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出散文的特点

2018-05-30丁华芳

语文建设·上 2018年2期
关键词:词句散文语境

丁华芳

“诗好像情人,散文则是妻子”,余光中先生这个极精妙的比喻不禁让人莞尔,诗是专门用来抒情的,而散文则包罗万象。正因如此,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文类一直是散文,特别是小学中高段,现当代散文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现当代散文较之古典散文,在内容上更加多样,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自由,是“讲究弹性、密度和质感的一种新散文”,它能兼容各种文体的语言形式,能在一定的篇幅中满足读者对于美感的需求,能彰显作者独特的语言品质。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现当代散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提升语文思维能力的优良素材。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散文中,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还出现了许多独具匠心的散文样式,如历史人物散文、寓言体散文、哲理散文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些散文,皆具有以下基本特性。

特性一:情真——作者独有的情感抒发。

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情感的真”。它必须是作者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最本真的话”“最本真的情”,它厌烦空话、套话,更拒绝虚构。“真”就是散文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富有真情实感的现当代散文,如节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叙事散文《慈母隋深》、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写景散文《草原》《乡下人家》,状物散文《白杨》《威尼斯的小艇》,抒情散文《匆匆》《生命生命》等,都以真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神的熏陶。

特性二:言美——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中国人通常将散文称为“美文”。它美在情感,美在构思,更美在语言。但这些极美的、经典的语言又往往带有作家个人的“烙印”,如《珍珠鸟》是冯骥才先生与珍珠鸟共同创造的美好境界,《桃花心木》是林清玄先生在生活中的深刻感悟,《夹竹桃》写的则是季羡林眼中的夹竹桃。这些文章或朴实,或清雅,或幽默,或充满哲理,无不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特性三:技巧——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

巧妙的技法,是现当代散文的又一大亮点:或情景交融,或以小见大,或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或托物言志。老舍先生的《草原》把草原的“景美”与草原人民的“情真”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是名副其实的佳作;《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年少时的肖复兴借“景”来表达对叶圣陶老先生的感激和钦佩之情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更是梁衡先生系列历史人物散文中的“翘楚”,他用边叙边评论的方式,把居里夫人的“伟大”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著名文学评论家、理论家刘锡庆对散文有过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故小学阶段的散文教学,切不可忽视其本身的文体特征,上成阅读分析课,散文教学一定要“丰富美感”“培养文感”“触发敏感”“积淀语感”。我们要找准其文体特点,变换不同的教法与学法,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去体验作品,读出他们未曾读出的内容,感受他们未曾感受过的情感,思考蕴含其中的独有思想。借助阅读,发现散文的构思美,发现散文的语言美,发现散文的表达美,发现散文的情感美。

那么散文教学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创生高水平的语言实践,从而实现学生的语言生长?我们要在散文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些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思考的。总体来说,我们要引领学生找到散文中“未曾被发现的东西”,努力认识散文中“未曾被认识的东西”,从而真正地走进散文。

一、聚焦传神语词

在散文教学中,大家都知道要抓语言,要进行言语实践,但多数教师只是注重了词句的表层含义,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深层内涵。散文语言精美,往往有许多“一语传其神”的词句,我们要引领学生感受这些词句在描摹客观事物、抒发情感中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把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内化为一种语言素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要让词句回归“文本语境”。根据语用学理论,“语境是人们使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有效的言语交际必须依赖一定的语境,语文课上的词句教学必须回归到“文本语境”。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对居里夫人第一次出场的描述:“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在这段文字中,很多教师关注到了居里夫人的美,关注到了“人声鼎沸”与“肃然无声”的对比,却往往忽略了“肃然无声”一词中“肃”字的神采。只有领着学生回归文本所描述的那个真实的语境,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到这个字的意蕴:全世界的“科学大咖”齐聚一堂,正是“人声鼎沸”之时,居里夫人的出现却让全场“肃然无声”。至此,孩子们才真正明白遣词的妙处:这个词不同于“寂然无声”,它向我们传达的不仅仅是没有声音,更包含了一种深深的敬重。

要让词句再现文本意味。“文字之所以佳胜,正在它们所含的思想”,品味语言,实质就是发掘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意思、意味。老舍的《草原》中有这样的描写:“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朴实无华的文字,却因为这重复的字或词,把那浓浓的蒙汉情深淋漓尽致地描述了出来。文本所要表现出来的意味跃然纸上,让人回味无穷。

二、探寻语言奥妙

现代散文语言具有凝练美、含蓄美、音乐美、修辞美等多种特点,教学散文就要从这些语言出发,去探寻其独有的特色,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领略语言的美,从而爱上散文,爱上散文的语言。

唤醒语言的节奏美。汉语具有音乐美,而音樂美贵在节奏。王一川在《美学与美育》中说:“节奏同构于人的内在情感”,“节奏的内涵是情感的变化”。散文教学一定要把语言中的节奏唤醒,带领学生细细去品味。苏教版四年级课文《鸟语》中有一段极普通的话语:

春天,布谷鸟飞来了。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我最喜欢跟布谷鸟对话了:

“你做什么?”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可当我们仔细读这些句子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作者与布谷鸟的对话像极了鸟儿那“布谷布谷”有节奏的啼叫。当学生发现这一奥妙的时候,他们的朗读就出现了质的飞跃,一样的节奏,一样的韵律。自然而然的,学生再畅想自己与布谷鸟的对话时就深深地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了。文本的趣,语言的趣,不讲自明。

领悟语言的修辞美。人教版《翠鸟》一文中,就藏着一个修辞美的典范:“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句一个颜色,一句一个比喻,这种“群喻”的表达手法一定会让学生惊叹。

三、感悟独特味道

说到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我们不能不提到台湾著名散文大家林清玄先生。《和时间赛跑》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忧伤,《桃花心木》朴实流畅而又富含哲理,《百合花开》则是一篇寓言体散文,故事凝练,寓意深刻。但无论是哪一篇文章,都有着诗一样的语言。读着读着,文字变成了诗;品着品着,语言化成了哲理。林清玄先生那种独有的语言风格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总之,小学散文教学虽不要求学生对文体有过多的涉猎,但教师必须对其有清醒的认识,“形散神不散”之说已经不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万能法宝”,我们要教出散文的“独到之处”。引领学生透过语言去触摸情感,沿着情感之旅去探寻作者的内心;带着学生领略语言的无穷魅力,把语用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上;领着学生学以致用,用散文的笔触放飞胸中万般的思绪。

猜你喜欢

词句散文语境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