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长句子,贵在有方法
2018-05-30陈春雯
陈春雯
编前语 朗读是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统编本教材的课后习题细化了各年级的朗读要求,更加具有针对性。如:
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读一读,写一写。
读一读,记一记。
分角色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样的“朗读”,不一样的“要求”,老师们又是如何教学的?对此三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现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研讨。
一年级上册阅读教材大多为童诗短句,学生易于朗读,语文要素表述为“读准字音,读好句子间的停顿”;而下册教材的篇幅、语句均明显变长,朗读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读好长句子”成为朗读课文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如何进行长句朗读的指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朗读能力呢?
一、范读引路,读好停顿
尽管教材在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才明确提出“读好长句子”的要求,但这一册第二单元便是课文教学单元。学生虽已有一定的朗读经验,却还停留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礎,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初步建立长句朗读的技巧意识。
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开篇第一句:“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句子较长,学生不容易找到停顿读流畅,教师可先让学生读准和理解其中的“瑞金城外”和“沙洲坝”两个地名,然后示范朗读长句,让学生倾听并发现其中的停顿,且用符号标出。再然后,学生练读:
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那儿/住过。
这样,学生有了朗读的帮手,便容易读通读顺整句话了。多读几遍,其义自见。句子读流畅了,意思便也清晰显现,便于学生理解了。当然,随着学生朗读经验的积累,要逐渐弱化符号标记,让学生自读,揣摩句意,读好停顿。
二、短语连读,读化难点
一句长句中,往往会出现较难读准、读好的生字、词语或短语,从而影响学生朗读句子的流畅度。这时候,教师可通过分层指导的方式来突破难点,然后照应全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读好长句子。
如《端午粽》一课,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由外及里介绍了粽子的样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其中“箬”和“糯”两字的字音较难读准,教学时,教师先拿出词卡,指导学生读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这些短语的字音;接着指导学生学会短语连读,“的”字读的时候要轻而快,并反复练习;再以个人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读出粽子的颜色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读好短语。最后,将短语放回句中,通过反复诵读,读出长句的停顿和节奏。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学习的台阶,降低了学生读好长句子的难度。学生在朗读练习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不断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突显语词,读出理解
长句子的朗读不应一直进行机械化的整齐划一的齐读,应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来表现出句子表达的意思,从而真正做到理解地读。
如《彩虹》一课中的“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这句话不仅有连续的动词,还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需要学生在读好长句的基础上读好问句。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一找“我”的三个连续的动作,理解这几个动词所表达的意思,感知“我”动作的先后顺序,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突出、强调重点词语的方法来朗读句子,读出“我”提着水壶走上桥洒水的动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吗”和问号,进一步读好问的语气。需要注意的是,运用重读或强调某些词语的方式帮助学生读好长句,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句意的理解,读出画面感,而不能刻意为之,以免影响学生的自然表达。
四、唤起共鸣,读向表达
一年级的课文朗读要点为“正确、流利”,但也逐步提出了“体验角色,读好对话”的要求,即读出句子的情感。这就提示我们,在进行长句朗读指导时,不能仅停留在读通读顺上,还要根据句子理解的需要,通过补充资料、角色体验、想象拓展等方法,唤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从而将朗读真正指向于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如《夜色》一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出“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了欣赏夜色,做一个勇敢的人。第1自然段“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这里的两个事例都运用了“一……就……”的句式,且最后用上了省略号,可让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象“我”还可能有哪些胆小的表现,用上文中的句式说一说。同样,第2自然段“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也可让学生想象,“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________;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听见
________ 。”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语言实践,感受到再黑再黑的夜晚,也能看见璀璨的星空,微笑的花草,熟睡的小鸟,听到大自然优美动听的声音——“我”变得勇敢了,不再胆小。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补白文本内容,让学生感受心理的对比与变化,从而读出不同的情感。
要让学生读好长句,离不开教师基于学生朗读水平及文本特点的有效指导。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实现自主朗读能力的提升,为今后读好长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郝 帅