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水稻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2018-05-30邱良妙刘其全卢学松占志雄
邱良妙 刘其全 卢学松 占志雄
摘要:【目的】测定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为稻纵卷叶螟持续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在田间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开展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供试杀虫剂对同一种群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在试验设计剂量范围内,6种供试药剂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控制作用,药后14 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结论】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尚未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劑产生明显的抗药性,6种药剂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种群:敏感性;杀虫剂:防效:福建省
0引言
【研究意义】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ee)]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为害,是我国常发性水稻重大害虫,尤以华南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发生为害最严重(傅强和黄世文,2005)。稻纵卷叶螟暴发为害时田间呈现一片枯白,甚至整片稻株枯死,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王凤英等,2009;陈晓等,2013;杨亚军等,2015;王闫利等,2016)。2000年以来,我国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日趋严重(郭荣等,2013;包云轩等,2015),全国年均粮食损失约76万t(刘宇等,2008)。稻纵卷叶螟在福建省年发生5~7代,是水稻最主要的害虫之一,一般发生年份造成减产10%~20%,严重时达50%以上(孔丽萍等,2004),长期以来,当地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导致该虫对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和沙蚕毒素类等杀虫剂已产生抗性(苏建坤等,2003;Zheng et al,2011,林秀秀等,2012;唐涛等,2016)。随着农业部实施高毒农药替代措施的推进(高忠文等,2008),一些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型高效杀虫剂先后获得农业部登记并在生产上大量推广使用,因此了解和掌握新型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水平及田间防治效果对于保护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有关高毒替代新型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敏感性测定及田间防效已有一些研究报道。陈伟(2013)于2010~2012年采用浸叶胃毒法开展了广西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不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对于氯虫苯甲酰胺,除合浦县种群敏感性降低和玉林市种群具有低水平抗性外,其他地区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均为敏感种群,对阿维菌素均为敏感种群。任秀贝(2013)研究发现,2010~2012年南宁、长沙和南京等地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和虫酰肼的LC50逐年升高,稻纵卷叶螟对这3种药剂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唐涛等(2016)于2014年采用田问小区试验检测了1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1.8%阿维菌素EC、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和30%茚虫威WG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王世玉等(2016)采用稻苗浸渍法开展了江苏省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毒死蜱等药剂的敏感基线及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15年江苏省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毒死蜱等未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但对多杀菌素已产生低到中等水平抗性,抗药性倍数达4.8~10.2倍。王彩云等(2017)采用离体稻叶浸渍法测定了广西、湖南和浙江等地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多杀菌素、甲氨基酸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群的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且这种敏感性差异与稻纵卷叶螟体内的解毒酶活性差异有关。【本研究切入点】目前,针对近年来大量推广应用的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毒力和田间防效综合评价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关福建省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未见研究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稻叶浸渍法开展福建省3个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掌握6种杀虫剂对不同稻纵卷叶螟地理种群的毒力水平及田间实际防治效果,旨在为稻纵卷叶螟的可持续控制及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昆虫:于2016年7月中旬分别从福建福州、闽侯和沙县田间采集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在室外自然条件下用同一品种水稻苗(Y两优1号)笼罩饲养1代幼虫,挑取新孵化的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作为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试虫。
供试药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美国杜邦公司)、60g/L乙基多杀菌素S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1.8%阿维菌素EC(桂林集琦生化有限公司)、150g/L茚虫威SC(美国杜邦公司)、40%毒死蜱EC(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甲氨基阿维菌素SC(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室内毒力测定
将供试药剂用清水按等比级数稀释配制成5个梯度浓度,参考Zheng等(2011)采用稻叶浸渍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将30 d秧龄的Y两优1号稻苗根上部分完全浸没在预先配置好的各药剂溶液中30s,取出后自然晾干,取5株稻苗放入装有水稻营养液的玻璃试管内,每支试管接入稻纵卷叶螟3龄幼虫8头,然后用纱布罩住管口,置于(25±1)℃、相对湿度70%~80%、光照周期L:D=16:8的养虫室内,以0.01%Triton x-100溶液处理为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处理72h后检查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率。以幼虫体色发黑并皱缩,或针刺只作微弱反应作为稻纵卷叶螟幼虫死亡标准(陈长琨等,2000)。
1.3田间药效试验
1.3.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新塘村,海拔670 m,试验地常年种植单季水稻,属冲质壤黄泥田水稻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中等,pH 6.2,排灌良好,稻纵卷叶螟常年中等或偏重发生,2016年种植水稻品种为Y两优1号,于2016年5月24日人工移栽插植,试验时水稻处于幼穗分化初期。
1.3.2试验设计试验设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 15和30 g/ha,60 g/L乙基多杀菌素SC 18和27 g/ha、150 g/L茚虫威SC 27和36 g/ha、1.8%阿维菌素EC7.2和10.8 g/ha、5%甲氨基阿维菌素SC 7.5和15.0g/ha、40%毒死蜱EC 540和720 g/ha,以清水喷雾处理为空白对照(CK),共13个处理,每处理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25㎡。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间筑小田埂以防止田水串灌。
1.3.3试验与调查方法试验于2016年6月28日进行,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采用HD-400可调控压手动喷雾器(最大工作压力5kg/c㎡)对水稻植株茎叶均匀喷雾施药1次,用水量为675kg/ha,施药前进行卷叶率基数调查,施药后14d当代稻纵卷叶螟为害定型时调查1次防治效果。调查方法: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个样点调查5丛水稻,每小区共调查25丛,调查记录总叶片数和卷叶数,统计卷叶率,同时剥查卷叶内的活虫数,根据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卷叶率和活虫数,计算保叶效果和杀虫效果。
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数)x100
保叶效果(%)=(1-处理区药后卷叶率/空白对照区药后卷叶率)x100
杀虫效果(%)=(1-处理区药后活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x100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计算毒力回归方程、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相关系数;采用Excel 2007计算卷叶率及田间防效,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1)表明,3个地理种群的稻纵卷叶螟对同一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以福州种群最敏感,其次是闽侯和沙县种群;6种不同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同一地理种群的LC50大小为:毒死蜱>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即6种杀虫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排序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
2.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2.1保叶效果由表2可看出,施药后14 d,各药剂不同剂量处理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其中,氯虫苯甲酰胺30 g/ha、乙基多杀菌素27 g/ha、茚虫威36 g/ha、阿维菌素10.8 g/ha和甲氨基阿维菌素15.0 g/ha的保叶效果均在85.00%以上。在试验设计的剂量范围内,供试6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卷叶为害均具有良好的田间保叶效果。
2.2.2杀虫效果由表2可看出,供试6种杀虫剂对田间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药后14 d的杀虫效果为82.99%~95.38%,其中,氯虫苯甲酰胺30 g/ha、乙基多杀菌素27 g/ha、茚虫威36 g/ha、阿维菌素10.8 g/ha和甲氨基阿维菌素7.5~15.0 g/ha剂量处理的杀虫效果均在90.00%以上,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显著(P<0.05)。
3讨论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剧趋势,对水稻的优质高产已构成严重威胁,化学防治仍是目前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最主要手段(王世玉等,2016)。2007年1月1日,我国全面禁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销售和使用(李红梅和李学峰,2006),一些新型、高效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经过多年应用,稻纵卷叶螟已对上述药剂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或敏感性下降(卢鹏等,2009;陈伟等,2013;王世玉等,2016)。由于稻纵卷叶螟室内规模化饲养难度大,我国对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也无可供参考的杀虫剂敏感基线,因此,无法以本研究结果评价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对6种供试杀虫剂的实际抗性情况。但室内毒力是表征害虫抗药性的重要方法之一(李燕芳等,2013),根据6种杀虫剂对福建省3个不同地理种群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若以福州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福建省闽侯和沙县的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相对抗性倍数为1~2倍,但这并不意味着福建稻纵卷叶螟种群对上述药剂产生了抗性。张孝羲和吴进才(1988)、王彩云等(2017)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对药剂的敏感性和生态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Zhang等(2014)发现稻纵卷叶螟不同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差异为1~5倍。因此,福建省稻纵卷叶螟不同地理种群对药剂敏感性差异可能与地理生态环境差异有关。从毒力大小方面分析发现,6种供试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同一种群的毒力排序依次为阿维菌素>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毒死蜱,与王世玉等(2016)、王彩云等(2017)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不同区域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或不同区域防治用药种类及用药水平有关。从田问防效方面分析发现,6种供试杀虫剂在设计剂量范围内,各处理在药后14d的保叶效果为80.02%~88.81%、杀虫效果为82.99%~95.38%,具有良好的田间杀虫效果,与唐涛等(2016)、王彭等(2016)的研究结果一致。
農业害虫不可避免地会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今后需加强抗性监测,掌握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动态趋势。由于稻纵卷叶螟属具有暴发性的迁飞性害虫,其种群每年在不同虫源地之间、虫源地与发生地之间及不同区域发生地之间进行交汇融合,一般而言,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的发展速度较缓慢,然而,一旦不同发生区域均长期大量单一使用同一种或同一类农药防治,其对该农药产生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变得极为迅速,因此,需加强开展跨区域或全国性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研究工作,甚至需进一步加强与我国稻纵卷叶螟虫源地国家的研究与合作。生产防治实践中需加强稻纵卷叶螟测报预警,达到防治指标时,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及时施药防治,并注意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合理轮换使用,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达到稻纵卷叶螟的可持续控制目的,保护水稻安全生产。
4结论
福建省稻纵卷叶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的抗药性不明显或尚未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供试6种杀虫剂在农业部农药登记剂量范围内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良好的保叶和杀虫效果,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喷雾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