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另类选择党AfD选民结构与行为分析

2018-05-30牛璐璐

大东方 2018年1期
关键词:选民

牛璐璐

摘要:2017年9月24日德国时间18时,第十九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议院选举最终尘埃落定:以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CDU、CSU)以33%的得票率稳居榜首,社民党(SPD)落后12.5%位居第二,德国另类选择党(AfD)以12.6%的战绩紧随其后。不同于以往人们对大选得票率最高党派之争的热情,此次大选最大的悬念直指大选探花之位。作为大选焦点的另择党,用了仅仅四年时间便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怎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当今的局面?本文将通过对此次大选中德国另类选择党选民结构以及行为进行分析,并借助“负面”与“正面”投票理论来探究原因。

关键词:德国另类选择党;选民;投票理论

一、德国另类选择党选民基本结构

2017年德国大选共299个选区,6150万选民参与投票,其中有592万名选民投票支持另择党,相比于2013年的选民数量更是翻了一番;支持率也相应从4.67%增至12.6%,该比例达到二战以来右翼民粹政党的最高值,其选民构成成为一大看点。

首先从政党角度出发,根据德国电视一台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此次选举中除24%的党内选民外,另择党首先成功调动了近150万放弃投票选民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捍卫自己的权利行使投票权;其次有17.5%联盟党(CDU、CSU)选民出于对默克尔政策的失望转向支持另择党;再次,8.6%社民党(SPD)选民、7.1%左翼党(Die Linke)选民、2%自民党(FDP)选民、0.8%绿党选民也纷纷倒戈支持另择党,其他还包括12.3%小党选民以及占总比2.1%初次投票选民。从另择党的选民构成可以看出,非选民数量甚至超过自身选民数量占据最大份额,可见此次选民成分的复杂性。与此同时联盟党与左翼党流失的大量选民站队另择党阵营,更为其增添致胜筹码。

其次从地区角度来看,通过另择党在2013与2017年两次大选中各州第二票得票率对比可以看出:第一,萨克森州变化最大,从13年刚刚超过5%议会门槛界限上升至17年27%的支持率并位列各党派之首,不仅涨幅最大,得票率也位居德国各州之最。第二,在图林根州与勃兰登堡州另择党同样以较高优势赢得超过20%的支持率,同上次大选相比实现飞跃性进步,其他州也呈现出不同的增长趋势。第三,另择党在此次大选中排名最低的石荷州第二票得票率比13年大选排名最高的萨克森州还高出约一个百分点。此外,另择党在299个选区中的7个选区成功超越其他各大党派占据第一位置,其中有六个选区位于萨克森,另一选区位于勃兰登堡州。就整体而言,另择党在东德的支持率要高于西德,德国统一后留下的问题仍然存在,东西部选民在政治文化和选举行为上存有一定差异。

第三,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具有中等学历的选民覆盖面最广占17%,初中毕业生约占14%(与其他三个进入议会的小党相比份额最高),在高中与大学毕业群体中支持率相較于其他党派得票率最低仅占约7%。总体而言,另择党选民受教育程度大部分偏低,在较高学历群体中虽然不受欢迎,但仍存在一定的支持群体。此外,另择党选民大多数处于中年阶段,其中30-44年龄段的选民约占17.3%,45-59年龄段的选民占16.8%,年轻选民与老年选民占比相对较低。而从性别角度来看,支持另择党的选民大多为男性,男性(17%)的支持率几乎为女性(9%)支持率的两倍,例如在东德另择党男女支持比例差距尤为显著,男性选民占比26%,而女性选民仅占17%。

二、德国另类选择党选民行为分析

(1)“负面”与“正面”投票理论

作为政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选民投票行为包含多种影响因素。1960年,美国学者安古斯·坎贝尔(Angus Campbell)等提出“政党认同、候选人评价和议题投票三种选民投票倾向”。此后,大量学者便从这三方面着手,对选民投票行为展开一系列研究,并提出若干理论观点,其中一种理论便是“负面”与“正面”投票理论。该理论表明,在现任者寻求连任的选举中,当选民对现任者的施政表现评价不佳时,便会采取“负面”投票,给反对党候选人投票;反之,则会采取“正面”投票,即给现任者投票。在这两种投票模式中,“负面”投票受到更多关注。坎贝尔在《美国选民》一书中提出,政党选票平衡力量的改变由选民对现任者的负面态度所引起。在恶劣环境中,选民容易产生负面抗拒心理。而负面意见比正面看法有更大的影响力。书中还提到,心理学研究表明:选民对现任者的表现越是不满,投票给非现任候选人的动机就越强,由此而构成“负面”投票理论。

从此次大选中另择党的选民构成中可以看出,仅有不到1/4的选民是从13年建立之初追随至今,而有超过半数的民众将选票投给另择党更多的是为了表达一种不满、愤懑或是失望,即所谓“负面”投票。

(2)选民行为分析

首先,从政党认同度来看,选民更多是出于对主流政党的不满而投出的“负面”票。另择党的存在为来自其他各党派的流失选民提供了表达渠道。一方面初出茅庐的另择党成立不到五年,在很多议题上都没有明确自己的立场与态度,仅仅依靠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中使用标新立异的议题吸引人眼球,通过操纵媒体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如此不成熟的行事作风并不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另一方面,约1/4来自联盟党、社民党与左翼党等流失的选民加入另择党阵营,是因为这些民众压抑了太久对以默克尔为首的联盟党难民政策的不满、对社民党逐渐失去特色的失望,对左翼党无所作为的愤懑,无奈之下才投票另择党,即投出主流政党的“负面”票,以示警告。从流失最多选民的联盟党可以看出:原本支持默克尔的选民对其执政阶段的表现十分失望。曾承诺为了更好的德国,却在连最基本的养老政策与出生政策都没有完善实施的情况下,无视民众的反对,敞开国门,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难民予以支援,使得德国民众不得不在难民避难所的天堂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因此,民众选择另择党,也是为了让联盟党意识到作为右翼政党应有的保守一面。

其次,从议题投票来看,另择党的议题更能够代表选民的声音从而投出的“负面”票。德国第二大电视台ZDF在大选后就选民目前最关切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有4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难民与外来人口表示担心,而另择党的竞选纲领便是反欧、反移民、反伊斯兰,带着广大民众最真实的呼声使得该右翼民粹政党在竞选中一路披荆斩棘。但在询问如何解决难民问题时只有13%的调查者相信另择党能够解决这“烫手山芋”。由此可见,他们的投票并不代表对另择党政策纲领的认可,而是希望通过倒逼机制使联盟党与社民党能够改变移民与难民政策,接收合法的、具有学术和职业资质的移民或难民,重视当下民众所关注的问题。

此外,弃票选民的活跃与支持也为另择党的成功注入一剂强心针。据贝塔斯曼基金会调查表明,约2/3另择党选民对现代化进程存有疑虑,原弃票选民占据很大比重。另择党在经济落后的东德地区成功动员了大量弃票选民,而在经济发达的西德地区却收效甚微。因而此次选举也被看作是两德统一后社会分裂最为明显的一次。两德统一并没有淡化彼此在社会与政治文化间的裂纹,反而加深了东西德间的经济差异。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怀疑方,这些弃票选民为了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减少与难民的竞争和威胁从而选择支持另择党。

在这场并没有真正赢家的2017年德国大选中,德国另择党的出现冲破了德国僵化已久的政治格局。它的出现,是选民发出的警示,也是对主流政党的暗示。只有当主流政党真正关注选民的切身问题时,一切才能慢慢步入正轨。而对于另择党而言,进入议会只是其中一步,如何赢得选民真正的支持、怎样防止党内极右倾向以及如何完成从议题性政党向纲领性政党的蜕变才更具挑战性。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猜你喜欢

选民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让代表建议深深植入选民中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第一台军选民推土机顺利下线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痕迹化管理”确保62万选民选举权
让代表联系服务选民更便捷
甘肃平凉人大代表面对面向选民述职成常态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
像户籍管理员那样熟悉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