机宝石遭到侵蚀,应该在佩戴后用柔软的干布轻轻擦拭后收纳存放。珍珠的穿线也颇有讲究,需要在每粒珍珠之间打个结。这样做的好处一来是防止两珠之间互相摩擦造成破损,二来也可以防止珠线意外断裂时整串珍珠全部脱落,造成巨大损失。穿线的手法各不相同,以“日式结”最为精巧,但饶是如此,在一般情况的佩戴频率下每3到5年也需换线。当然,这也是个极为精巧的功夫,否则可能在换线过程中对珍珠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在众多宝石之中,欧泊的保养相对繁琐一些。它不仅硬度较低,容易受到尖锐物体的剐蹭,更由于其体内含有大量水分,一旦过度流失就会使宝石黯然失色,严重的甚至还有开裂的危险。一般建议在北方干燥地区佩戴的时候,应至少每个月将其在纯净的水中浸泡一日,补充水分;与其相反,青金石如果表面污垢较多则不适宜用水冲洗,否则将导致表面污垢渗透到宝石内部,再也无法清除,所以只需使用潮湿的软布擦拭即可;水晶的颜色较不稳定,应当尽量避免阳光暴晒,否则可能导致颜色变化。
“那么刚刚开始宝石收藏和投资的爱好者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对于笔者的提问,rita给出了她的看法。
对于投资者来说,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永远处于宝石界的主导地位。尽管越来越多的彩宝被开发并投入到市场中,但依然无法撼动它们的地位,甚至一定程度上说更显得他们弥足珍贵。因此,它们的保值能力较强,增值相对稳定。与此同时,一些年轻的宝石“新秀”们则在陆续接受市场和收藏者的审美考验。如果能够选择一款当下价位合理,尚未经过大量炒作的品类进行投资,日后有可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对于收藏者来说,宝石的选择和入门的方式略有不同。除了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外,还有收藏者本人对宝石质地、颜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好恶之分。纯粹的裸石收藏恐怕难以叫人提起兴趣,而品牌珠宝则价格较高,“软件”成本占了很大部分,升值空间有限。如果希望在收藏的过程中同时能够起到装饰、佩戴的实用作用,那么选择珠宝订制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和精良加工,成品首饰能够为宝石本身锦上添花,甚至大幅提升其价值。由于每件订制珠宝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也更具收藏价值。
专业与真诚赢得更多朋友
Rita一直在做着她自己喜欢的行业,不仅仅局限于珠宝鉴定与珠宝设计,她还不断的突破自我,通过对珠宝的销售,与更多客户有了近距离的了解和接触,建立了更深厚的情谊。
她讲到,在十几年的珠宝市场中网络支付并不普遍,她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都是使用现金交易。无论是不用给供应商写欠条就能拿到昂贵的宝石,还是顾客提前一次性交付了全额货款等等,都是因为她良好的信誉,大家出于对她的信任。“我的很多客户直到现在都是我很好的朋友,这是让我特别有成就感的事。”Rita说道。信任不是无缘无故得来的,Rita对待每一位客人都及其负责,用她的专业在珠宝的品质上严格为客户把关,不厌其烦的与客户沟通设计细节,甚至为客户争取最合理的价格,她在所有环节把握着平衡和双赢。收藏级别的。
当笔者问道“有没有哪個客户让您记忆深刻”的时候,Rita哈哈大笑,说其实还真不少。有一次Rita在香港跟一个顾客谈一枚5.2克拉的钻石的生意,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当交谈进入尾声的时候,客户突然询问她的生辰八字,Rita十分惊讶但也坦白的告知。原来这个客户非常迷信,他想回去算一算Rita的八字跟自己是不是合得来,跟她买的东西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还有的客户是职业的投资专家,他们对数字非常的敏感,重视性价比,与他们合作是非常烧脑的,但是Rita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真诚赢得了客户的认可。Rita说:“我的客户有做珠宝生意曾被骗过很多钱但却愿意与我建立了长久合作的,也有只是通过朋友介绍但未曾谋面却每次先付上百万交易全款的。我们都变成了朋友,经常关心问候。他们还经常给我邮寄特产、邮寄食品,我真的非常感动。”
Rita也成立了自己的珠宝设计公司,定位高端客户,结合线上线下同时开展艺术沙龙、讲座、展会等多形式的活动发展。她说,无论未来怎么发展,都不会忘记初心,金钱永远不会是她放在第一位的,珠宝带给她的人生惊喜已经太多太多了。
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
交谈的的时间转瞬即逝,但笔者还沉浸在Rita的爽朗笑声中。笔者向Rita问道接下来她的打算和目标时,她说:“珠宝设计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一生的事业。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优秀的,艺术珠宝家之外,还能做一个慈善家,回馈社会。”
现今Rita落叶归根回到了北京,也一直在为社会默默的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前她参加扶贫基金会的活动,将义卖的所有款项都捐给了贫困儿童。在2018年,她表示自己也会有一系列的慈善计划,例如对太阳村的儿童进行免费的艺术培养,绘画教学等定期活动。她提到自己年轻时候为了照顾孩子,也放弃过很多大品牌抛来的橄榄枝,错过了很多非常好的机会,但是她从不后悔。对于生活她非常感恩,做慈善也能为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榜样,希望孩子也能多做义举,懂得感恩。
笔者开玩笑的问Rita,怎么理解中国人所说的“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呢?她稍微思索后认真的回答说:“‘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的去做你想做的,但不要奢求太高的结果。五十岁之前,全力以赴的做事希望付出的能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我更加明白了理想与实现的差别,我虽任然执着前行,但对于个人的荣辱、成败已经能够淡然处之了。”
“女人不要被自己的年龄所限定,无论五十岁还是六十岁,都可以很精彩的活。我要充满活力、乐观的继续做更好的自己,享受人生的每一个阶段。”Rita说,自己的艺术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