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进口关税大降,大浪淘沙的年代即将到来

2018-05-30张志勇

中国经济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进口关税合资汽车产业

张志勇

5月22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一则重磅消息。

消息称,中国宣布对汽车与零部件进口关税大幅下降,其中,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税率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

此次中国做出关税调降后,目前的税率水平已经介于发达市场与发展中市场的居间水平,而未来仍然有可能继续下降。这说明,中国正在向着成熟的汽车市场方向演进。

消息一出,市场反响不可谓不大,但多停留在消费者与价格层面。其实,此次关税调降,绝不仅仅是一次市场价格的系列反应,更是预示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更大变局。

开放

此次汽车关税下降,是中国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

早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提到:积极扩大进口,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调汽车、部分日用品等进口关税……以更大力度的市场开放,促进产业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在2018年博鳌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明确提出: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可以看出,对汽车等行业的开放,国家层面早已确定并排上了日程。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汽车产业诞生了中外合资公司的形式,也出现了许多自主品牌的民营汽车企业。在那时,合资公司的出现,部分是由于跨国公司规避中国市场风险的原因,但实际上,也保护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也借此由弱到大,并逐渐增强。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然在成长。但是,真正的成长,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竞争环境,需要一个更大的改革开放措施,同时去除各种看来是有着保护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只有这样,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汽车产业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

今天,中央决定加大开放力度。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浪潮之中,中国汽车产业将再次嬗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颠覆过去以合资公司为主体、传统燃油汽车为核心、自主品牌为辅助的产业框架。

巨变

中国汽车关税调降与汽车合资股比政策放开,将是汽车产业全面开放的开始。

比如,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开放的口径,有可能扩大到整个汽车产业链条,这可能包括了最为敏感的汽车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未来中国的汽车产业场景,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独资建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全新或者经过合资公司股权重组而来的传统燃油汽车的外资独资公司(这部分应该是少数)。

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是中外汽车品牌从零开始,真正开展竞争的成长领域。这与1978年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环境非常相似。稍有不同的是,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与竞争力,要远远好于当时的状况。

而相同的是,在国内政策助推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有过一段10年左右的发展期,但相比跨国公司而言,在品牌、产品、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这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也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痛点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自主品牌如果从1950年代开始算起,也有着与韩國汽车产业差不多长的发展时期。如果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这个时间节点是中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产业、民营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的开始),也有20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段发展周期内,中国自主品牌跃入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大阵营。虽然屈居丰田、通用、大众这些一流的跨国公司之后,但是也已经超越了菲亚特、铃木、雪铁龙等外资品牌,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有生力量。

不过,这些成绩有相当部分是依赖于中国市场的繁荣和中国市场的快速扩大,一些自主品牌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开始茁壮成长。有些自主品牌甚至成为并购跨国汽车品牌的跨国汽车企业。

但是,有时候大,就代表强吗?

不是的。这就是上文提到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真正痛点所在。真正的强,应该在于体系力。这也是许多中国自主品牌在不断强调的一点。

然而我们发现,一些自主品牌在强调体系力的同时,只重视了国际化供应商、一流人才,却忽视了他们经常讲的管理。

管理

管理,或者说真正的管理,才是企业生命力的真正体现。

丰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后发汽车企业,丰田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高手,就在于自己的精益生产管理。也正是因为精益生产管理方式,丰田甚至还可以帮助保时捷在1990年代扭亏为盈。

中国许多汽车企业都把丰田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与未来定位目标,甚至也采取许多措施学习研究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但是真正能够获得丰田精益精髓的企业却少之又少。

在合资时代,市场或许还能对自主品牌管理水平的缺失留有一定保护空间。但是,随着外资股比政策的放开、汽车进口关税的下降,这些都将大大增强跨国公司原来就很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可能将因此而出现断崖式的下滑。

价格断崖式下滑,对所有的企业而言,就是成本的管理。成本的管理可能是一个微观层面的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影响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岛叔曾经在参观一家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时候,现场的一名主管就透露,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与合资公司,即使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中,却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管理标准。而我们自主品牌对此还木然未知其中的危险。

这种危险在市场不断扩张的时候不会出现,在合资时代危险的程度也比较小。但是,一旦外资独资企业遍地出现在中国市场,到时,失去保护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将何去何从呢?

倒逼

很多情况下,改革的动力都是由压力转化而来的。这也是许多企业家与分析人士呼吁放开中国合资股比政策限制的源头。

道理很简单。当一家合资公司的存在,能够给中方的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家汽车企业做好自主品牌的动力与压力都会存在很大的不足。更严重的是,由于一些企业的政绩观,让一些职业经理人满足于合资公司带来的辉煌业绩,这种业绩甚至掩盖了自主品牌发展的困境。

這也造成了中国汽车产业非常尴尬的一种格局——没有合资公司的民营自主品牌,反而比一些国有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发展得要好。剖析其中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民营自主品牌没有任何的依靠,只能依靠自己。

不过,即便如此,从整体市场环境上看,中国民营汽车自主品牌能得到今天发展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合资公司的存在。因为合资公司的存在,导致合资公司的相当部分利润要分给中外双方,合资公司用于市场竞争的手段与资源因而被分散。

试想,如果合资公司的所有利润都归外资所有,那么外资就可以制定更加有竞争力的或者更加有威胁力的价格策略。这种价格将比现在的价格更具有杀伤力。

这种假想的情况,在中国宣布放开合资公司的外资股比政策之后,特别是当中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在随之进行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可能会成为现实。而且这种现实的残酷性,将比许多人预想的严重得多。

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自主品牌,无论是国有汽车企业,还是民营自主品牌企业,必须要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改革。这种改革也恰恰是国家一直强调的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

诚然,民营汽车自主品牌将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成为受益方,但如果这样乐观地想,汽车自主品牌就会因此而疏于防范、怠于改革、懈于管理,从而将受到很大的伤害。也因此,今天汽车自主品牌的大好局面,就可能丢失。

只有能够在大海中勇于游泳的,才是真正的勇者,也才能成为真正的胜者。竞争是崛起最好的利器。中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必须认清自己面临的严峻情势。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像目前拥有最多汽车品牌的日本、德国,强者最多也不过五六家一样,中国自主品牌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也不例外地会有优胜劣汰。

但是,更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改革开放,会随着今天关税的调降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大浪淘沙的时代,更是自主品牌真正王者崛起的时代。

猜你喜欢

进口关税合资汽车产业
部分配方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孟加拉国政府将提高大米进口关税至28%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6月1日起我国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降幅超五成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