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背景下对阅读能力考查的几点思考

2018-05-30池丽微

语文建设·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示例鲁迅试题

池丽微

统编本教材已使用两年,其框架和体例结构已为我们渐渐熟悉,其理念正逐步影响广大一线教师,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更是方兴未艾。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考查语文阅读能力的命题形式和方向势在必行。今年的很多考试还是针对人教版教材的,但试题无不渗透着新教材的思想,尤其是中考试题,处处体现新教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阅读部分的考查题更是其中“最敏感的神经末梢”。笔者试以2018年温州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部分的试题为例,对阅读板块的命题进行多维度思考,探求统编教材背景下阅读能力的考查形式和方向,思考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打破个类,多元融合,走向丰富

统编本教材的阅读教学体现出整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需要教师以教材篇目为载体,多元组合阅读文本,追求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多关联的阅读领域,追求递进式、交互性、立体性、融通性的阅读效果。这样的教学理念与追求,在2018年温州中考卷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试题示例:

(二)跟着名家读鲁迅

阅读下面《鲁迅入门读本》的“前言”和“目录”,完成5—7题。

5.阅读“前言”,下列不是钱理群选编《鲁迅入门读本》意图的一项是( )

6.從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

7.《鲁迅入门读本》旨在引领青年走进鲁迅的世界。请阅读“目录”,根据本书的编排和选择的文章篇目,探究编者怎样来达成这一目的。

阅读下面“选文”和“导读”,完成8—11题。

8.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请简要概括。

9.联系上下文,关注“导读”,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品析画线句子。

10.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11.本文中,鲁迅为何要将“那人”称为“傻子”?借助“导读”,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这是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框架,它立足“鲁迅作品专题阅读”,以钱理群编选的《鲁迅入门读本》为依托,选取与鲁迅有关的多重文本,从该书的“前言”“目录”再到“选文”,贯通非文学作品和文学作品,相互既各自独立,又具内在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让阅读努力接近于生活中自然阅读整本书的状态。同时,在题目中多处联系教材与名著阅读内容,使学生重温并运用学过的内容,多方位地感受鲁迅的文字、思想、精神的魅力和力量,整个过程也是让学生完成一次关于鲁迅作品的“专题阅读”。这样架构阅读材料,从独立文本到互文关联,让学生多方位地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其隽永深邃的思想,体会极富个性与创造性的语言魅力,让鲁迅作品的价值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

以上试题背后的理念,符合统编本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路径设计,即“强调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转变,强调由单篇文章阅读到更多同类文章或整部作品阅读的拓展;语文课程教学要加强多元融合,以形成学生的综合性素养”。统编本教材多处渗透这一思想,如单元双线组元,就是从不同维度架构多重文本之间的融通;又如“阅读专题探究”板块,就表现出对文本的整合要求,学生需要在独立阅读多重文本的前提下,进行合作探究。七年级教材在推荐《朝花夕拾》后,设置了若干个探究专题,如要求将相关作品联系起来看“鲁迅的童年”,以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还要求研读几篇涉及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章,思考其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并联系实际,思考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这些专题打破了以对单篇文本进行细究慢琢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形式,让多重文本发生碰撞和融通,生发出关于语言、内容、知识、方法等多方位的触点,建立全新的阅读场,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体系与阅读体验。

由上可知,在统编教材背景下,单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但也需要寻求语文更大的生长空间。

二、力避僵化,回归文本,整体阅读

试题示例:

4.循着小王子星际之旅的足迹,可以探寻他领悟爱的历程。结合阅读积累,给下列三处分别选择相应的一项。

A.这就好比花儿一样。要是你喜欢一朵花儿,而她在一颗星星上,那你夜里看着天空,就会觉得很关。所有的星星就像开满了花儿。

B.我还以为自己拥有的是独一无二的一朵花儿呢,可我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朵玫瑰花罢了。

C.本质的东西用眼是看不见的。正是我为我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我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我必须对我的玫瑰负责……

11.(同上)

12.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16.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以上为阅读部分四个板块的部分试题,第4题贯彻“读整本名著”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真实地阅读整本书。题目中呈现的“足迹”勾勒出《小王子》整本书的轮廓,也记录着小王子领悟爱的心路历程,三个选项都来自原文,且都是小王子对“玫瑰花”的内心独白,通过寻找两者的对应关系,来考查学生对关键内容的把握和对作品的整体理解。第11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切入点直接来自文本,内涵丰富,紧扣全文生发处,考查学生对内容及作品意蕴的把握。第12题从对举的内容出发,揣摩情感之幽微,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第16题着眼于小路取名缘由,落点于体会作者的志趣和情怀,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切口大探究,最终抵达作品的内核,达到考查学生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与意蕴的目的。

四道题无不紧扣文本特质,或借助“导读”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在阅读中的概括、赏析、解释、评价和探究的能力;或引导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隋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这些试题都从局部的细读出发,最终抵达对文本整体的关联理解,引导学生真正贴近文本,揣摩分析语言的深层意蕴,也由此区分思维抵达的层次和对作品整体把握的能力。

阅读需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核心内容和价值追求,触及阅读的本质。整体阅读与低效率、碎片化、浅层次的阅读有着本质区别,可以说,追求文本整体阅读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回归之路。统编本教材也极其重视整体阅读,集中体现在名著阅读上,它对读整本书的架构和引导是不遗余力的。统编本教材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注重文章的内在逻辑,从整体上理解文章,领会文章的中心,不作机械僵化的解读。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改变依靠模式、肢解、贴标签等方式来解读文本的阅读方式,引导阅读教学回归文本,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改变以题促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灵感。

基于以上理解,统编本教材的阅读教学理应回归文本,并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内容和思想意蕴进行体会及评价,指导学生树立文本整体阅读的意识,同时探索更加切合学生实际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突破界限,寻找联结,提升思维

试题示例:

6.从下列备选作品中任选一篇,在第(3)段【A】【B】中选择一处,结合阅读体会,参考示例,完成阅读笔记。

A.他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一切真实。

B.他从不向读者(包括年轻人)隐藏自己内心的矛盾、痛苦、迷惘、不足与失误。

备选作品:《二十四孝图》《父亲的病》

【示例】文中语句:把思想的探索进行到底,从不顾忌将会引出什么可怕的结论。

阅读笔记:《藤野先生》中,鲁迅去日本求学,是救国的不懈探索,也是思想的不懈探索。他写到一群中国人围观同胞被枪毙时拍掌欢呼,这段文字让我想到,冷漠麻木的国民只能做无用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结论真的有点“可怕”呢!

10.(同上)

14.文中多处借用前人佳句。参照注释②,完成注释⑥。

【注释】……②落英缤纷:语出《桃花源记》,意在表现桃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景象。⑥荇藻交横:____。

这是现代文、文言文阅读中的三道题。第6题要求从《朝花夕拾》的篇目中选择文章,理解分析“前言”中的句子,引导学生对已有阅读积累和阅读体验进行再思考,真正读懂鲁迅文字背后真实的力量和伟大的思想。这样设题对思维的要求,远高于单一考查名著的核心内容或对非文学作品中观点的理解评价。第10题,比较《故乡》中的闰土和《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奴才”的异同,需要在联系中思考和辨析,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人物形象,考查在阅读中拓展联系、探究提升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第14题,运用课内的知识为文本作注释,课内外阅读紧密结合,既达到理解文意的目的,又让学生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生命力。

这些考题的设置,将学生读过的名著、学过的课文与课外阅读相互融通,构建课内外联动阅读;借助比较、验证、运用等多种方法,打破平面单一的设题方式,考查灵活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有效阅读,使阅读体验更完整、更深入,真正考查思维能力。课内外阅读内容多层次多角度的结合,可激发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同时在比较、提炼、整合、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得到提升。

以上试题的设题方式,与统编本教材对阅读教学的安排高度融合。统编本教材高度重视高阶认知能力的培养,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促使学生进行真实、深入的阅读,从而真正走向文章的核心。

具有高阶思维的活动能够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敢于质疑的品质,这是一种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核心素养。所以突破阅读的重重界限,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感受与理解,进行有思考、有评判、有创造的阅读,应成为阅读教学追求的方向。

四、以生为本,渗透方法,关注过程

统编本教材坚持学生立场,引导“真实”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在2018年温州中考试卷以下试题中。

试题示例:

6.(同上)

7.(同上)

11.(同上)

15.結合语境,说文解字,赏析语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微飓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

A.“飓”为形声字,形旁为“风”,其意为“风”。此句生动写出了风吹雨打,花瓣纷纷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B.“飓”为形声字,音同“思”。“飓”读音轻柔,传达出柔和细腻之感。此句生动表现微风吹拂,红花如雨一般飘落,撒满游人衣襟的情景。

(2)许渔父停桡碧阴,听黄鹂弄舌( )

A.“弄”有“演奏乐器”之义,写出了黄鹂鸣叫如乐音清脆,悦耳动听,惹人喜爱。

B.“弄”有“戏耍”之义,写出了黄鹂在枝头吵吵闹闹,声音嘈杂,让人听了心生厌烦。

以上题目的设置处处体现生本立场。第6题,要求根据示例做阅读笔记,示例不仅提供了角度,而且从答题路径匕给予指导。第7题,要求阅读“目录”,探究编者编选意图,细看目录可以发现,至少有8篇都是学生在课本和名著阅读中读过的内容,“目录”如同一个无形的阅读助手,借助这些内容能更好地理解编选此书的意图。第11题,这里创造性地设置“导读”栏目,用启发式的问题和简洁有力的点评引导学生的思考走向文本的纵深处,让学生能够借助“支架”读懂文章,解答题目。第15题,以说文解字的方式,从字形偏旁着手,引导学生积极调动想象,以形释义,以义品意,体会文言情味,同时利用已有知识举一反三,以文注文,考查“言”的同时渗透学法。

这些试题命题角度和方式各异,但都能兼顾学生被测试者与学习者的双重身份,为其搭设种种“支架”,使其面对题目更容易上手,能更好地发挥水平。同时都能深入关注学习过程,引发学生对作家作品展开探讨,并对其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进行指导,体现评价对学习理念与方式方法的有效引导,发挥试卷提升学习能力的作用。

以生为本的思想在统编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充分。如助读系统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读课文由课前“预习”和课后“理解探究”“积累拓展”组成助读系统,自读课文由“旁批”和“阅读提示”组成助读系统,这些设计根据学习过程、内容类型、思维层次等对学生具体学习过程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加强合作探究。

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其阅读过程“保驾护航”,指导阅读的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和阅读方向的引领,确保学生真实地开展学习,学习指导也才能落到实处,发挥效用。

通过以上试题与统编本教材的多重碰撞与分析不难发现,阅读能力的考查正努力靠近阅读的真实状态,更加尊重文本并凸显文本核心,更加关注阅读本质并渗透阅读方法,更加贴合阅读实际并聚焦阅读过程。阅读能力的考查指向整个阅读教学,统编教材背景下的阅读教学作为提升阅读能力的主阵地,理应在多重桎梏下突围,为学生的阅读创设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多维空间,以教材为核心,聚合延伸多种形式的文本,给予更多思维引领和方法导向,以求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示例鲁迅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鲁迅,好可爱一爹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鲁迅《自嘲》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